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瓦尔登湖(节选)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瓦尔登湖(节选)含答案

第2课瓦尔登湖(节选)面对自然万物,置身尘嚣之中,请看:有人陶醉在“人定胜天”的论调之中,有人在百无聊赖地苟生。

可是,当你读一读梭罗的美妙文字,感受一下瓦尔登湖的美丽,融身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妙境界之中时,你是否还会如此呢?只见湖水清澈纯净,清可见底;又见梭罗身处美景,悠然自得,既无尘世杂音扰耳,又无世俗杂念烦心,他将自己的一颗真心融于自然,自然滋润他的心灵,平静、自在而坦然。

所以,在自然面前,不要以“主人”自居,让我们用真心对待自然,让自己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吧!走近西湖,一湖传说依旧迷离,一湖风景依然美丽。

试看它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时景光,尽显晴姿雨态,夕霭朝晖,雪应霞酣,星初月午,安排着诗酒琴歌,话南渡当年,过去漫牵无限感;悄好这山为迎,水为送,披一蓑风月,遍寻亭榭楼台,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狎玩些烟波鱼鸟,算西湖此日,到来俱是有情人。

移步西湖,春可披一蓑烟雨,夏可看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冬可钓一江寒雪。

春夏秋冬,仅凭字里行间想象,就足以令【课内挖掘】1.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简朴,简朴,简朴”,这是梭罗的口头禅。

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能够选择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而且有足够的勇气将其他多余的东西摒弃,全然不顾同时代人如何对我们指手画脚。

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欲望也随之膨胀,梭罗当年的忧虑成了严峻的现实。

对此,我们积极倡导一种新生活观念,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写作运用]适用于“创造生活”“还归本心”“人与自然”“绿色生活”等话题。

2.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并不能视为隐士生涯,更不能将其看成是逃避现实,相反,他是在探索人生,他的宁静不是一潭死水,不是独善其身。

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他说: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

生活越简单,宇宙法则就越不复杂,孤独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软弱。

可见他对人生异样而深刻的感悟。

梭罗很自然地让我想起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的生活理想是落叶缤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而又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其间没有战争没有黑暗,有的是和谐安乐,陶潜看似在逃离社会,文字中流淌的实则是一种大胆的斥责,无畏的反抗,一种深沉的人生追问。

不论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有多大,在人生的探寻上似乎是血脉相通。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描绘了一个具有清晰统治原则和丰富管理手段的理想之国;托马斯·莫尔假托神秘旅行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讲述了一个没有贫穷、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花草果木令人心旷神怡,一切财产共有的乌托邦;当然还有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中描写的一个在中国西南部深山中的乐园,一片充满和平、安宁与幸福的人间乐土——香格里拉……太多太多的遐想。

桃花源最终无迹可寻,理想之国也不过是幻想,乌托邦本身的含义就是乌有之邦,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如何看得见?而唯有梭罗勇敢地拿起斧头孤独地来到瓦尔登湖畔,亲自去探索一番人生,体会一番生活,他是我们未来生活的引擎人,是寂寞的高歌者。

[写作运用]适用于“探索”“理想”“人生”“孤独”等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一:世界嘈杂多变。

在这里,我们会思考,面对喧嚣的尘世,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充实,保持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

然后,在清晨醒来时,我们会去认真地倾听窗外偶尔出现的一两声鸟鸣,觉得它们原来是如此美妙的天籁;上班路上,我们会去认真观察路边树上忽然吐出的一朵两朵的新蕊,觉得原来这样的发现会带给我们那么大的惊喜……原来,只要我们将心与自然相融,生活中竟会有如此多的美,等待我们去发现。

(《诗意地栖居》) 示例二:我曾设想,若我在一百多年前来过,我就是瓦尔登湖里的一条银鱼,就是松林里的一只画眉,悄悄飞离那个世纪,无可寻的历史轨迹……梭罗,你的内心也滑过一丝“孤寂”么?他说,我不比瓦尔登湖本身更孤寂。

