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洞口进洞施工技术方案

隧道洞口进洞施工技术方案

隧道洞口进洞施工技术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川藏公路(西藏境)通麦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帕隆2号隧道出口端隧道进洞施工方案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中星路桥川藏公路(西藏境)通麦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第三标段项目经理部二Ο一二年十月十五日目录6 监控量测方案………………………………………………………………………...帕隆2号隧道出口端隧道进洞施工方案1 工程设计川藏公路通麦至105道班段为川藏公路“卡脖子”地段。

勘察区属高山深切割峡谷地貌,地势陡峭、地貌单元多,地层较复杂,植被发育,第四系厚度较大,基岩覆盖严重。

勘察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冈底斯山喜马拉雅期岛弧构造范围内,区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滑坡、泥石流、水毁、活动性断层、崩塌及岩堆等地质病害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本标段共设隧道1座,帕隆2号隧道设计起讫里程桩号为K4101+108~K4103+195,长度2087米;隧道设计建筑限界宽,组成为:(+++++)、高;设计速度40km/h。

本项目隧道为山岭岩土隧道。

主体土建设计范围包括了洞门及洞口工程、明洞、暗洞、隧道防排水、洞内路面、电缆槽、路面排水边沟等。

明洞部分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放坡开挖,逆做防护),暗洞采用新奥法施工;并根据隧道洞口位置、地形地势、进洞条件、边仰坡稳定情况灵活采用偏压明洞、半明半暗进洞等各项措施。

2 工程水文地质帕隆2号隧道属傍山长隧道,隧道总体走向为SW12°,最大埋深约551m,进口设计高程为,出口设计高程为,纵坡为%~%。

隧址区属高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山体呈近南北向展布。

隧道段微地貌为山麓斜坡。

帕隆藏布以及东久河呈“U”形河谷流经隧道山体外,沿河一带地势陡峭,多为悬崖峭壁。

岩体较为破碎,发育规模较大的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坡面植被发育,山麓斜坡低洼处,覆盖层厚约5~50m。

隧址区内发育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断裂构造、崩塌、泥石流等。

由于隧址区坡陡,在发生大规模降雪天气下,山顶积雪有崩塌的可能,主要影响隧道进出口。

隧道出口位于排龙停车场西侧斜坡坡脚处,从山体内向外延与国道318衔接。

洞口仰坡平均坡度约37°,上部覆盖约3m厚崩坡积物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基岩裸露,植被较发育,出口端偏压现象明显。

3 前期准备工作(1)现场测量放线分别确定隧道明暗洞分界里程桩号,隧道中线,隧道洞身开挖拱顶标高,隧道洞身开挖边线;要求现场使用木桩并喷涂明显的标记进行标记。

(2)根据测量放线及现场地形、地貌,同时参考设计确定隧道洞顶截水沟的平面位置。

要求现场使用明显的线条勾勒出截水沟的形状,保证截水沟排水畅通,同时又不会对隧道洞口结构造成影响。

(3)针对隧道出口洞门覆盖层较厚、结构松散,在隧道洞口开挖过程中可能局部滑坡或局部滑塌,在进洞前将部分松散堆积物进行清除卸载;同时考虑在隧道出口洞门所占为区域以外的边坡进行临时防护。

4 总体施工方案帕隆2号隧道出口采用偏压半明半暗进洞施工,施工方案先进行明暗洞交界处坡面加固,偏压护拱施工及暗洞采用“留核心土的上弧形导坑法”。

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1)(2)(3)在套拱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超前大管棚施工。

为保证超前大管棚的超前支护的有效性,超前大管棚插入稳定岩体的深度不少于5m。

超前大管棚钻设完成后严格按照相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注浆作业。

(4)超前大管棚钻设及安装完成后,Ⅴ级围岩段隧道采用“留核心土的上弧形导坑法”模式组织施工进洞;上、中、下台阶预留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相应的支护措施要及时跟进。

(5)隧底开挖、仰拱及填充混凝土在拱部、边墙开挖、支护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组织,确保隧道断面及时封闭成环。

5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截、排水系统根据现场工程地形、地貌,隧道出口端边、仰坡坡度较陡。

为确保雨季现场施工的安全和减少运营期间雨水对隧道洞门的冲刷,隧道洞顶截、排水系统距离隧道明暗洞分界里程平面距离控制在5m。

截、排水系统的施工工序如下:①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及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隧道洞口截、排水系统的具体平面布置位置;在沿截排水系统平面位置进行明显标示,确保截、排水系统线性顺直、沟底平整、排水顺畅。

②截、排水系统的开挖和清理工作;截、排水系统开挖采用人工辅助机械开挖,局部采用微震控制性松动爆破进行。

在截、排水系统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山体和周边植被的破坏,同时务必将截、排系统内部的植被根系彻底清理干净,以防止后期的破坏。

③根据洞口截、排水系统周边地形,压实截、排水系统基底、帮壁和清除其沿线四周松散浮土和虚碴,尤其是截、排水系统的底部;在压实和清理中对松散区可以利用未风化的片石进行换填或填筑,利用碎石补塞缝隙、孔洞,换填或填筑过程中必须将开挖面清理平整、夯实。

在平整夯实过程中务必保证沟底平整,坡度一致。

④洞口截、排水系统基底、沟帮夯实平整后,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浆砌施工作业;浆砌片石采用未风化的片石(片石截面尺寸不小于15×15cm),浆砌砂浆强度不低于,砌体施工过程中全部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进行砌筑,以保证砌体中砂浆的饱满度。

