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成熟、成功
中小企业家,称家的话:如果没有成熟的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危机,那么成长往往是在赏识中成长,成熟恰恰又是在谴责中成熟,赏识是我们阳光雨露的,有利于我们成长;谴责给我们寒风冰霜的,却有利于我们成熟。
谴责的内涵包括诽谤、中伤、打击、报复。
党的改革开放,我们是享受这个成果最前沿的群体,我们执着、争先、始终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说感恩的话,做感恩的事,当感的人。
在赏识中成长,在谴责中成熟,这就叫我们常说的稻子熟了也就低头了,农村的稻谷到了沉甸甸、金灿灿的时候,它不也就低头了吗?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的、称职的高级管理,有这么一句话值得我们借鉴:“在委屈中平衡,在妥协中前行,在虚怀中充实,在放弃中收获,在谦卑中完善。
”当我们承受委屈的时候,我们才觉得这是公平的,因为我们的承受能力比常人强,理解能力比常人强,这个委屈应该留给我们,这个委屈如果留给了常人,那就不公平了。
所以说,我们是在委屈中平衡的,人生没有平衡,怎么前行呢?那么我们前行,又是在妥协中前行,尤其是作为中小企业家来说,这个社会里面,你强执是强不起来的。
既然强不起来,那就靠弱势前行,弱势就是妥协的一面,要无处不在,一个关键的槛儿过不去,怎么样过去,往往通过妥协就可以过去。
“在妥协中前行”,前进与行动,和谐社会的今天,没有妥协又哪来的和谐呢?欣慰的是,我们这个妥协是明明白白的妥协,彰显了我们的高尚,坦坦荡荡的妥协,体现了我们的英雄,我们不是糊里糊涂的妥协。
“在虚怀中充实”,求知听欲望无处不在,学习是终身制的,要想博学笃志,必须切问而近思,只有在虚怀中才有不断得到充实的机会。
“在放弃中收获“,人从成长,成熟到成功,不就有若干次,若干个有形,无形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吗?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不断自我淘汰的过程,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善败的过程。
善良的善,失败的败,怎样从优秀到卓越,
我们理解成两个字。
善败的过程,就是通常说的,唯有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自我超越,在不断地善败中,不断地从优秀走向卓越,因为我们懂得,一切辉煌只代表过去,未来永远是空白。
“在谦卑中完善”,这就是说,要想让自己越来越完善,要始终感到自己的不足,即使自己已经被众所周知,大家公认的了不得,那种谦和,卑微的一面要无处不在,因为生活就像爬大山,人生就像趟大河,未来还不知多少个坎坎坷坷,多少个万丈深渊在等着我们,为什么不能谦卑一点呢?因为成功充其量是阶段性的,相对的,成功往往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谈成功,面对阶段性的相对成功,我们必然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我们懂得,大千世界,从有形到无形,成功属于不正常,没有永久的成功,唯有相对的失败,失败永远从容地,自信地等待着每一个成功的群体,所以面对成功,如何把这个成功维系到什么时候,我们唯有崇尚成功乃失败之母,所以说对很多的理念应该因人而宜,因场合而宜,失败乃成功之母与成功乃失败之母是对立的。
但是,成功乃失败之母对我们这个群体来说,是适用的,对我们广大的青少年群体,创业的群体,那么失败乃成功之母是适用的。
我们要想从成长,成熟到成功,我们必须始终做到,在委曲中平衡,在妥协中前行,在虚怀中充实,在放弃中收获,在谦卑中完善,这是我们成长,成熟走向成功必备的品行。
一流的经理人应该是只做人不做事,二流的经理人是先做人后做事,三流的经理人应该是先做事后做人。
先做人后做事这个观念,对我们做高管的人来说是万万不能崇高的,是错的,肯定是错的。
对我们做高管的人来说,必须崇尚先做事后做人,这是人生的第一步,先从三流,你能把先做事后做人做好了,你就入流了,三流了,然后再走向先做人后做事,那就进入人生的第二步了,最终你能够向人生的第一步迈进,只做人不做事,那就叫成功人事。
