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概论(试题合集)

传播学概论(试题合集)

2007年4月传播学概论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韦尔伯·施拉姆37.说服性信息38.“魔弹论”39.李普曼40.“比特”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种类型?42.拉斯韦尔5W模式对传播研究的贡献是什么?43.控制实验法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4.概述“双重行动模式”的主要内容以及该模式在把关研究中的历史地位。

45.为什么说大众传播的反馈几乎总是延迟的?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为什么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是“最有力的一种社会麻醉品”?47.概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理论的价值与局限作一评价。

全国2007年7月传播学概论试题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控制组”37.可读性38.“热媒介”39.“免疫效果”40.“文化工业”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简述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42.伯洛关于传播过程的主要论点是什么?43.什么是环境监测功能?44.简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

45.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基本动机?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什么是大众传播?与一般人际传播相比,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互联网的出现使二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了?47.为什么蒂奇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是造成“知识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2004年4月传播学概论试题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参照群体37.意见领袖38.简单随机抽样39.信息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0.什么是阿特休尔有关控制研究的基本观点?41.从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传播媒介的主要作用。

42.简述德福勒模式的主要特点。

43.在组织传播中,组织的权威性和传播内容的可信性之间有什么关系?44.新闻与非新闻信息相比有哪些特殊性?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4分,共23分)45.从施控与受控的传播理论角度,说明我国报业集团建立的重要意义。

46.试析网络传播对大众传播产生冲击的原因。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26.传播27.布里德“潜网”28.传播模式29.传播单位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简介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

3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失调主要有哪些具体表现?32.简述信息科学对传播的影响。

33.简述信息匮乏的后果。

五、论述题(每小题9分,共18分)34.分析我国各类大众传媒应在竞争中求发展的对策和现状。

35.分析信息高新科技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选择性因素37.传播的工具性功能38.内容分析法39.批判学派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0.在网络时代,电子传媒与印刷传媒之间出现了界限的模糊化,它们表现在哪些方面?41.传播学诞生的条件有哪些?42.什么是传播学研究的定量化?43.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征有哪些?44.为什么伊丽莎白·诺尔一诺依曼将舆论比喻为“我们社会的皮肤”?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4分,共23分)45.在关于媒介普及与社会文化水平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上,试述“知识沟”理论与一般观念的不同之处。

46.试从传播技巧的角度阐述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的具体内容。

2005年7月传播学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第一个提出者是(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卢因D.施拉姆2.人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层次(基础)是( )。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3.从理论上透彻说明“过程研究”重要性的传播学者是( )A.拉斯韦尔B.布雷多克C.戴维·伯格D.施拉姆4.布雷多克7W模式是在5W模式上增添了两个环节,一个是情景,再一个是( )A.噪音B.反馈C.社会系统D.动机5.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 )A.信源B.信道C.信宿D.反馈6.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了重要的补充,指出传播具有第四种功能,即( )。

A.议程设置功能B.授予地位功能C.娱乐功能D.监测环境功能7.在大众传播的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功能是( ) A.环境监测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文件传递功能D.娱乐功能8.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新增了一项“动员功能”,其实该功能可以归属于拉斯韦尔提出的( )。

A.环境监测功能B.议程设置功能C.文件传递功能D.社会协调功能9.控制研究针对的是( ) A.传播者B.受众C.媒介 D.政府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 A.李普曼 B.拉斯韦尔C.施拉姆 D.阿特休尔11.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之后的是( )。

A.集权主义报刊理论B.集团垄断报刊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12.以下观点不属于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是( )。

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B.天赋人权C.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D.政府有权控制信息的流通13.“双重行动模式”的提出者是( )A.卢因 B.怀特C.巴斯 D.布里德14.一般认为新闻信息就其对受传者的心理效果而言,应归属于( )。

A.维持性信息B.复原性信息C.说服性信息D.刺激性信息15.第一台金属活字手摇印刷机的发明者是( )A.毕昇 B.谷登堡C.摩尔斯 D.爱迪生16.西方传播学界把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定在( )A.1400年B.1456年C.1465年 D.1500年17.把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考察并提出新的媒介理论的真正开拓者是( )。

