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过关检测(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山东聊城模拟)下面是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
该图最能说明( )A.传统农业的解体B.近代工业的兴起C.国际贸易的发展D.经济结构的优化解析: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关税在财政税收结构中比重不断增加,反映出国际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田赋在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中比例下降,但传统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还未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近代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非1652年,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但未体现出其结构的优化,故D项错误。
2.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指清朝末期的1800—1910年,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经理人。
买办是外国资本家认为忠实、得力的人物: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受到外国资本家的“培育”;买办违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业,可以在治外法权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
据此可知买办( )A.只存在于中国近代史上B.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工具C.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是独立的D.不受领事裁判权保护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买办阶层兴起。
买办存在于清朝末期的1800—1910年,表明在鸦片战争即中国近代史开始前就已经存在,故A项错误;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充当了列强经济侵略的工具,故B项正确;买办在经济上依赖外国资本家,不是独立的,故C项错误;买办违法犯罪,可以在治外法权即领事裁判权的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故D项错误。
3.(2020·湖南益阳模拟)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局厂中,设立了总办、会办、提调若干人,并且受总督、巡抚的监督和总理衙门的节制。
这表明( ) A.洋务企业已经完成了近代转型B.洋务企业具有封建衙门性质C.洋务企业已从封闭走向开放D.洋务企业培养了科学技术人才解析:选B。
材料凸显了洋务企业的封建性,故B项正确;由材料内容可知,洋务企业设立了类似于封建官僚模式的官制并且受封建官府的节制,突出了洋务企业的封建性,其没有完成近代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洋务企业的封建性,不是从封闭走向开放,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其培养了科学技术人才,故D项错误。
4.(2020·四川资阳模拟) 《中华文明史》记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事所牵动,近代化改革也多从军事改革开始……但中国的近代化由军事所牵动也有相当的负面作用,当转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时……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这不能不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影响。
”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对外战争B.统治者局限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C.军事部门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D.军事改革牵动的近代化转型缓慢解析:选D。
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而不是对外战争,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除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还学习西方创办民用企业和创办新式学堂,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工业化,而不是军事部门,故C项错误;由材料“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可知,军事改革牵动的近代化转型缓慢,故D项正确。
5.张謇“状元下海”投身实业后,一些官员如上海的李平书、江苏的许鼎霖、浙江的沈云沛等也纷纷由官至商。
此现象反映了( )A.官员对清朝的腐败统治不满B.官僚资本正在形成C.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限制D.商人地位高过官员解析:选C。
由官至商,说明商人的地位提高,这是政府放宽工商业政策的结果,故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腐败问题,故A项错误;一些官员投身实业不能说明官僚资本正在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差别,故D项错误。
6.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
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B.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C.北洋政府对其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D.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解析:选C。
材料显示张裕酿酒公司创立于1892年,而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也就是 1895年,故A项错误;孙中山将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建设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故B项错误;“在北京政府组织下”体现了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对其产品享誉世界起到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故D 项错误。
7.(2020·浙江湖州调研)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除了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外,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动也有密切的关联。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停滞B.一战后,国内政局稳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侵华,中国民族工业日渐衰退D.国民党统治前期鼓励工商业发展,民族工业发展速度空前解析:选D。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进入短暂春天,故A项错误;一战后,军阀混战,国内政局不稳定,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C项错误,D项正确。
8.(2020·江西赣州高三摸底考试)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剪掉了辫子;但随之在社会上却又流行起戴帽子的风尚。
这反映了当时( ) A.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彻底性B.辛亥革命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C.人们一时难以适应社会习俗的变革D.民主共和的观念渗入到习俗变迁中解析:选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留辫子是在清朝时期,辫子作为清王朝统治的象征,辛亥革命推动剪辫子是反封建的一种表现,流行戴帽子是社会自发而行的,不能反映出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不彻底,故A项错误;中国和西方的帽子有不同的含义,从材料中未能体现出与西方近代文明相关的内容,流行戴帽子不能说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故B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后,人们失去辫子,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兴起戴帽子,故C项正确;起初帽子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后来体现的便是彻底的装饰品和实用价值,流行戴帽子与民主共和的观念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9.(2020·福建宁德模拟)如果要给下面图片设置一个主题,确切的应是( )A.传统与现代的对立B.保守与激进的冲突C.趋新与倒退共存D.中西文明的交融解析:选D。
题干图片中留美幼童服饰西化、中山路出现欧式建筑、民国旗袍都体现出了中西文明的交流,故D项正确。
题干中的图片并没有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对立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图片并没有表现出与保守相关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图片中并没有体现出倒退,故C项错误。
10.(2020·江苏扬州模拟)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
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
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国人思想观念转变解析:选D。
材料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交通发达,故B项错误;“轮船”的使用不属于“西方工业品的输入”,故C项错误;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轮船的快捷,转变观念要求儿子不再考科举,而是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故D项正确。
1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世纪50年代流行列宁装,60年代初期流行“人民装”,“文革”时期流行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变化体现出( )A.外来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冲击B.人们生活观念的个性化C.政治制度决定服饰取向D.爱美实用是人们的天性解析:选B。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
“文革”时期流行绿军装,服饰受到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无关,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服饰改变了之前的单一样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反映出人们生活观念的个性化需求,故B 项正确;政治制度影响服饰取向,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故C项错误;人们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是爱美天性的体现,但与实用性无关,故D项错误。
12.(2020·湖北黄冈模拟)1966—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66年为583元,1976年为575元,有小幅下降。
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66年为296亿元,1976年为489亿元,增长65%。
这说明( )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B.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C.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解析:选A。
“文革”期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幅度较大,但平均工资有小幅下降,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发展成就的抵消,故B项错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有小幅下降,不能说明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故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充分就业的信息,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20·济南模拟)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创与转型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辉煌与停滞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
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 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
材料三新生与跨越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
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据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
(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
(8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兴公司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