人生三部曲,当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自己独立工作的时候,谁给我们提供了做人的平台,可以说你
有什么资格做人呢?只有老老实实的干活做事,把事做好了,做得非常好,被关键的人们发现了,提拔了你,表扬了你,让你去做去做经验介绍,后来才活得像个人,事儿做不好,还有什么资格做人呢?起步应该只做事不做人,多做事少做人,边做事边做人,这一步走出来了,有可能才向第二步迈进,叫先做人后做事,边做人边做事,多做人少做事,当你事儿做得美仑美奂,人也做得非常得体的时候,那你又提升了,向人生的最高境界冲刺,那就只做人不做事,那就是成功人士了。
一流的职业经理人应该是管人不管事,二流的是既管人也管事,三流的是只管事不管人,这也是要分清的。
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我们做企业需要的是如何把复杂的事简单化,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我们做企业需要的是如何把复杂的事简单化,需要是这个本事,这就是多一点思想,理念,闪光的东西叫理念。
作为真正做企业的人,要少讲理论,多讲理念,理论就是把简单的事复杂化,中国式的企业管理,说白了就是两个字:“管人”,代表了整个中国式的企业管理,那么管理的观念是怎么样管人呢?管好自己的同时,再管好自己该管的人,这为一流,尚能管理好自己,而不能管理好他人,方为二流,尚能管理好他人,恰恰恰不能管理好自己,方为二流,这是管人的人。
那么管人的关键在哪里呢?怎么样去管好自己管好人呢?还是两个字,叫用人。
怎么样去管好他人,就是用人,用好了人事半而功倍,用不好人,越管越糟。
用好了人,不管也成,稍加管理就成得更快。
那么用人,我们的用人理念是什么呢?“讲文凭更水平,讲职称更讲称职,讲阅力更讲能力,讲资历更讲贡献,讲道德更讲风格”,文凭要服从于实际水平,职称要服从于是否称职,丰富的阅历要服从于实际的能力;厚重的资历,论资排辈,资历要服从于新的贡献,高尚的道德要通过良好的行为风格表现出来,道德效能才能有所彰显。
否则该讲的不讲,该做的不做,这个道德有什么用呢?道德相对
是内在的,静态的;风格相对是外在的,动态的,如果说损人利已的人是小人的话,那么我们试问一个,损人不利已的人是什么人呢?那是小人的平方或立方。
损人而利已,社会学家,生活老人,还觉得情有可原,这个资源没有浪费,仅仅是流失了,那么损人不利已是什么呢?那不流失,是清失,流失是资源的优化组合,而消失就是蒸发,往往一大批道德人,都是损人不利已的人,戴着道德的面具,说着道德的语言。
那么用人的关键又是什么呢?怎么样用好人呢?就是育人,用人的关键是育人,用人之长,得容人之短,最好的企业,往往就是最好的商学院,未必是最好的企业,讲企业如数家珍,做企业行云流水的高管,就是商学院最好的导师,而商学院最好的导师,未必能成为最好的高管,育人要赋有爱心,才能够用人之长,容人之短,育人的人心地一定要善良。
一流的团队只合作不竞争,二流的团队既合作又竞争,三流的团队只竞争没有合作。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关键是创新,创造的第一个踏出这条路的这个群体,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为了回避竞争,不断的创新,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模式,这就是最现代的,一旦把自己固定就糟了,讲话、做事始终要有一定的弹性,如何做到收放自如的同时,还要做到进退裕如,进和退都有很大的余地,叫收放自如,仅仅是圆滑、灵活,进退裕如就成熟、老道了,只合作不竞争是和而不同的群体,很和谐,小人呢?同而不和,所以说竞争,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是必须要懂得这种残酷的竞争,或者说无序的竞争,这是市场经济的初、中期,还不是高端阶段,我们市场经济的高端阶段,是从无序竞争必然走向有序竞争,从和而共同,最终要走向和而不同,从没有计划指导的盲从的随波逐流,到有计划指导的循序渐进,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