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发:公司领导日期:2012年1月10贵州开磷息烽合成氨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总则1、编制依据2、编制目的3、工作原则4、适用范围二、基本情况三、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分布四、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及分工1、指挥机构及职责2、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职责五、应急响应六、警戒与人员疏散七、危险源控制措施与物资装备保障1、有关规定与制度2、物资装备保障八、附件1、厂区平面图2、事故应急消防及疏散通道示意图3、相关通讯录一、总则1、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合成氨公司职业危害事故救援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2、编制目的编制本预案的目的:为了在本公司合成氨生产系统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能迅速有效的控制和处置,从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3、工作原则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工作原则。
4、适用范围本预案仅适用于本公司合成氨职业病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二、企业的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本公司位于贵阳市北面的息烽县小寨坝镇,距贵阳市80公里,距息烽县城15公里,距川黔铁路小寨坝火车站2.2公里,距贵遵高等级公路小寨坝立交口2公里,距小寨坝居民区1公里,距乌江水电站大坝(水路)15公里。
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
本公司的合成氨为贵州息烽磷化工基地的配套项目,一套2006年3月破土动工,于2008年10月建成本进行试生产。
二套于2009年月动工,2011年3月建成并试生产。
2、职业病病源分布状况本公司合成氨包括原料、造气(一、二期)、净化(一、二期)、合成(一、二期)、水处理等八个生产车间、物资储运部和后勤管理部门。
机修及电仪修由贵州开磷化工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服务。
根据本公司生产、使用、贮存化学危险物品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场所(设备)为危害目标。
三、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3.1根据工程分析结合设备、工艺特点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确定其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煤尘、硫磺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热辐射)、有毒物质(SO2、CO 、CO2、NH3、H2S、甲醇、硫磺)等,其分布见表3-1。
根据工艺流程,该项目合成氨可分为以下几个生产单元:备煤装置单元、煤气化装置单元、煤气净化装置单元、合成装置单元、辅助生产装置单元,按照评价单元进行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如下表:表3-1 合成氨生产过程职业危害因素分布一览表该项目生产性热源主要是来自于气化工段、变换工段、氨合成工段等高温设备和管道、会引起局部作业环境温度升高,作业人员在此操作或巡检时会受到高温危害,特别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作业,可引起中暑。
本项目采用自动化、密闭生产并设有保温隔热措施,工人作业方式为巡检。
由于检测时间为2012年4月中旬,不符合高温测量的要求,因此未检测高温、热辐射。
煤气化装置单元中气化温度很高(>1200℃),气化过程在可能会产生很少量的CS2和CH4。
由于量很少故不作为重点评价因子。
半水煤气装置单元和硫回收工艺设备密闭化生产,最终氧化再生和硫泡沫通过加压泵送入连续熔硫釜加热后制得副产品硫磺。
正常生产情况只有少量的硫磺粉尘外逸,故不作为重点评价因子。
3.1.1.2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对专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生产性粉尘本项目中的生产线粉尘主要是燃煤运输过程产生的煤尘和除渣过程产生的粉煤灰尘,都是属于无机粉尘。
吸入生产线粉尘,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不同,对人体危害和程度也不同。
粉尘的化学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浓度、分散度、比重、形状与硬度、溶解度、荷电性和爆炸性等具有卫生学意义,与其生物学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吸入较高的粉尘可引起人体萎缩性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皮肤等疾病,甚至可导致尘肺病(矽肺或煤工尘肺)的发生。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是煤储运、破碎、装卸等过程产生的煤尘以及煤气装置产生的煤渣粉尘和硫磺粉尘等。
物理因素1、噪音噪音的强度、频谱特性、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等影响是噪音对人体危害作用的主要因素。
噪声强度大、频率高则危害大。
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大。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
这些影响的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引起病理性改变。
具体说,噪声对听觉系统可引起适应、听觉疲劳、听力损伤以及噪声聋。
对非听觉系统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血压升高、免疫功能紊乱等。
另外,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的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
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2-2007)的规定,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接触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不足5d,需计算40h等效声级,限值为85 DB(A)。
噪声为可能导致职业性噪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已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颁布并实施GBZ49-2007(代替GBA49-2002)《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噪声来源于生产的各个环节,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
生产过程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有输送机、煤气炉、压缩机、风机及辅助生产系统的空压机。
2、高温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消耗、神经、泌尿等系列的适应性变化。
这些变化超过一定限度时,则要产生不良影响,如脱水、中暑等。
该项目高温作业区域热源主要产生于煤气化装置、氨和甲醇合成装置、锅炉等产生热量的作业场所。
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运行作业工人劳动强度为Ⅰ级。
化学有毒物质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
在水中溶解度极低,易溶于氨水,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中是“高度危害”类。
