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自驾游线路推荐方案

德国自驾游线路推荐方案

德国自驾游线路推荐方案客户需求:需求:德国自驾游线路,10月份出发,行程10天左右,要包含慕尼黑啤酒节。

联嘉秘书推荐:一、工作概述通过穷游网、旅游情报、携程网、磨房网……等核查比较网友口碑高自驾游线路。

二、详细方案1.德国自驾游线路:“浪漫之路”是德国大名鼎鼎的观光路线,也是世界上旅游者最喜爱的旅游线路之一。

它全长350公里,最初是一条翻越阿尔卑斯上通向罗马的古商路,从古老的文化城市维尔茨堡(Würzburg)开始,延伸至童话中的国度菲森(Füssen),后来因此得名,人称浪漫之路。

具体行程如下:法兰克福市区–---维尔茨堡(Würzburg)-------罗藤堡---–-新天鹅堡–----- 楚葛峰------–穆尔瑙(Murnau)--------萨尔斯堡–------- 慕尼黑法兰克福法兰克福老城区的中心,好像有大人物光临,街对面好多全新的S级奔驰,还有JCSS路边维持秩序,不过回来时我们还特意穿行在JCSS中间,一点没有“专政”的派头。

维尔茨堡(Würzburg)维尔茨堡(Würzburg)是浪漫之路的首站,我们直接来到了他的老城,周围颜色鲜艳的楼房,高大气势压人的教堂,处处散发着浓重的波西米亚风情。

不过,维尔茨堡在二战的时候受过重创,大半的建筑被夷为平地,战后极短的时间进行了修复。

因为是首站,有点赶路的感觉,除了优美的美恩桥,湎茵河畔山丘上的城堡,记忆中只留下一个模糊的中世纪的古城。

传说中的热葡萄酒和松脆的物产小吃“滚雪球”也无缘一见。

黄昏中的湎茵桥,据说每年三月到十月,河上会开通游轮,在缅茵河上泛舟,观赏沿岸的风光,应该不错吧。

罗腾堡(Rothenburg ob der Tarber)罗腾堡在德语里的全称是陶伯河上的罗腾堡(Rothenburg ob der Tarber),被称为“中世纪的明珠”,完全建造在山岗上,是德国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古镇。

这里俯瞰着陶伯河,德国旅游的浪漫之路和古堡之路穿行而过,交汇于此。

前一天到达罗腾堡时天色已晚,奔驰S320载着我们在围着罗腾堡的围墙转了一圈,昏黄的月光下,城墙忽隐忽现,我们的心已迫切起来,似乎等不及天亮一睹其芳容。

这天一早,我们就迫不及待起来参观了。

没有想到我们的旅店离城堡如此之近,不到200米就是城堡的拱形的大门。

整个城堡里就好像只有我们几个人,大家控制自己对美丽小城的惊叹之声,呵护着晨曦中这份异常的宁静。

罗滕堡最与众不同之处是绕城一周的城墙至今仍然保留完好,是小镇的标志之一。

从1172年罗滕堡获准建市,修建了第一座护城墙开始到1204大规模扩建,至今还保留完好的护城墙有2400米,大小塔楼36座。

在路上--“浪漫之路”从罗滕堡到富森,不愧为浪漫之路,350公里的路程一路上一片片的森林展现在秋天丰富的色彩,路边的缓坡上依然绿色盎然,秋风夹杂着的牛羊的气息若隐若现,广阔的原野上湖泊如蓝宝石和阳光嬉戏---太美了!我们禁不住停车驻足,在感叹中享受---直到出现审美疲劳。

车中随拍--在感叹中享受美景,直到出现审美疲劳浪漫之美---随便的停车坐爱,随便的一按快门,就这么令人惊叹天鹅堡天鹅堡分新旧,新天鹅堡(Neuschwanstein)始建于1869年,位于菲森(Fuessen)近郊群峰中的一个小山峰上,是根据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King Ludwig II of Bavaria)的梦想所设计,花费了17年时间建造而成的。

