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经典C MOOC 课程第一讲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主讲教师:胡可先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超过五万首。
这样浩繁的卷帙,就是专门研究者,也难以全部诵读,故从唐代开始,有关选本就层出不穷。
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清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我们现在,不仅大学需要学习《唐诗三百首》,中小学课本也有《唐诗三百首》诗作,社会上《唐诗三百首》也影响广泛,甚至中国邮政发行过全套邮票《唐诗三百首》。
一《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和编写缘起《唐诗三百首》原署编者“蘅塘退士编”。
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名儒言行录》、《梁溪诗钞》及《无锡金匮县志》、《续修江苏通志》、《新安孙氏家乘》等书,清人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第十二卷有一条著录:“《异文录》十二卷,清蘅塘退士孙洙辑,道光戊戌精刊巾箱本。
”将“蘅塘退士”与“孙洙”并署。
我们现在将一些零星的记载整合一下:(一)孙洙其人其事【孙洙(1711 -1778 ),字临西,又作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无锡人。
乾隆九年(1744 )甲子以庠生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
十年乙丑副文理明通榜,除上元县教谕。
十六年辛未,中吴鸿榜进士。
历任直隶卢龙、大城,山东邹平知县。
平生工诗文,擅书法,书宗欧阳询,诗学杜少陵。
诗入《梁溪诗钞》,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1763 )癸未春,辑《唐诗三百首》。
孙洙以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
)卒。
】孙洙一生值得称道者有三个方面:2其一是读书。
孙洙少时颖敏过人,然家境贫困,冬日读书时常常握木块于手中,以为木生火可以御寒。
他是同乡硕儒吴鼎(字容斋)的高足弟子,读书选择名师。
做官时,在处理公事之余,专心读书,不改书生本色。
其二是做官。
孙洙做官,所到之处,都能谘访民间疾苦,与百姓谈叙如同家人。
任大城知县时,捐钱浚河,民享其利。
孙洙一生,虽。
为官数任,终究淡若寒素,两袖清风。
每逢离任时,百姓都攀辕泣送。
其三是著书。
著有《蘅塘漫稿》,辑有《唐诗三百首》。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时,其继室徐兰英参以见解,互相商榷,具有一定的功劳。
徐兰英是江南才女,平生工诗善画。
但他的《梁溪漫稿》现在已经无从找到,只是顾光旭的《梁溪诗钞》还收录孙洙的两首诗:《补庄并序》、《奉檄送定北军出居庸关马上作》。
(二)《唐诗三百首》的编写缘起《唐诗三百首》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原序是这样的:【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
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
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万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
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胜远耶?谚云:“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请以是编验之。
】序称其编选的目的是作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因此所选之诗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
问世以后,就风行海内,流传之广,罕有其比,二百余年来,未曾稍衰。
《唐诗三百首》收诗家七十七人,而选诗数量,现传各本,稍有不同。
其原编共三百一十首,其后章燮注疏,又增七首,清李盘根注本增至四百首。
其实,后增之诗,并不符合孙洙本意。
因为他编选《唐诗三百首》,是要继踪《诗经》的传3统。
朱自清先生曾作《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以为编者在模仿“三百篇”。
【【《诗经》三百零五篇,连那有目无诗的六篇算上,共得三百一十一篇;《唐诗三百首》选诗三百一十首,决不是偶然的巧合。
编者是。
怕人笑他僭妄,所以不将这番意思说出。
】(三)《唐诗三百首》与《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是为了代替《千家诗》而作的,序称超过《千家诗》很远,为了进一步了解《唐诗三百首》,我们先介绍一下《千家诗》。
《千家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专选格律诗的诗歌选本。
性质属于启蒙读物,故而所选的篇章都是一些通俗易懂之作。
同时又是分门别类编纂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
【【有《千家诗》虽然号称千家,实际只录有122 家。
按朝代分:代唐代65 家,宋代52 家,五代1 家,明代2 家,无从查考年代的者无名氏作者2 共家。
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25 首,其次是李共白,共8 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 2 首七绝。
宋代人编书好。
大喜功的特性就是如此。
】其作者署称“后村千家诗”,后村就是南宋末年的刘克庄,号后村居士。
但现在流传的《千家诗》是经过后代人改编的,其中曹寅刊行的《楝亭十二种》中《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后村千家诗》就是流传最广的本子。
《千家诗》影响很大,但具有明显的缺点,在于体例庞杂,唐宋杂糅。
故而孙洙想摒其弊端,专选唐诗,故而有《唐诗三百首》之作。
迄今为止,诗歌选本汗牛充栋,但仍没有超出《唐诗三百首》者,正如文选尚未有超过《古文观止》一样。
1唐诗经典C MOOC 课程第一讲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主讲教师:胡可先二《唐诗三百首》的选取标准一个很好的文学选本,不仅仅要选择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体现选家的思想和特定的取舍标准。