想问一问那只蓝鸟,湖边飘落的枫叶会不会是属于他的脚印?由此感到了造化的尊严和生命的耐力。

梭罗为追求人生真义不懈努力,在瓦尔登湖畔,他靠自己的双手生活,种了两亩半田,有时也与外界往来。

在那里读书写作,别人说他“逃避现实”,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他的价值,在半个世纪后才被社会认可,在他孤单地走完一生之后。

在书中,他用朴实精辟的语言,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让人们认识到,他是一个乐观的、有着顽强毅力的积极向上的奋斗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之子,对生命怀有深刻的敬意,自始至终地追求着真善美,在不断的更新中保持了心智的纯洁。

先验主义已过去,但梭罗的智慧永存!我很喜欢他说的这句话:如果一个人朝着他梦想的方向充满自信地前进,努力过一种他想象中的生活,他便会取得在通常情况下预想不到的成功。

然而现实中有些人的虚伪是,他们看重的不是真正的尊重,而是让他们能够得到尊重的东西。

梭罗又说: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只猎犬,一匹栗色马,一只斑鸠,至今我还在追踪它们……的确,谁不曾丢失过猎犬、栗色马和斑鸠呢?我们不要说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

瓦尔登湖已经告诉人们: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金钱、地位、荣誉和爱情,而是生命,是自由选择的生存方式。

可事实上有多少人能拥有这样的襟怀和意识呢?但梭罗是智慧的,他永远是自己的上帝。

所以才有了:我宁愿独自坐在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垫上。

(《遥想瓦尔登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湖畔.拌.和绊.子伴.随左右B.挑.唆轻佻.兼祧.极目远眺.C.澄.清澄.澈凳.子目瞪.口呆D.遨.游鏖.战敖.包佶屈聱.牙解析:A项,“畔”读“pàn”,其余均读“bàn”。

B项,“挑”读“tiǎo”,“佻”“祧”读“tiāo”,“眺”读“tiào”。

C项,“凳”“瞪”读“dènɡ”,其余均读“chénɡ”。

D项,均读“áo”。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徐玉玉被骗事件曝光后,立刻引发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几乎天地同怒、人神共愤,民众普遍对骗子表达了疾首蹙额....的痛恨之情。

②在这个南北宽不到一公里的山谷里,独具特色的藏式木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两边山坡上,哗哗作响的达拉河从村子中间穿过。

③今年国庆节期间,各风景名胜地游客如织,高速路上堵车相当严重,很多人久假不归....,这对各单位工作的顺利运行产生了很大影响。

④震灾过后,村庄里一片狼藉,到处可看到一堆一堆的瓦砾,只有村东头还剩下几间没有完全倒塌的房子,凤毛麟角....,令人痛心。

⑤陈路在围棋上苦心孤诣....多年,曾取得全国业余围棋大赛冠军;现在他将主要精力投到围棋教学上,希望让更多的优秀棋手走向世界。

⑥2016环洞庭湖国际新能源汽车拉力赛完美落幕,驾驶比亚迪的池廷光、韩科文两人不孚众望....,以396分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A.①⑤⑥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⑥解析:①疾首蹙额: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②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③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望文生义。

④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对象不当。

⑤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此句取第一种意思。

⑥不孚众望:孚,信服。

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本句应指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应用“不负众望”或“深孚众望”。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瓦尔登湖》是一部文笔细腻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的散文随笔。

B.梭罗过于依赖自然的道德生活把自己推到了极端,旷野是他唯一的精神营养。

C.梭罗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神话,他的隐居和写作充满了反叛色彩,给物质化的社会现实以冷遇。

D.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解析:D项,有歧义,一是“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一是“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

答案:D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的PM2.5 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

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

B项叙述重点是“汽车的改造”;C项中的“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项的“即使……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

答案:A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冷夏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官。

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

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

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

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汽。

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

唯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

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

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