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电钳工试题库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抢险救灾,调查处理。
3、最低可采厚度。
4、开拓;准备;回采。
5、20%;0.5%。
6、1%;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
7、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
8、过滤式;隔离式。
9、一类;二类;三类。
10、10KV。
11、自动重合闸。
12、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
13、不燃性材料。
14、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15、指定通路。
16、操作人员;标志牌。
17、有良好的绝缘。
18、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19、断电仪;甲烷风电。
20、铠装;橡套;塑料。
21、普通橡套;不延燃橡套;屏蔽。
22、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移动频繁。
23、“8”字形。
24、相间短路;单相接地;断相。
25、漏电;过流;保护接地。
26、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
27、电源电压过低;重载启动;机械性堵转;单相断相。
28、熔断管;熔体;插座。
29、欠电压;过电压。
30、两台;更多。
31、内部。
32、电流;时间。
33、带电。
34、耐爆性;隔爆性。
35、外壳。
36、单中心链;双中心链;双边链;中边链。
37、阻车器;斜巷上、下口附近。
38、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9、×。
30、×。
31、√。
32、×。
33、×。
34、×。
35、×。
36、√37、×。
三、选择题:
1、B。
2、A。
3、B。
4、B。
5、C。
6、C。
7、B。
8、C。
9、A。
10、A。
11、C。
12、B。
13、A。
14、B。
15、B。
16、C。
17、B。
18、C。
19、B。
20、A。
21、C。
22、A。
23、C。
24、C。
25、A。
26、B。
27、B。
28、B。
29、C。
30、C。
31、C。
32、A。
33、A。
34、C。
35、A。
36、C。
37、C。
38、A。
39、C。
40、B。
四、简答与名词解释:
1、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2、煤矿井下以甲烷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
3、是指发生事故以后,现场作业人员以及赶赴现场的其他救护人员,为及时抢救受伤、遇难人员,在事故现场附近就地进行的应急救护工作。
4、(1)、供电可靠。
(2)、供电安全。
(3)、有良好的供电质量。
(4)、有足够的供电能力。
(5)、供电经济。
5、凡因突然停电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或重要设备损坏,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均是一类用户。
6、局部通风机由采区变电所用单独的变压器、开关和电缆线路供电,不分接其他负载。
7、凡是流过电气设备和供电线路的电流超过了它们本身的额定电流,就称为过流。
8、是指供电线路的相与相之间经导线直接短接形成回路。
9、是指在电网对地电压的作用下,电流沿电网对地的绝缘电阻和分布电容流入大地,这一电流称为电网对地的漏电电流,简称漏电。
10、有附加电源直流检测式、零序电流方向式、旁路接地式、自动复电式等几种。
11、在井下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中,用导体把电气设备中所有正常不带电金属外壳、构架与埋在地下的接地极连接起来,称为保护接地。
12、就是电气设备外壳内发生爆炸,其产物通过间隙不会引起设备外爆炸物的爆炸。
13、由本质安全型电路组成的电气设备称为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也常称为本安型电气设备。
14、是指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失去了防爆性能的要求。
15、胶带、机架、托辊、驱动装置、拉紧装置、清扫装置、制动装置、保护装置。
五、问答题:
1、是强调安全、突出安全、安全优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求各级政府和煤矿领导及职工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当生产建设等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第一位的;要树立人是最宝贵的思想,努力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经营的各项指标。
安全第一是衡量煤矿安全工作的硬性指标,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2、分类有利于合理供电,当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或检修、限制用电负荷时,就能区别轻重缓急停止对三类用户供电,以保证对二类用户全部或部分供电,确保对一类用户不中断供电。
3、是指掘进工作面中设置的瓦斯监测仪,当探测到瓦斯超过规定限度时,具有可自动停掉动力电源,只有瓦斯降低到规定限度(甲烷为1%,二氧化碳浓度为1.5%)以下时方可恢复送电的闭锁装置。
4、单相接地故障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机械损伤破坏绝缘,电缆接线工艺粗糙,有毛刺,接头脱落碰及外壳,热补或冷补质量不合格,线路上出现“鸡爪子”、“羊尾巴”等。
预防措施:加强维护管理,消除隐患;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进行敷设、吊挂、连接。
5、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排除措施,以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当井下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出现不正常运行状态(如单相接地及电气设备过负荷)时,电气保护装置能发出信号提示专责人员进行处理,或自动地将故障切除,限制事故范围的扩大。
6、电流保护、漏电保护、保护接地、电压保护、单相断线保护、风电闭
锁、瓦斯电闭锁、电动机综合保护、煤电钻(照明)综合保护等。
7、当漏电电流的电火花能量达到瓦斯、煤尘最小点燃能量时,如果漏电处的瓦斯浓度在5%~16%时,即能引起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当漏电电流超过50mA时,可能引起电雷管的超前引爆,导致人员伤亡;当漏电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时,就可能扩大为相间短路事故;若人身触及一相带电导体或漏电设备外壳时,流经人身电流超过30mA的极限电流时,就有伤亡的危险。
8、接合面的防爆作用原理,是由于法兰间隙的熄火作用和法兰间隙对爆炸产物的冷却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9、(1)防止人身接触或接近带电导体。
(2)降低使用电压。
(3)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用电作业制度。
10、人体与接地极构成了并联,而人身电阻为1000Ω,接地极电阻为2Ω,通过电阻并联与电流的关系,则通过人身电流比较小,因而是安全的。
另外,有了保护接地极的良好接地,大大减少了因设备漏电时,使其外壳与地接触不良产生的电火花。
从而减少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的可能性。
12、防滑保护、堆煤保护、防跑偏、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