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中地理地理图表完全解读-专题10-表格练习-新人教版

2019年高中地理地理图表完全解读-专题10-表格练习-新人教版

2019年高中地理地理图表完全解读-专题10-表格练习-新人教版
专题10 表格
考向地理表格的判读方法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个月。

6
地理表格的判读思路
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

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

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清表名。

认清表名及不同表格项目所表示的要素和内容。

例如,本题中表格标题为“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需要考生注意,该表格表示的是逐月累计量,而不是每个月的量。

(2)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题中虽然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是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主要因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

例如,本题第一栏表示月份,第二栏表示发送量(万人),考生读表格时,要认真观察第二栏数据的变化规律。

再如,观察气候统
计资料表格时,要特别注意气候要素中的7月和1月数据。

(3)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解读表格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大多数表格直接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象的强弱、大小和多少等规律变化。

若题目要求再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要整理数据、计算数据,作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例如,本题要求通过阅读表格,判断该省境内河流的结冰期,这就需要考生首先明白结冰期不能通航,累积量要么为0,要么不变,根据这一原理,在表格中寻找符合要求的月份即可。

(4)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纵、横向类比分析。

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差异、相反和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2018年11月浙江省地理选考卷)下表是我国某农作物全生育期及主产区典型测站的气候数据。

完成1—2题。

月份101112次年23456月
月月月1月月月月月
月平均气温
(℃)
14 6 0 -2 1 8 16 21 26 月平均降水
量(mm)
27 13 5 4 7 12 18 37 57
生育期播种发
芽成苗

越冬休眠

返青拔节抽
穗期
成熟收
割期
1.该农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玉米D.土豆
2.该农作物最需要灌溉的生育期是
A.播种发芽成苗期B.越冬休眠期
C.返青拔节抽穗期D.成熟收割期
【答案】1.B 2.C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
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3—5题。

表1
3.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4.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3.B 4.B 5.D
4.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

B项正确,A、C、D项错误。

5.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

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

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
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月考)2017年8月,参照世界经济体的GDP总量和人均量,凤凰财经将中国大陆的省级行政区分为五个梯队,下表为部分省级行政区所属梯队及粮食总产量情况。

据此,回答6—8题。

6.内蒙古在世界经济体中的排名比表中各省均靠前,主要原因是内蒙古
A.经济发展水平高、规模大B.产业结构层次高、效益好
C.地广人稀,资源型产业贡献大 D.政策优势和邻边优势突出
7.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远高于表中其他各省,主要原因是黑龙江省
A.耕地面积广B.土壤肥沃
C.粮食单产高D.人口较少
8.自1999年以来,广东省的粮食总产量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的快速发展,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大为减少B.城市化推进与农业结钩调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C.全球变暖,台风、洪涝等灾害时粮食生产破坏增大D.外来流入人口多,导致粮食消费量大增
【答案】6.C 7.A 8.B
8.自1999年以来,广东省的粮食总产量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推进与农业结钩调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B对。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不是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A错。

科技发展,台风、洪涝等灾害对粮食生产破坏减少,C错。

与粮食消费量大增无关,D错。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下表示意我国郑州市2016年11月19—25日的天气变化过程(附: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空气质量指数越大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1题。

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空气质量指数
2016年11月
19日
17℃8℃212 2016年11月
20日
14℃7℃263 2016年11月9℃0℃71
9.此段时间内,过境郑州市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D.反气旋
10.此段时间内,最可能是晴天的是
A.11月19日B.11月20日
C.11月23日D.11月24日
11.11月22日,郑州市空气质量最优的原因是A.该日粉尘排放最少B.该日风速最快
C.该日市区车流量最少D.该日空气对流最旺盛【答案】9.A 10.D 11.B
河流含沙量为河流中单位水体所含悬移质泥沙的重量。

河流输沙量为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其大小取决于含沙量和径流总量。

下表示意我国四条河流入海口泥沙特征。

据此回答12—13题。

①②③④
年平均含沙量
(kg/m3)
0.22 25.6 0.53 3.27
年平均入海沙量(kg)7.098
×1010
1.1×
1012
4.68×1011
7.96×
109
12.②河较③河年平均入海沙量大,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流域
A.暴雨频率高B.植被覆盖差
C.汛期时间长D.河流落差大
13.四条河流中,年平均入海径流量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2.B 13.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