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班级: 年级 班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答 题 不 能 超 过 密 封 装 订 线)座号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限时训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他们望眼欲穿....,等着孩子回家,却没有见着孩子的身影,便怏.(yàng )怏不乐。
B .虽然经常通霄达旦....地工作,这位叱咤.(zh à)风云的人物精力依然充沛。
C .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蓦.(m ù)然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D .阅览室里,人们屏.(p ǐng )息敛声,跟外面热闹的世界截然不同....。
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春节刚过,武大的樱花就开放了,花期仅一个多月,市民们趋之若鹜....。
即使是下雨天,校园内也是人山人海。
B.星期六上午,春光明媚,同学们相约来到西山公园,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共享天伦之乐....。
C.现在许多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做事失去理性,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D.我们在学习中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 .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 .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 .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B.“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
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 .④②⑤③① B .④②①③⑤ C .①③⑤④② D .①⑤③④② 6.默写古诗文。
(8分)①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②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③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④《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⑤《<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 , ”。
⑥人生中,难免会受到不良风尚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能力,就不会为之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 , ”。
7.名著阅读。
(6分)(1)横线上填写与名著内容相对应的书名或人名。
(范围为指定的名著阅读书目)①“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
②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往往具有相似性。
《 》(填作品)中的范进醉心功名利禄,引出一幕幕啼笑皆非的悲喜剧,让我们联想到孔乙己深受科举毒害,最终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4分)《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和三个徒弟西天取经的故事,《海底两万里》讲述了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教授等人海底旅行的故事,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僧和尼摩船长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个人的性格对团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任(答 题 不 能 超 过 密 封 装 订 线) ………………………密…………………………封…………………………线……………………………………选其中一人结合具体情节,试着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8.综合性学习(6分)武威市开展了“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意在宣传武威的美景、美食、民俗、名人、历史等。
为响应此次推介活动,你所在学校拟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策划栏目】(1)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2分)栏目一:赏美景,愉悦身心 栏目二: 栏目三: 【展开调查】 (2)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请你围绕“晒文化·晒风景”活动,从下列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位....,拟两个采访的问题。
(4分) 备选对象:路人、校长、当地分管文旅推介活动的领导 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一: 采访问题二: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
(8分)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谁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目《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曲尘丝:指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9.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分) 10.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择一作简要赏析。
(4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
(20分)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
每天,我都能看见它。
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
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
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
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
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
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④慢慢的,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
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
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
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
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宣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
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
【A 】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
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
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
”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
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
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11.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
【B 】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12.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
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
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学校: 班级: 年级 班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答 题 不 能 超 过 密 封 装 订 线)13.是的,这是我写的书。
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14.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
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
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
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15.是的,只是一份客套。
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
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
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16.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
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
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17.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18.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改动)(1)“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4分)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6分)①【A 】处: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B 】处: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3)第⑩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4)第16段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
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2分) (5)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
(12分)一起做“读书种子”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
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
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
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