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1. 说明方法2.修辞手法3.反问句——陈述句4.陈述句——反问句5.修改病句6.关联词连句7.扩句缩句8.转述句9.改为拟人句、比喻句10.被字句、把字句11.双重否定句一.小学生常见的四种说明方法。
A.举例子:举一、两个事例。
B.列数字:句子中含有数字。
C.作比较:拿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
D.打比方: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相当于修辞手法中的比喻。
练习:1.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B2.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C3.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D4.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A二.小学生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田径比赛开始了,他像脱缰的野马奔了出去。
本喻:他,喻体:野马2.拟人: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3.排比: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4.夸张: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5.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其中),你真的觉得是这样吗?难道不是吗?有这样的可能吗?难道你认为没有这样一回事?6.设问:(自问自答),热情是什么?热情是风,热情是雨。
友情是什么?友情是天,友情是地。
三.扩句缩句。
妈妈买来了桔子。
(扩句)远方有一条彩虹。
(扩句)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缩句)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缩句)四.小学生常见的关联词。
1.转折关系虽然……但是2.假设关系如果……就……、既然...就...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5.并列关系不是……而是……、6.承接关系一……就……、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虽然……但8.选择关系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常见的病句类型:1.用词不当。
如:“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2.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这句的主语是“生活水平”,谓语是“改善”,属主谓搭配不当。
改法有二:一是将“改善”改为“提高”;二是将“生活水平”改为”生活条件”。
3.成分残缺,例如,“听了他的报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这句缺主语,可删去“听了”,让“报告”作“给了”的主语。
4.成分赘余。
例如,“那些多余的废话,要毫不留情地删去。
”这句“多余”和“废话”重复,可删去“多余的”,也可删去“废”字。
5.前后矛盾。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6.表意不明。
例如,“在会上发言的,有三个学校的代表。
”这个句子并没有语法、逻辑上的毛病,可是句子有歧义,表达不明确。
是“三个学校”的代表,还是三个“学校的代表”(除学校外,还有其他部门、单位的代表)?如果是前者,可说“三所……”;如果是后者,可说“三位……”。
7.不合逻辑。
例如,“展销会上有服装、针织品、玩具等。
”有的服装是针织品,有的针织品是服装,“服装”与“针织品”两个概念是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
8.结构混乱。
例如,“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万分自豪。
”这句两种表达“糅”在一起了。
一种是“看到艺术珍品感到自豪”,一种是“艺术珍品使人自豪”。
修改时可取其中一种,或删去“使人”,或删去“看到”。
9.语序不当。
例如,”由于会议开得及时,促进了工作的进展,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解决了问题。
”这句的语序应先“抓住……”再“解决……”最后“促进……”。
练习题一:一.改正指代不明之处.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4.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二.改正搭配不当之处.1. 昨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三.找出归类不当的地方并改正.1.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4.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等.练习二: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12.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13,看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练习三:1、他经常回忆有趣的往事。
2、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
王伟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3、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
10、纤夫们为了挣得一块面包,不得不低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练习四: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21、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22、当我递上一杯茶,妈妈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35、今天该我值日,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直接叙述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
说话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
说话人所说出的说话内容,用引号引起来,表示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说话内容。
比如:妈妈笑着说:“我今天很高兴。
”间接叙述是说话人转述别人的话给听话人听。
说话人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
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所以不能用引号引起来。
比如: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
如何才能做好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相互转换呢?我们应该掌握“两改一查”的方法,即改标点、改人称,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
一、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1.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
2.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
一种特殊情况:说话内容中有连用同性别或同音第三人称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对象不清。
比如: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
我去把它叫醒。
”这里如果改成“他去把它叫醒”,就会让听话人不明白对象。
那么,转换后的句子就应当是: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那里。
他去把老虎叫醒。
3.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
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
“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
比如: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这个句子如果改成: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应作适当调整: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要我们寒假里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再如:叙利奥说:“爸爸,我来替您写。
”应改为:叙利奥说,他来替他爸爸写。
二、将间接叙述转换为直接叙述将间接叙述转换为直接叙述,跟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的思路差不多。
(1)改标点改逗号为冒号,添加引号。
(2)改人称如果转述内容中是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应改为“我(们)”;如果在转换时遇到一个句子中有两个第一人称“我”时,应改后面的一个“我”为第二人称“你”。
比如:姐姐说,她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
这个句子如果改成“我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显然就不对,应改为:姐姐说:“我明天送给你一件生日礼物。
”(3)检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
比如: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不是常对她说吗?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母亲要知道那时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他哪能离开呢?改换后的句子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人物对话内容(直接引用)改为第三者转述(间接引用)的形式,归纳起来,人称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对×××说:“我……,你……。
”如:张明对王强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强。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强,可去掉,改成:张明对王强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你的……,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
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
练习题一: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