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_中央__;(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__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_细_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3、放大倍数越大,__目__镜越短;__物__镜越长,距装片距离越_近____。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__颜色_反应】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__斐林___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在加热作
用后产生_砖红色___色沉淀。

这种试剂要___现配现用______,水浴加热。

2、实验材料:_梨浆,苹果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_橘红色;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__红色
2、实验过程:
选材(以__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临时装片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_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_低_倍镜,再换_高__倍镜)。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双缩脲__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_色反应)
2、实验过程: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_A液__ 加入双缩脲试剂_B液___ 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淀粉遇_碘液___变_蓝色___
2、实验过程: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
滴加_碘液___ 观察颜色反应。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___甲基绿_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_绿___色,_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_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__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剂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___
2、实验过程: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8%盐酸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3、实验结果:真核的DNA主要存在于_细胞核_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__细胞质__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实验四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叶片中。

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__球形或_椭球_形,它的形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
.....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

___健那绿_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__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

2、实验过程
(1)观察叶绿体: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清水_,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_下表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低倍显微镜到高倍显微镜)。

(2)观察线粒体:制作_口腔上皮_细胞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观察的对象后移到视野中央,再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_蓝绿_色小颗粒即是线粒体,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实验五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原理
_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
_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即发生_质壁分离_。

当细胞液的浓度_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植物细胞发生_质壁分离的复原_。

常用的化学试剂:_0.3g/mL 蔗糖__溶液。

(试剂浓度越高,发生现象就越明显。

但如果试剂浓度过高,则细胞会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过程: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入_0.3g/mL 蔗糖溶液显微镜观察(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滴入_清水___ 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六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属于真核_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兼性厌氧菌。

通过控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

CO2可使_澄清石灰水_变浑浊_,也可使_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_由_蓝变绿_再变黄_,可用这两种溶液来检测CO2产生情况。

_橙_色的_重铬酸钾溶液__在_酸性条件下与__酒精_发生化学反应,变成_灰绿色,可用来检测乙醇的产生情况。

二、实验过程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生活。

两份:1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

2、检测CO2的产生(安装好实验装置,如下图)
甲图用于检测_有氧条件下CO2的产生
乙图用于检测_无氧条件下CO2的产生
甲乙
装置甲设置左边第一个锥形瓶的目的是_除去空气中的CO2__;装置乙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做的目的是_消耗瓶中的氧气,制造无氧环境___。

甲、乙装置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_甲混浊快且程度高。

得出结论:_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__
3、检测酒精的产生
A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_浓硫酸_的_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均匀):颜色__橙色
B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_浓硫酸_的_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均匀):颜色变_灰绿色_。

得出结论:_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