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晏子使楚》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2、了解晏子的语言技巧,有积累词语、积累经典的意识。

3、用思辨的态度对待晏子的话。

【教学重点】
1、了解晏子的语言技巧,有积累词语、积累经典的意识。

2、用思辨的态度对待晏子的话。

【教学难点】
1、用思辨的态度对待晏子的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晏子的头像,介绍晏子,介绍《晏子春秋》。

2、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晏子为什么要使楚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
2、带着疑问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读词检查,正音。

概括课文内容。

三、了解课文
1、楚王侮辱晏子哪三件事情(爬狗洞、说没人、说盗贼)
2、问:结果怎样文中找到句子。

3、重点理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问:楚王佩服、敬重、尊重晏子的什么(智慧、口才)
5、找找、读读晏子的话,看看晏子的话给你怎样的印象
【预设1】
生:我说第一个故事中晏子说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将计就计。

推理一下:(课件打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狗国)。

”楚王就是——狗王。

【预设2】
生: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没有人了呢
师:修辞方法——夸张。

读,让楚王一听,一惊:齐国的人真的很多!点人读、齐读。

古语: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后人从中概括了三个成语,结合课文,看看是哪三个。

点人说,写在白话文下相应的位置,一边写一边牢牢记在心里。

【预设3】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晏子的话里有“所以”,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为”。

师:用上“因为”说说这句话。

师:晏子说话真有艺术,避免了“因为”重复使用,语言不罗嗦,理由还充分。

【预设4】
生: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桔又大又甜。

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
师:晏子这么说的意思是什么
生:是楚国的风气不好,从而使得齐国人来到楚国后开始偷窃了,是楚国的错,齐国没问题。

师:晏子没明着说,而是怎样
生:先说橘子,再说人,说国家。

师:这叫类比推理。

后人把晏子的话当作典故。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师小结:请总评晏子的语言。

生:晏子口才非常厉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生:晏子运用夸张、类比,打比方、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

晏子验证了一句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学生回过头来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思辨提升
1、师:不过,请同学们再看看晏子的有些话,难道都是事实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却这样认为(课件打出):
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

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2、请生表明自己观点(赞成/ 不赞成/ 说不准),并说明理由。

3、师:如果说晏子的话感觉是语言游戏,那么,晏子的智慧肯定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技
巧上,那么,晏子的真正智慧在哪
4、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段话: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5、师:晏子是怎么说那番话的(学生说,教师加上“晏子看了看,说”。


6、师:注意这个“看了看”,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7、生思考,生答。

8、师出示《胯下受辱》。

当无赖叉开双腿,让韩信从他裤裆下钻过去的时候,也是——
9、生:韩信也是“看了看”。

10、师: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11、生:晏子“看了看”是想办法,韩信“看了看”也是考虑钻过去还是不钻过去这受辱是
对晏子和韩信都是一种考验。

不过,韩信看到的是无赖欺负他一个人,而晏子不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还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齐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