城堡背靠雪山,下临翠湖、童话般的建筑风格、无数的天鹅图画,再加上围绕城堡四周的湖泊,沉静的湖水,新天鹅堡确实如人间仙境。

仰望天鹅堡在新天鹅堡的山脚下有一座黄色的城堡,它是路德维希二世的父亲修建的,即老天鹅堡。

在阳光中灿烂的老天鹅堡楚葛峰(Zugspitze)从天鹅堡下山我们直奔阿尔卑斯山下著名的小镇-- 加米斯-帕腾基辛(Garmisch Partenkirchen),那里是去楚葛峰--阿尔卑斯山脉德国境内的最高点-的起点。

在奔驰S320自动导航的指引下,不费任何周折,我们找到了小镇,不过寻找登山火车站到让我们费了一些时间。

火车站在一个叫做Lidel的超市的后面,非常不起眼的地方,以至于我们错过而直奔前面一个高大的现代建筑---看着和国内的缆车站火车站像极了—- 后来才知道是一个冰雪体育馆。

后来想,如果我们知道火车站街道的名字和门牌号,直接输入奔驰的导航系统就不用有如此的插曲了。

登山火车大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中途还换了专门登山的齿轮轨的火车,在穿越漫长的隧道后,终于达到终点站---楚葛峰高原滑雪场。

出车站的瞬间是真正的震惊—没有想到曾经在图片上熟悉的阿尔卑斯山风景就在眼前。

虽还是11月底,山上白雪皑皑,滑雪的人们用熙熙攘攘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站在楚葛峰山远眺阿尔卑斯山脉---一脚踏两国,五国入眼帘楚葛峰登山路线登山的Tips :登山的火车票价为37.5欧,包括火车、缆车上下山的来回的费用。

我们的路线是火车上山---缆车登顶---缆车下山到艾泊湖(Eibsee)-火车到停车地点,如果赶时间的话,还可以直接缆车上下。

其次由于下山的缆车容量有限,需要提前预约排号,人多地时候一定注意提前计划好下山时间,提前排号预约。

楚葛峰官方网站:http://www.zugspitze.de暮色中下山,立即就找地儿打尖休息。

我们选择离加米斯-帕腾基辛半小时车程的穆尔瑙(Murnau)投宿,据说这个被称作蓝色之地的村镇,有着油画般田园牧歌似的风景,是画家的聚集之地,给了无数画家无穷的灵感。

比如画家康定斯基、明特,在1909年开始的14年间,每年夏季都要来这里,视穆尔瑙为精神的家园。

可惜天色太晚了,无法欣赏,只能等待明天了。

没有提前预定旅馆,夜色中找地儿打尖还出了一段小插曲,不过这里暂且不表,后面有关浪漫之路的住宿会有专门的详述。

穆尔瑙穆尔瑙(Murnau)果然是一个美丽的所在,我们打尖的“农家乐”不远就是一个美丽的湖泊。

早晨的阳光打在秋日远山上的树林,金黄一片中还折射出了秋天的红和夏日的深绿,湖水远处弥漫在一片晨雾之中,几只不知名的鸟类或天空盘旋,或水中漫游,拨出粼粼的波光,他们也许想打破这份静溢,却又适得相反,反而愈加衬托出这秋日晨曦中的宁静。

我们漫步在湖边的小路,一栋栋的小楼错落有致,也许不远就有学校,这是一个周一的清晨,不时有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在身边走过,湖、山就在那里,我们禁不住地惊叹—人和自然和谐若此。

晨曦中的湖泊照例在旅馆中吃过早饭,立即驱车前行。

其实到了富森(Fuessen),‘浪漫之路’基本已达南部终点,我们本来计划往南沿着阿尔卑斯的山路奔向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然后绕回德国境内,过基姆湖,到我们的另一个心仪之地--莫札特的故乡—奥地利的萨尔斯堡。

而晚上的目的地则是赶回程的起点--慕尼黑。

行程看起来太紧张了。

幸好我们是自驾,自驾者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把握自己的方向,改变行程----因为美景的诱惑,也因为善变的心情……于是我们忍痛舍弃茵斯布鲁克,抄近路直奔萨尔斯堡—我们心中的“音乐的天堂”,然后尽量早的赶到慕尼黑。

