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问题复习要点

台湾问题复习要点

台湾问题复习要点
一、台湾的历史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吴国的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3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第一次分离与回归。

○4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

○5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

)○6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美国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第三次分离。


2、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
(1)1624——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2)1895———1945(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

)(3)1949年———今(国民党败逃台湾,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台湾的前两次分离与第三次分离有什么本质区别?
○1前两次分离是由于外国侵略、民族矛盾造成的,是涉及主权的外交问题。

○2第三次分离是由于国内阶级矛盾造成的,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11943年,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台湾归还给中国。

○2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3当今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基本原则和立场: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什么情况下可以动武?○1如果台独分子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件。

○2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4、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和则两利,战则两伤)
○1实践依据:港澳的成功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可行的、科学的。

○2现实意义: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进步。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尊重了台湾的历史与现状,有利于台湾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分别列举历史上国共关系的两个典型事例说明“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合则两利: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发动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分则两伤: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抗战胜利后,国共三年内战,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了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机会。

三、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及现状 1、两岸关系的变化○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1992年,海协
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了共识。

(九二共识)○31993年,“汪辜会谈”。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两岸关系的现状: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形成了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

四、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海峡两岸最终必将实现统一。

1、有利条件:○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2相同的文化底蕴,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两岸统一的动力)○3两岸关系日益密切和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4港澳的顺利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5“一国两制”的构想充分考虑到了各方面的利益。

○6改革开放,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增强。

(根本原因)○7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2、不利条件:(1)阻碍因素:○1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2台独分子的阻挠
(2)历史原因:两岸分离半个多世纪,社会制度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同。

3、你认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有几种选择?最佳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两种选择:○1和平统一○2武力解决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原因: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五、解决台湾问题,应该怎么做?(建议)
1、国家应该:○1大力发展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关键)大力发展高科技,加强国防力量
○2采取措施,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为统一准备条件。

○3积极宣传对台方针政策,消除台湾人民的疑虑,与台独行为作斗争。

○4充分利用港澳回归的成功经验,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我们青少年应该:○1努力学习,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集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积极向周围的人宣传维护统一的意义和党的政策。

○3拥护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反对台独,自觉同分裂言行作斗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