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3631012
课程名称:特种加工
英文名称: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8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加工专业方向)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数控加工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特种加工是指传统的切削加工以外的新的加工方法,是一门利用电能、化学能、光能、声能、水能来实现零件加工的,它具有以柔克刚的特点,是现代加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许多难加工材料不断出现,许多复杂的、例如大型复杂模具等零件的加工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适应特种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需要,有必要开设“特种加工”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特种加工的概念与特点;常见的特种加工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的基本概念、特点,掌握常见特种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范围,为今后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特种加工的特点。

2. 掌握常见特种加工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概论
主要介绍特种加工的发展历史、工艺特点和特种加工的分类。

2.电火花加工(在《模具设计与制造A》中讲授)
了解电火花加工机理、特点、放电间隙特征、加工过程的控制以及检测;掌握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

3.电火花线切割(在《模具设计与制造A》中讲授)
掌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

4.电化学加工
了解电化学加工的原理;掌握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掌握电解机械复合加工的基本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掌握电铸加工的基本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

5.激光加工
了解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激光加工设备的组成、加工工艺和实际应用。

6.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
了解电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子束加工设备的组成、加工工艺和实际应用。

了解离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离子束加工设备的组成、加工工艺和实际应用。

7.超声加工
了解超声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超声加工设备的组成、加工工艺和实际应用。

8.其它特种加工
了解其它特种加工的基本原理、设备组成、加工工艺和实际应用。

9.特种加工实验
综合实验,以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深学生对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激光加工以及其它特种加工方法的了解。

四、所含实践环节
注:如受实验条件限制,可将实验暂时改成理论课形式或参观企业。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可适当安排1~2次课堂练习或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1~2次课堂讨论。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或闭卷笔试。

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占15%,出勤、作业、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占15%。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特种加工》,刘晋春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现代加工技术》,张辽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十、说明
课程内容和具体要求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大纲制订人:杨清林
大纲审定人:周明虎
制订日期:2010年5月
《特种加工》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特种加工》课程是数控加工及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特种加工》课程实验是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对特种加工有更加深入认识,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快速成形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属专业技术实验课,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了解快速成型技术中各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掌握快速成形的基本原理、快速成型技术的前置处理及LOM快速成型工艺过程。

二、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根据LOM快速成形机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三维立体造型设计并转换为STL格式文件,然后应用纸基快速原型机制作快速原型。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影响工件品质、材料成本和制作时间的因素及后处理过程。

三、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通过三维工程软件的应用和快速成型设备的实际操作,了解快速原型的建模、前置处理、原型制作及后置处理全过程。

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理解实验程序,认真做实验,认真解答讨论题中的问题。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PROE或UG三维设计软件、快速成形机。

五、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六、实验报告要求
每次实验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由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讨论题回答组成。

设计型实验要求附有原型设计的三维及二维工程图;综合型实验要求每组提交原型。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成绩:出勤10%、操作50%、报告4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快速产品开发技术》,穆兰编写,讲义,南京工程学院,2005年。

参考书:《特种加工》,刘晋春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

《现代加工技术》,张辽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快速成形技术》,王运赣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九、其他说明
根据实验条件的改善,可开设其他特种加工方法方面的实验。

大纲制订人:杨清林
大纲审定人:周明虎
制订日期:2010年5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