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农问题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

三农问题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

三农问题社会实践报告三农问题社会实践报告我这次寒假社会实践的主题是三农问题的调查,为了这个社会实践报告,我特地回到老家进行实地调查。

主要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家里我先查了三农问题的一些信息,自己了解了三农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针对这些内容制定了一份问卷调查表,我一共印了20多份,本来想多印一点的,但是当时赶时间,就只印了那么多。

然后我还根据找到的三农问题信息制定了一份三农问题的宣传资料,准备带回老家进行宣传使用。

二实践日期:2月19号三实践内容回到老家后,我休息了两天,2月19号我找到最熟悉的人,给他们每人一份问卷,然后还找到两个姐姐专门为我发问卷的时候拍照,来增加我社会实践的真实性,这不是在作秀。

虽然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想法来做这件事的,也觉得这是徒劳的浪费时间没有一点价值可言。

可是当我站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做问卷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自己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我发现,在这个不算落后的小乡村里面的居民,却居然大多数连三农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

而且,很多人都不关心三农问题,认为这个问题和他们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认为这种问题应该是政府机关里面的人关心的问题,与平民老百姓无关。

问卷里面有道题是问三农问题中的三农指什么,有五个选项,农民,农业,农村,农户,农田。

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农田要算一个,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农田才是最大的依靠,因为农村土地就是农民朋友的命根子啊。

可喜的是,我调查的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一项就是农业税被取消了。

他们对与这点都是很高兴的,因为这减轻了他们很大的负担。

这个政策好不好?我问到,当然好啊,不用交钱了嘛!虽然说现在的农村条件比以前是好了很多了,但是家庭负担也还是比较重的,能帮助农民减轻负担,减一点当然就好一点。

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问题政策,你支持吗?几乎所有的人都选的大力支持,虽然我不确定他们是否了解那些具体的政策究竟是什么,究竟有没有落到实处,究竟有没有给农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究竟那些政策是不是只是空中阁楼,但是我觉得,农民们都是相信国家政策的,他们相信,国家不是违背农民的,他们相信,国家会对他们好的。

里面有个问题有一个填写着让我觉得值得思考,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有的人就说他不知道三农政策,所以没有选项可以选择啊,因为四个选项,看电视,听广播,别人告诉,政府宣传。

我相信这是位唯一说出实话的人,其他人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些政策,都什么都没说就选,大多数选的政府宣传,我问政府给你们宣传什么政策了,他们说什么都没有,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有哪些政策,哪有这么好的政府啊。

有个人感慨。

我不禁想到,究竟是什么让现在的老百姓不敢说真话了,让老百姓对政府盲目崇拜,都说要跟着政府走,跟着领导走,可是,政府呢,政府又做了什么可以让老百姓心甘情愿跟着走的事情啊,都说要让农民们得到实惠,得到好处,可是,话谁都会说,但是实行了吗?就算实行了,那也得经过层层审批层层考验最后实行的时候恐怕都过了不少年了吧。

中国现在政策实施得就是如此滞后,政府宣传的是什么,宣传政府的又是什么,这些宣传,给农民带来的是什么,只是树立了政府在农民心目中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崇高地位,让大家都怕政府。

我在网上查找怎么样解决三农问题,我发现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显得太空洞太抽象太不具体了。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等等。

这些政策都说的好空洞好空洞,你说,你这么说农民会明白这和他们究竟有什么关系吗?中国就搞这些面子工程,表面上弄的好看,可实际上呢,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也难怪农民们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政策,因为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用啊。

日子也根本就不会因为这几点空洞的政策就得到什么具体的改变的。

其中有一个问题,农民问题是指什么的问题?选项有素质,减负,技术指导。

大多数都说是减负问题,少数人说是技术指导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说是素质问题。

当初我设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在想农民朋友们认为自己的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

当时在网上查到的是素质的问题,可是却只有极少数人选择,而大多数人却认为是减负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子,我很想知道。

是他们对自己的素质十分自信,还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素质问题不算是问题呢?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减负才是真真实实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问题。

农民更关心的不是你说的天花乱坠的政策,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行动,哪怕只有那微小的行动,哪怕只能带给农民微小的实惠。

