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的新型人才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成为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因而,解决如何使用正确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音乐教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Abstract:teaching is a science, it is also an art,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art. Music education is quality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eenagers, part of become the morality, intelligence and physique, us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new talent hav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mponent. Good music education can not only be raising students temperament, cultiv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appeal,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lofty ideal students to life love,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pursuit. Therefore, how to use correct and effective solution of music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this question is very important.Keywords: Music teaching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quality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我们的教育事业,要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在学校实施美育是一个重要环节。

学校美育包含多方面内容,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美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美育、文化教育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大部分地区音乐课堂教学中,多数是以音乐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教唱歌曲,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一种填鸭式教学方法来实施音乐教学。

因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使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忽视了教学本应有的师生互动的愉悦过程,忽略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突出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特点,使得音乐课堂缺乏乐趣性和流动性,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乏味,不喜欢上音乐课。

因此,要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音乐课成为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交响曲。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破传统,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以下我将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调研整理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优点及缺点(一)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模式类型及优点1、口传心授式从古代开始直到现在,音乐教学中大量运用口传心授式,这种模式继承了传统风格时期教师以口传心授式教学,便于学生体验和模仿。

2、讲解式“讲”为讲述,说明的意思;“解”为解释,解惑的意思。

这种模式是音乐教师最为熟悉的模式之一。

教师讲解乐理知识,分析音乐作品和教授新内容等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讲解。

3、模仿式由于音乐本有自身的认知规律,模仿是其中的一种。

比如低年级的唱游活动、节奏训练、体形律动、乐器演奏等,都包含了大量模仿。

即使到了高年级,在掌握歌唱技能上,也有模仿成分。

模仿式能让学生学习更加直接。

(二)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缺点传统音乐教学方法较“程式化”,如上所提到的口传心授式和讲解式,提倡在课堂上以说教,讲解为主要手段,向学生授课,这样便会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失去音乐课堂应该有的生动性。

在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上,教师只是机械化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或者只是因循守旧,教学生学唱歌曲,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

在音乐教育方面,我们常常着眼于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原本所具有的愉悦、快乐的体验,以及通过音乐进行人际交流的教育。

艺术学科的教学很容易出现偏重于技术的倾向,而艺术教育更应该注重用自己的肢体去亲身感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快乐的体验,将自己的心真正调动起来。

音乐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教会学生唱歌曲,而应该使学生产生各不相同的,属于学生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虽然说在教学过程中,口传心授式和讲解式都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但是,我们不能拘泥于其中,应该有所创新。

在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愉悦性,更应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聆听能力、表演能力、创编能力等,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身心感到特别轻松愉快,不能让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审美情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音乐学科交叉性的学科特点,把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界限分得过于清楚,使音乐课就只是简单的学唱歌课,或者是学音乐的课,而没有和其他姊妹学科紧密联系,使学生了解更多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

二、搞活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性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难以振拔的苦难。

贝多芬的这席话说明音乐能感化、塑造、拯救人。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精神调剂品,是能够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珍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对于人来说,具有令人“感动”和使人消除烦恼等功能。

音乐能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在当前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标中,音乐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是教育与音乐两个领域都必不可少的重要范畴。

在教育领域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美育、文化教育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音乐领域中,音乐教育是社会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重要活动基地。

音乐教育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音乐教育用不同于其他教育的艺术美般的甘露灌溉学生心灵芬芳的花朵,优美的音乐能够丰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陶冶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情操,提高学生分辨美和丑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组织纪律。

音乐课以前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副课,有很多地方学校甚至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性人才,以及音乐课在发展学生智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音乐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学校也更加重视音乐课。

但是传统死板的音乐教育方法非但不能充分发挥音乐作用,更是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违背了培养全面人才的初衷。

音乐学科的表现活动是一种非语义性的交流活动,利用声音使学生的表现更加丰富。

为了富有独特的表现,对音色、速度、节奏等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利用声音与朋友们进行快乐的交流。

在体验的基础上,来丰富自己的自我表现。

我们应该提倡的就是这样具有创造性的音乐学习活动。

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要使德、智、体、美得到协调发展,更需要强调“感性”和技能的培养。

活跃的音乐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使音乐课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搞活音乐课堂气氛,势在必行。

三、研究搞活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一)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一位心灵导师,在课堂上应充分、正确的发挥引导作用。

在体现学生主动学习地位的同时,又得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要想好好发挥音乐教师自身引导作用,应该懂得吸引学生,并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兴趣,进而对自己所传授的音乐内容产生兴趣。

作为音乐教师,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除了要有技能知识外,幽默风趣的语言,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都很重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学生情绪,观察什么样的授课方式让他们更能接受,使教学质量、效率更高。

音乐教师应该把情感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能够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面对问题,制造一个平等、互相交流、沟通的教学气氛。

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该灵活地利用孩子们好奇、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恰当的运用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

要对学生们进行情感启发,循循善诱的提问,点燃他们无限想象的火花。

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秩序,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的教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学生的学也不容忽视。

如上面我所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而非一个操控者,所以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现代教学论指出,多向交流可以较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教师同学生,学生同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互动的立体网络,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

因此,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认识的主体,因此学习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学生手上。

给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探求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控、自治,及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让游戏带动课堂气氛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快乐有趣的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游戏活动,哪里就会有欢声笑语。

在多姿多彩的游戏中,孩子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很快很好地发展。

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应该是生动有趣,受学生欢迎的,不能让音乐课成为一门枯燥的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