长期吸入低浓度CO,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无力、记忆力减退及睡眠障碍。
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出现轻度至中毒意识障碍,但无昏迷。
急性中毒可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障碍;重度中毒可至深度昏迷、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冰凉、迟发性脑病甚至死亡。
其主要产生于煤气化装置、净化车间的作业场所及压缩机的检修过程。
2、二氧化碳(CO2)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56.6℃(527kPa),沸点-78.5℃(升华)吸入低浓度二氧化碳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吸入高难度时则产生抑制及麻痹作用。
中毒机理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场所在二氧化碳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900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8000mg/m3。
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属于中等毒类,对呼吸道及眼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难度的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水肿或痉挛导致窒息。
长期低浓度接触二氧化硫,可引起味觉、嗅觉减退、甚至消失,头痛、乏力,牙齿酸浊,慢性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纹理增多,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及免疫功能减退。
其主要产生于煤气化装置、气体净化装置及硫回收装置作业场所。
4、硫化氢(H2S)硫化氢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分子量34.08,相对密度为1.19g/L,易溶于水喝醇类,空气中爆炸极限4.3-45.5%,自燃温度26℃,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均可产生硫化氢。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性、窒息性毒物。
对皮肤亦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硫化氢的急性发作特点,低浓度即可引起对呼吸道及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浓度越高,全身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体的影响见表3-2.表3-2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体的影响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场所中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硫化氢已列入《高毒物品目录》。
其主要产生于煤气化装置、气体净化装置及硫回收装置作业场所。
5、氨(NH3)作为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对人体有刺激和毒害作用。
氨水对眼角膜、晶体因接触的程度不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吸入浓度不同的氨气,轻者可引起流泪、鼻涕、咳嗽、头昏、胸闷、眼角膜充血、咽喉充血等,重者可导致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脱落,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氨已列入《高毒物品目录》。
其主要产生于合成氨装置、氨站的作业场所。
6、甲烷(CH4)甲烷为无色无臭的可燃气体,甲烷对人体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的氧含量明显降低,是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到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快、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导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治冻伤。
其主要产生于煤气化装置、净化装置作业场所,由于产生量很小故不作为评价因子。
7、甲醇(CH3OH)甲醇为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为97.8℃,沸点64.8℃,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业,麻醉作业弱。
甲醇属级危害(中度危害)毒物。
对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业,对血管神经有毒作用,引起血管痉挛,形成瘀血或出血;对视神经核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使视网膜因缺乏营养而坏死。
急性中毒: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代谢性酸中毒和视神经炎为主,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
病人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狂躁不安、共济失调、眼痛、复试或视物模糊,对光反应迟钝,可因视神经炎的发展而失明等,慢性中毒: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炫目、震颤性麻痹及视神经损害。
甲醇可由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进入体内。
长期接触甲醇,轻者可引起炫目、头痛、呕吐、手指震颤和耳鸣;急性中毒者可引起腹痛、神经痛、视觉障碍产生视网膜水肿而失明,重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休克甚至死亡。
主要产生于醇烃化装置等作业场所。
8、硫磺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易燃,不溶于水,能与许多元素激烈化合,在360℃时着火,在氧气中280℃时燃烧,爆炸下限为35mg/m3时(爆炸上限无资料),接触到火源能引起爆炸,最小引爆能量为15MJ,最大爆炸压力为27.36×104Pa。
硫磺粉尘毒性低,可能使人皮肤发生湿疹,引起眼结膜炎。
因能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导致硫化氢中毒。
主要产生于硫回收工艺,正常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硫磺粉尘外逸。
3.1.2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本工程因采用DCS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进行管理、控制,可能存在不合理的人机功效学设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见表3-3表3-3 不合理的人机工效学设计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经调查该项目的工作人员每班工作不超过8小时,工作人员得到较为充分的休息,不存在由于工作时间过长所带来的工作疲劳,而由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定不合理所造成的对工人健康的危害较小,因此本次评价不将其作为评价因子。
3.1.3劳动定员及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情况本项目工程设公司管理机构和各生产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