农业问题主要是指什么的问题产业化,专业化,技术化。

很多人都选择了技术化。

我想,在农民的心目中,也许技术的不成熟才是导致农业的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的心中渴求政府能有人对他们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而我们亲爱的政府呢,又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什么呢?都说要去亲民,要去下到农村,与农民们交流想法,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可实际上呢,又真的有几个领导经常亲民了呢?就算真的有人去了,也只是极少的吧。

其实这个问题查到的答案是产业化的问题,只是农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产业的概念。

什么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

许多人都在粮食和土地之间徘徊。

他们说粮食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土地,哪里来的粮食呢?可见农民朋友们真的是把土地当成自己的命啊,虽然很多农民现在都不是主要靠农田来维持生活了,但土地毕竟是他们的财富,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产业。

四实践经验社会生活的很多事都需要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去了解,参加的。

话说不出门不知天下事,在自己了解一件事后我们就应该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政府工作对工作态度的不认真,大多数老百姓国家政策都不得到应有的享受。

国家应该采取措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用相应的手段帮助老白性了解,认识国家政策。

六实践体会这次社会实践调查,虽然时间很短,调查人数也不是很多,但我真的是收获很多的。

我了解到农民们有很多国家优惠的政策没有享受到,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尽职尽责向农民宣传国家政策,让他们享受应有的权力。

有的时候,我在想要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们服务,让他们享受一点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就好了。

药化学院201X年2月20号第二篇:关于三农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农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在这样一个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大到国家、地区、民族,小到个人,竞争日趋激烈且形式多样化,由此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就业形势的严峻化深深牵动着当代大学生的心。

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已清醒认识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深刻认识到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这个暑假,我在自己家乡---三河进行了实践活动,通过与乡亲们交谈及我成长见证的农村变化深入了解了当今社会长期热点话题--- 三农问题。

我的家乡三河市,地处华北平原,隶属河北省,毗邻京津,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这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下面就实践后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感想:(一)农业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而土地是根本。

当前农村乱占耕地,违法用地的行为比较严重,一些村民私自占地盖房、建工厂,一些开发商买地建造商品房,等等。

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进行制止,但可耕地的面积依然在缩小,由此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不利于农民增收。

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水平低,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跟不上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完全理解与运用国家的科技政策,经济政策,对科技成果持怀疑观望态度,这就使得当代科技成果不能彻底发挥其作用,从而阻碍了作物品种改良,农业产量提高,不利于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方向发展。

当然,伴随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比上世纪翻了几番,基本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高产量还促进了农民收入提高。

近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也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确保了国家粮食产量不滑坡。

农业是国家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大力发展农业,增加科技、经济投入,改良品种,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以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农业平稳发展。

(二)农村问题⑴经济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委会购进了健身器材,促进村民身体健康发展,但农民忙于生计,这些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起来。

虽然柏油马路,路灯来到村里,但是大部分还是土路,阴雨天泥泞的路使出行不便。

这要靠政府财政政策大力支持,规划村庄,使其变为美丽整洁的小村庄,就像北京市的马坊(离我们这很近)一样,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

经济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高度重视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

过去副业如养些鸭子鸡猪等渐渐衰了,个体经济渐渐兴盛,如造纸厂、装订厂、钢铁厂等。

这在吸纳村民就业方面有积极作用,也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此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水不再清澈,空气变得浑浊,危害人们健康。

各村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促进林、牧、副、渔各业共同发展。

同时,政府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改进环境,如整治工厂、建污水处理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还村民们绿色家园。

⑵教育方面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农村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而我深深地知道: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农村生活条件差,城市是农村人的梦想,而出路关键在读书,所以农民对教育的渴望更是强烈。

事实上,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农村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跟城里比差距还很大,使得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设施落后。

国家应完善农村教学设施,采用先进教学设备,创造优越条件让孩子们乐在书的海洋中。

同时,农村教师学历相对来说比较低,教学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质量提高,国家要鼓励大学生下乡支教、任教,并给予物质上更高的待遇,如此才有更多高水平教师作保障。

一个村庄80%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都是用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所以教育支出的比重很大,这就限制了生活消费品的支出,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虽然政府已采取措施减少家庭教育支出,如减免学费,困难户补助,优秀生发奖学金,但范围有待拓宽,数目有待加大,以让更多学生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