⑤截、排水系统浆砌片石完成后必须进行勾缝作业,全部采用凸缝形式,勾缝砂浆强度不低于M10,浆砌勾缝要求线条清晰、平顺整齐、颜色协调。

边、仰坡开挖及防护隧道出口段覆盖约3m厚崩坡积物碎石土。

隧道洞身开挖拱顶与边坡坡顶之间距离)约6m、结构松散、稳定性差。

为保证在隧道进洞施工期间边、仰坡稳定性,上边坡、仰边坡必须在隧道进行超前大管棚施工的前期完成刷坡卸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高边坡分台阶开挖,台阶高度控制在3m左右、台阶长度控制在1m左右、台阶坡面坡度不大于1:1。

上述边、仰坡开挖全部采用机械开挖。

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注意事项:①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边、仰坡设计区域范围,而后自上而下逐段、分层开挖,开挖过程中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②边、仰坡开挖过程中注意对设计区域以外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此同时对设计区域内松土、危石及植被根系彻底清除;③边、仰坡平整和夯实后,自下而上、分段分片进行边仰坡防护措施施作;防护措施施作顺序如下:首先根据设计要求梅花型钻孔安装锚杆,后铺设钢筋网,最后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分层喷射,湿喷工艺)。

洞口开挖支护及套拱隧道洞口周边边、仰坡完成卸载后,进行隧道洞口的开挖及防护,为保证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性,洞口土石方开挖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减少对隧道洞口周边山体的外界扰动。

隧道洞口开挖在机械开挖的基础上,局部关键部位(尤其是套拱拱脚部位)采用人工辅助开挖,避免超挖影响隧道结构。

为避免隧道洞口开挖过程中出现局部超挖,在隧道洞口边仰坡坡面详细测绘隧道套拱外轮廓和拱脚位置、隧道中线,同时确定套拱作业面的具体里程桩号和拱脚基底面。

为保证套拱拱脚基底不出现局部呈现沉降,如若基底为松散土质,套拱基础进行扩大、加深,具体扩大、加深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同时填筑混凝土至套拱基底设计标高;如若基底为基岩,必须彻底清除虚碴,填筑混凝土至套拱基底设计标高。

为了保证套拱尽量靠近仰坡坡面,以减少套拱长度进而保证超前大管棚施工精确度,在确定套拱端头里程桩号后进行套拱拱脚范围坡面开挖,预留套拱断面中间核心土。

套拱对控制超前大管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为此套拱施工精确度非常重要,同时为保证超前大管棚控制的精确度,其的长度应尽量控制在2m。

套拱施工工艺如下:①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套拱施工里程及套拱拱架加工尺寸。

②编制套拱钢拱架;Ⅰ20a钢拱架环向安装,纵向分布HRB335Φ22连接钢筋。

③导向管(导向管为钢管φ108mm,壁厚,节长。

)作为管棚的导向管,安设的平面位置、倾交角、外插角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管棚的质量。

现场施工利用全站仪在钢架上测量定出其平面位置,设定孔口管的倾角、外插角,然后通过HRB335Φ20固定钢筋将导向管按设计要求焊接在套拱钢拱架上,导向管应牢固焊在工字钢上,促使钢拱架与管棚导向管焊成整体,防止套拱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位移。

此外,导向管靠近掌子面端头必须密贴作业面。

④沿套拱内外两侧、导向管前后两侧环向安装模板,同时将导向管两端进行封堵,便于随后的套拱混凝土施工。

⑤套拱采用C25混凝土进行浇筑,待套拱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管棚钻孔作业。

为避免超前支护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坡面发生滑坡,需要在超前大管棚施工前坡面进行有效的防护和加固。

(1)防护及加固措施①首先对坡面进行清理,主要是松散渣土和孤石;清理过程中严禁破坏堆积体已自稳结构,同时严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清理工作。

②在对坡面进行防护时,坡面防护措施主要为φ42*4mm钢花管和厚8cm的C25喷射混凝土组合的柔性锚喷支护;与此同时,在坡面堆积体坡脚进行砂袋(堆积截面尺寸不小于×1.0m)堆积反压护脚,避免堆积体萎缩。

(2)坡面堆积体防护及加固保证措施①清除表层虚碴过程中,严禁过度、盲目施工,严禁使用大型机械进行虚碴清理,严禁破坏已稳定碴体;②现场防护及加固过程中,现场值班人员应加强堆积体的观察,防止出现突发性安全事故;③堆积体防护及加固应从上向下进行,砂袋反压护脚应紧贴堆积体坡脚。

超前大管棚5.4.1设计参数长管棚采用热轧钢管φ89mm,壁厚6mm,节长4-6m;环向间距40cm;仰角1o(包括路线纵坡)。

5.4.2施工工艺流程③钻机开钻时应保持低钻速低风压进行,待成孔1.0m后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钻速及风压。

④钻进过程中经常用测斜仪测定其钻孔方向,并根据钻机钻进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及时判断成孔的质量,并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⑤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⑥施工技术人员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各种原始记录及相关影像资料的收集,包括钻进时间、钻进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钻孔孔口岩屑等,以便于进行工程地质判断、描述,作为后期洞身开挖的地质预探预报和指导洞身开挖的依据。

(3)清孔、验孔①利用地质岩芯钻杆配合钻头进行来回扫孔,清除浮碴,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防止堵孔现象发生。

②利用高压风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碴。

③利用全站仪、测斜仪等检测孔深、倾角、外插角,并做好详细的原始纪录,以备后续施工检查备用。

(4)安装管棚钢管①钢管每节接头应在专用管床上加工好丝扣,丝扣加工长度为6cm,管棚钢管四周钻φ10出浆孔、钻孔间距为15cm。

②隧道洞口堆积体松散、堆积体内偶有粘土层夹杂,同时塌孔概率较大、成孔困难,超前大管棚采用“跟管”工艺进行管棚钢管安装。

③管棚接长钢管应满足受力要求,相邻钢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

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至少错开1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