A.麦克卢汉B.英尼斯C.戈夫曼D.梅罗维茨18.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缩成了“地球村”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麦克卢汉B.英尼斯C.马尔库塞D.哈贝马斯19.大众传播的信息在传向受众的通道上,受众心理上设下的“第一道”选择性因素是( )。

A.选择性分析B.选择性理解C.选择性注意D.选择性记忆20.对受众收受信息的选择性因素作出解释的“认识连贯论”,又称( )。

A.个人差异论B.社会关系论C.认知不和谐理论D.可获得性理论21.在我国,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受众进行系统的抽样调查,始于20世纪( )A.70年代末B.80年代初C.80年代末D.90年代22.因出版《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而被后人称为“宣传研究之父”的是( )。

A.李普曼B.拉斯韦尔C.霍夫兰D.施拉姆23.《舆论学》一书的作者是( )A.李普曼B.拉斯韦尔C.拉扎斯菲尔德 D.诺尔—诺伊曼24.“伊里调查”的主持者是(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C.卢因D.霍夫兰25.“伊里调查”的研究报告《人民的选择》得出一个结论,即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最大的效果是( )。

A.休眠效果B.结晶效果C.改变效果D.强化效果26.下列著作(研究报告)中,不属于传播流程研究三部曲的是( )。

A.《人民的选择》B.《个人影响》C.《大众传播效果》D.《创新与普及》27.警钟效果又称( ) A.感情诉求B.恐惧诉求C.免疫效果 D.强化效果28.格伯纳的“培养分析”研究表明,人们对社会不安全感程度的增强,主要源于( )。

A.性别的差异B.年龄的差异C.知识的差异D.电视媒介的接触量29.批判学派在研究方法上追求的是( ) A.定性的方法 B.定量的方法C.“总体性”的方法 D.实证的方法30.对报纸上网的好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信息量更大了B.新闻时效性增加了C.可以取消印刷版了D.反馈及时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其研究层次可分为( ) A.纵向研究 B.横向研究C.理论 D.模式E.研究方法32.控制研究的内容,包括( )。

A.传播者的施控行为B.传播者的受控情状C.受众的受控情状D.传播的效果和影响E.各种控制形态33.对大众传播实施控制的形态,主要有( )A.政治控制B.思想控制C.经济控制 D.受众控制E.自我控制34.大众媒介的信息按其对受传者的心理效果进行区分,一般可分为( )。

A.指导性信息B.认知性信息C.维持性信息D.应用性信息E.复原性信息35.在下列媒介理论观点中,不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 )。

A.媒介的偏倚性B.媒介是人体的延伸C.媒介即讯息D.媒介有“冷”“热”之分E.情境决定论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传播37.韦尔伯·施拉姆38.控制实验法39.《权力的媒介》40.现场理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提出了哪些见解?42.概述美国新闻界有关新闻可读性研究的成果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43.根据传播学界的研究,广大受众接受媒介信息的基本动机是什么?44.批判学派是怎样分析“大众文化”的?45.电脑联网业的发展,对大众传播事业的社会管理提出了哪些全新的问题和挑战?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论传播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并列出迄今为止有关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模式),择要予以点评。

47.试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特点以及该理论提出的意义。

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库尔特·卢因37.反馈38.“实验组”39.“授予地位”40.《媒介即讯息》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概述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

42.简述传播的控制研究中“控制”的含义。

43.为什么说“魔弹论”是错误的?44.格伯纳等对电视暴力内容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45.概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对一个社会来说,为什么要正确控制信息流量?为了正确控制社会信息流量,需要采取哪些对策?47.认知不和谐理论(即认识连贯论)是怎样解释受众的选择性因素的?这种解释能否成立?2006年7月传播学概论试题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5W模式37.拉扎斯菲尔德38.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39.简单随机抽样40.意见领袖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其研究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方向?42.简述受众选择性因素的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