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与可持续发展任玉秀专业:草业科学主考学校:__甘肃农业大学__准考证号:440111101041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鱼小军副教授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年月日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与可持续发展The Sanjiang source area ecological stat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任玉秀Ren-Yu-xiu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三江源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江河之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三江源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高寒生物资源宝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危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湖泊萎缩,冰川后退,水资源减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草场退化与沙化加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生物多样性急剧萎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三江源地区的人口可持续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三江源地区的资源可持续利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三江源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与可持续发展任玉秀摘要:随着国家生态保护一号工程——《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三江源地区的草地生态问题引起了关注。
本文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三江源的生态地位,认为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好坏不仅对青藏高原,而且对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都具有重要影响;第二部分阐述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第三部分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提出了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三江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1、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区域面积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0.4%;全区经济以草地畜牧业为主,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有些山峰海拔甚至高达6000米以上。
这些高耸的高原山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极大地改变了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形势,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仅如此,三江源地区还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拦截了西南气流带来的大量水汽而形成充沛降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提供了丰富水源,并用此孕育形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三江源地区不仅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而且对整个中国及东南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华大地的生态屏障,是孕育华夏民族的生命之源。
具体来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三江源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江河之源三江源地区因其位置独特,海拔高峻,成为全球现代冰川集聚地之一,冰川总面积达1812.74平方千米。
三江源地区虽整体海拔很高,但区内地势平坦,水资源储蓄能力较强,有利于河网、水系的形成发育,在三江源地区,仅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大小河流就有180条,有大小湖泊16337个之多,总面积达2350.77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26个。
近年,黄河下游持续断流,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其重要原因就是三江源地区冰川退缩、源头水资源减少。
因此作为“长江之源”、“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它一旦咳嗽——生态环境遭破坏,长江、黄河全流域就有感冒之虞——或洪涝、或断流。
三江源地区队全国实现人和水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1.2三江源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三江源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耸立于亚洲大陆对流层中部的“热岛”和“中流砥柱”。
夏季,青藏高原的荒漠草地、戈壁具有很强的反射太阳光的能力,成为一个巨大热源,使其上空形成一个强盛的大陆性环流系统,即青藏高压。
它引导印度洋和孟加拉湾上空的部分暖湿气流北上,而后稍加转向进入我国东部地区,给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带来充沛降雨。
冬季,青藏高原又如同一块巨大的天然屏障,阻挡着自北极南下的寒冷气流,在东亚东部地带由于没有类似屏障的保护。
另外,科学研究发现,三江源及其所在的青藏高原还是中国气候变化“启动区”。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每隆升到一个大气热动力学临界高度时,都使地质气候和环境发生一次划“世”代的变化,也即每个地质的开始都基本与青藏高原海拔达到某一临界高度的时间相吻合。
由此可以说,三江源地区及其所在的青藏高原不仅是全球气候的被动适应者,也是亚洲及北半球气候的主动创造者。
1.3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高寒生物资源宝库如果将中国看作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三江源地区不仅对其环境系统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生命系统如生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也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三江源地区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物种,使该地区成为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中心之一,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和基因库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三江源是现代众多珍稀高寒野生动植物在地球上生活的唯一家园,是中国这个大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其次,三江源的高寒生态系统属于原生环境,是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三江源地区无论在物种多样性还是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都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的生态组成和生物资源宝库,也是我国人与动植物是否和谐相处的试金石。
2、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危机由于海波高、气候条件恶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近代当地人口的迅速增加和人类活动强度的日益加大,使得三江源地区生态面临严重危机。
近年来,在三江源地区,冰川后退、雪线上升、湖泊减少、江河断流、草场退化、物种灭绝等系列生态恶化现象接踵而至,如再不科学调整该区的人口发展战略,再不对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和积极治理,不仅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的危险,而且整个中华民族也可能因此失去赖以生存的屏障。
2.1湖泊萎缩,冰川后退,水资源减少三江源地区原本河流密布、湖泊众多、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上最主要的沼泽湿地分布区。
但在近几十年里,这里的大小湖泊、河流快速缩小甚至干枯,水资源急剧减少。
近20年来,三江源地区1071个湖泊萎缩,受冰川萎缩和气候干旱化等影响,黄河、长江在源头地区水流量持续减少,特别是黄河表现最为明显。
三江源地区河水径流量的记录从1956年开始,根据记录,三江源地区1956年——2000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70.20亿立方米,1991年——2000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29.70亿立方米,下降了10.90%,其中黄河源区下降幅度最大。
2.2草场退化与沙化加剧根据不同年代的卫星解释分析资料,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场面积已达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6%——46%。
其中,黄河源曲中度退化草场面积380万公顷,占其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8%;长江源去有退化草地面积253.29万公顷,占其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2.4%。
由于草地退化,三江源地区单位草地产量明显下降,受草场植被退化影响,三江源地区的沙化土地面积逐年扩大。
三江源原生生态景观逐渐破碎化,植被演替呈化、荒漠化,有约700户牧民近三千人丧失了放牧的草场,沦为“生态难民”。
2.3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三江源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并存交错,原始生态十分脆弱。
根据2000年底三次遥感普查资料,青海省三江源第三区经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95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1.09%。
其中黄河源区378万公顷,占黄河源区总面积的35.04%,长江源区经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489万公顷,占长江源去总面积的29.64%。
澜沧江源区经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84万公顷,占澜沧江源区总面积的25.28%。
三江源地区日益加重的水土流失,既损失了本地区宝贵的土壤,加快生态环境的恶化,又造成下游河道淤塞,危及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行洪不畅,引致洪涝灾害频发。
2.4生物多样性急剧萎缩过去,在三江源地区,藏野驴、野牦牛、岩羊、雪豹等野生动物和星叶草、藏蒿、青藏苔草等野生植物广为分布,川贝母、藏茵陈、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随处可见。
但近年来,由于当地环境的不断恶化特别是大面积师弟的退缩,以及不法分子队珍稀野生动物的大肆偷猎、对虫草等药用植物的乱采滥挖,区内的生物物种分布区正在加速缩小,一些物种目前已成为濒危物种,其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正在锐减。
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藏羚羊由原来的十万余只下降到了现在的三万余只;据调查,玛多县适度放牧的草场植物种类已达108种,而由于过度放牧,植物种类降至10种左右。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萎缩,不仅会破坏该地区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其生态系统更加脆弱,而且使该地区特有的、适应高喊生境的、具有强大的抗逆基因和特殊种性的遗传基因优势受到威胁,有可能给人类的未来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3、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三江源地区,人口总量虽然不多,但由于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依然较大;生态系统独特,分布地区至今还保持这原始的自然状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后添加恶劣及人类的破坏活动,生态退化趋势明显;自然环境总体尚好,空气清新,河水清澈,但在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生活污染、工业污染也愈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