在那里,有我们期待已久的巴伐利亚美食—烤猪肘和黑啤酒,真的,一路上我们还真的没有好好体会德国的美食。

天气预报说几乎整个欧洲都笼罩早秋末初冬的大雾中,果不其然,一路上时而穿行在雾中,但时而太阳又露出金色的光芒—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丘陵地带就像一个害羞的少女,是雾让她美丽的笑容如此的神秘,是明媚的阳光让她美丽的笑容如此的灿烂。

基姆湖就在去奥地利的高速路旁,我们热切地期盼一睹它的芳容,尽管我们去萨尔斯堡来回的路都会经过她,却未能如愿,似乎是因为在浪漫之路上我们享受了太多的阳光,基姆湖以弥漫的大雾和我们定下了一个未来的约定——有机会一定再次拜访。

萨尔斯堡之莫札特广场一路无话,我们直接把车停在了离莫札特广场百米之内的地方。

还是老套路,直奔当地旅游局的信息中心,地图啊,观光热点介绍啊,一网打尽,然后根据时间安排路线。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观光路线非常简单:沿莫扎特广场到霍亨萨尔斯城堡一线,漫步城内景点最集中的地区,然后乘登山缆车登该城内的制高点——霍亨萨尔斯城堡,一览美丽的古城。

莫札特是在1756年生于萨尔斯堡,并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

如果没有他,萨尔斯堡可能只是个的美丽城市。

因为他的不朽,萨尔斯堡才成为音乐的神殿。

小城的中心莫扎特广场,一群游客在照相萨尔斯堡之霍亨—萨尔斯堡霍亨—萨尔斯堡(FESTUNG HOHENSALZBURG)是萨尔斯堡的标志性建筑。

灰白色的它坐落在悬崖峭壁上,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在秋日弥漫的雾气里,更是多了几分历史的凝重。

远看霍亨—萨尔斯堡,近处或许是“退休工人”们在“国际象棋秀”霍亨—萨尔斯堡始建于1077年,是大主教格布哈鲁特为防范附近侯国或农民起义攻击而兴建的城堡,直至15世纪,仍是国内大主教的居所。

城堡属古老的石砌堡垒式建筑,内部有大主教的仪式房、厅堂、房间以及刑房,收藏了许多中世纪的古物和美术品,诸如长矛、风琴和火炉等。

我们是乘缆车上山的。

缆车据说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7.2欧元往返也不是很贵,争取时间、保存体力嘛——不知各位有没有乘缆车上过香港的太平山,和这个缆车的感觉像极了。

参观城堡有两条设计好的线路。

有机会造访的话建议大家按照这两条线路走——“堡方”为游人考虑还是很周全的。

影响中好像没有卖门票的地儿,不知是否是因为我们乘缆车上山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参观线路2,入口就在一条身上一半涂着深褐色、一半涂着白色的牛的雕塑的对面。

这头牛是萨尔斯堡的幸运之神,曾经拯救过这个城堡国家。

这条参观线路的价值在于有中文的解说器,完全Free。

非常有助于了解这个城堡、这个城市——解说词带着历史的厚重,仿佛让人感觉到了中世纪的气息——中文的解说对于预先功课没有做足的我们可是太有用了。

正式听了中文的解说,我才有了对这个城堡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来“戏说”的话,那就是:萨尔斯堡就是“盐堡”、“萝卜堡”、“冯堡”。

所谓“盐堡”,是因为萨尔斯堡地区盛产盐——在没有内燃机的时代就是稀缺的垄断资源,是萨尔斯堡的建筑和艺术(比如音乐)繁荣的经济支撑。

不知道德语的盐如何拼写,但萨尔斯堡的名字中的Slaz和英语Salt还是有点关系的。

所谓“萝卜堡”,是曾经统治萨尔斯堡并对修建霍亨—萨尔斯堡非常有贡献的大主教据说是种萝卜的,这在城堡上流传至今的家族徽章中可见一斑——据统计有8个“萝卜徽章”。

我曾经一个镜头就摄下了三个。

这个镜头里就有三个萝卜—不愧为“萝卜堡”“冯堡”的来历很简单,纯粹是我个人的“戏称”。

我对奥地利人的名字太不敏感,解说中介绍了很多统治城堡的大主教的名字,一个没有记住,但是记得似乎每个人的名字中间都有个“冯”的音,叫它“冯堡”或“冯家屯”应该还是较比贴切的:-)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是霍亨—萨尔斯堡极为险要的地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