《唐诗三百首》作为一个著名的选本,不仅有编者的选诗标准,而且体现了选家的诗学观点与当时诗坛风气的映照。
其选诗标准与诗学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取正不取变《唐诗三百首》的编选目的是便于初学,因为学慎始习,故入门须正。
当时的家塾学僮,后来可能参加科举考试,并步入仕途,因此从小学习,思想就必须纯正。
为了适应这个要求,违背儒家正统思想的诗都没有选入。
本于这一原则,编者对于盛唐诗,尤其是李杜诗选得最多,而对中唐时期代表诗坛“新变”诗作选得很少。
白居易诗仅选六首,元稹四首,韩愈五首,柳宗元五首。
数量不仅与盛唐无法相比,甚至比晚唐李商隐的诗还少了许多。
现在有些书常常批评《唐诗三百首》很少选反映历史风貌与民生疾苦之作如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实则是不了解该书的选诗标准而枉为批评之词。
具体地说,《唐诗三百首》这一选取标准,也与另外选本《唐诗别裁集》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唐诗三百首》的蓝本是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沈氏之选即以儒家的“温柔敦厚”作为选诗宗旨,更宗盛唐,主李杜。
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时,沈德潜还在世,其影响更是很大。
这里,我们举一正一反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正的例子,孙洙选诗与沈德潜崇尚的“温柔敦厚”的宗旨完全一致。
孙洙在【郑畋《马嵬2坡》诗“玄宗回马杨妃死, , 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 , 景阳宫井又何人”的批语中说:“唐人马嵬诗极多,唯此首得温柔厚之旨,”故录之。
”】】反的例子,孙洙受沈德潜的直接影响还表现在对于沈氏错误的因袭。
如《唐诗三百首》中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实际上,这首诗题目为《台城》,而《金陵图》另有其诗:“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长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后者才是题《金陵图》绘画的诗。
而检这一误植,实始自《唐诗别裁集》。
而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子则已将“金陵图”改为“台城”。
但孙氏也不为沈氏所囿,而有所突破。
如沈氏不选李商隐《无题》、杜牧《赠别》,盖因其从礼教出发,摒弃艳情之作,且矫枉过正,以至于描写恋情诗也弃之不取,而孙氏则更注重艺术,注重影响,故选诗较为公正。
(二)取易不取难《唐诗三百首》既为家塾课本,为一般学子指导治学门径,故所选诗都是“脍炙人口之作”,并无艰涩难懂之句。
选诗时,大概遵从取易不取难的原则。
凡是历史背景过于复杂,典故本事过于广博,文理过于艰深,用意过于隐晦之诗,都不在选取的范围。
所选之诗,都当时一般学童易于理解的。
在艺术形象方面,凡怪怪奇奇,质木无文,缺乏审美价值的作品也不选入,所选作品的艺术形象都能为一般读者所欣赏领会。
在声调方面,凡诘屈聱牙,不便吟咏,难于记忆的都不入选;所选者一般都是音节和谐,富于音韵感的作品。
在语言方面,也选取一些较为通俗而不是故意作难的文字。
有些书认为《唐诗三百首》的缺点还在于没有选杜甫的《洗兵马》、《北征》等作品。
其实并不是编者没有注意到,而是这些作品比较艰深,不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
编者所选的每一首诗,都是动了一番心思的。
但是,《唐诗三百3首》与《千家诗》不同的是,除了启蒙的作用外,还是唐诗的一部精选本,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学习和利用,即编者序中所说的“白首亦莫能废”。
(三)取情不取理编者在序中特别提到了《千家诗》,说它的优点在于“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
但随后又批评其唐宋兼选,殊乖体制,工拙莫辨。
故孙洙选诗,专主唐人。
孙洙摒宋而专选唐人,是与其选诗标准主情相关。
一般认为,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取胜。
通观古代诗歌,历代作者,多有制作,各自名家,而大致不能超越唐宋之范围,诗选家也不得不于此有所抉择。
孙洙处于王士祯、沈德潜主盟文坛之际,流风所及,宗唐派处于极盛阶段自不得不受其影响。
而且当时的科举考试,也深受王氏神韵说、沈氏格调说所左右,颇为崇尚唐诗,故士子学童不得不由此路而行。
孙洙身为教谕,自不得不出入于沈、王之间,而以宗唐为其选诗宗旨。
因此,选诗时当然以表现唐诗主情的特点为主,凡丰神、情韵、格调高雅之作,皆入选其中。
而孙洙极力诋毁《千家诗》“殊乖体制”,主要原因在于《千家诗》所选之作,多为杜甫开宋诗法门的七律以及具有理学意味的七绝。
但对以富有理趣的佳制,孙洙也是注意到的,如选了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杜牧的《赤壁》、李商隐的《贾生》等作。
可见编者既以唐诗的格调情韵为主,又门庭较广,才使《三百首》能取代《千家诗》而广泛流传,风行海内。
上面我们是从正面来阐述《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下面我们再提出两个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一是《唐诗三百首》为什么不选唐诗名家李贺之诗?二是《唐诗三百首》为什么不选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4李贺是中晚唐之际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在唐诗发展史上,也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故而当代学者,不少人对试图对《唐诗三百首》不选李贺做出解释。
如《古典文学知识》2010 年第3 期刊载了李德辉的一篇文章《唐诗三百首为何未选李贺诗》。
他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李贺诗虽有诸多的优胜, , 可接受性却不强;二是李贺诗歌在写法上也存在某些不可取之处;三是《唐诗三百首》选诗侧重近体, , 所选各体中近体多于古风,短篇又多于长篇。
我觉得在选诗标准上,李贺的诗歌并不符合孙洙“取正不取变”和“取易不取难”的原则。
因为李贺虽然是在中晚唐是最有个性的诗人之一,但对于唐诗发展来说,李贺最突出的成就在“变”,他通过变来创新,而且变得过分,专门朝“鬼”“怪”等特殊的事物上写。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引王思任语评李贺云:“贺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