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养花大全(配图)二

家庭养花大全(配图)二

家庭养花大全(配图)二11.大岩桐有哪些栽培要点?大岩桐又叫落雪泥,花色娇研,秀丽而又玲珑别致,是近年颇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室内观赏花卉。

大岩桐属苦苣笞科,有扁球形的地下块茎,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原产巴西,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的环境,不耐寒冷,爱肥沃疏松的土壤,故栽培要点是:(1)适宜的温度。

大岩桐生长适温为1-10月为18-22℃,10月至翌年1月为10-12℃。

冬季休眠期盆土宜保持稍干燥些,若温度低于8℃、空气湿度又大,会引起块茎腐烂。

(2)适当遮光。

大岩桐为半阳性植物,喜半阴环境。

故生长期间要注意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环境也不可过于干燥。

在夏季,要放置在荫棚下有散射光且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否则极易引起叶片枯萎。

供水应根据花盆干湿程度每天浇1-2次水。

(3)适当施肥。

大岩桐较喜肥,从叶片伸展后到开花前,每隔10-15天应施稀薄的饼肥水一次。

当花芽形成时,需增施一次骨粉或过磷酸钙。

花期要注意避免雨淋。

开花后,若培养土肥沃加上管理得当,它又会抽出第二批蕾。

(4)大岩桐叶面上生有许多丝绒般的绒毛。

因此,施肥时不可沾污叶面。

否则,易引起叶片腐烂。

(5)大岩桐不耐寒,在冬季,植株的叶片会逐渐枯死而进入休眠期,此时可把地下块茎挖出,贮藏于阴凉(温度不低于8℃)干燥的沙中越冬。

待到翌年春暧时,再用新土栽植。

大岩桐怎样繁殖?大岩桐可用播种、叶插、枝插和分球茎等方法来进行繁殖。

(1)分球法。

此法较简便:选择生长了2-3年的植株,于春季换盆前进行。

待块茎发芽后,用利刀将块茎分割成块,要求每块都带芽眼,否则仅能生根,不能形成生长枝。

分割后,切口涂抹些草木灰,以防止块茎腐烂。

(2)叶插法。

在花落后,选取优良单株,剪取健壮的叶片,留叶柄1厘米,斜插入干净的河沙中(如使用珍珠岩和蛭石混合的基质土效果更好),叶面的1/3插在河砂中,2/3留在地表面,适当遮荫,保持一定的湿度,在22℃左右的气温下,15天便可生根,小苗后移栽入小盆。

(3)枝插。

大岩桐块茎上常萌发出嫩枝,扦插时剪取2-3厘米长,插入细砂或膨胀珍珠岩基质中,注意遮荫,避免阳光趋向,维持室温18-20℃,15天即可发根。

(4)播种法。

春秋两季均可。

播种前,先用将种子浸泡24小时,以促使其提早发芽。

用浅盆或木箱装入腐叶土、菜园土和细砂混合的培养土。

将土平整后,均匀地撒上种子,盆底润水后,上面盖上玻璃。

在18-20℃的湿度条件下,约10天后出苗。

出苗后,让其逐渐见阳光。

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分栽于小盆。

苗期应适当遮荫,避免阳光趋向,经常用水喷雾,以保持较高的湿度。

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稀薄的饼肥水,一般播种后6个月可开花。

12.大叶仙茅怎样管理?大叶仙茅是仙茅科宿根草本,高度可达1米,叶长30-90厘米,宽5-15厘米,长圆状披针形,叶基生3-6枚,叶脉折扇状,地下有块状根茎。

花梗腋生,比叶柄短;花黄色,一般在夏季开花,是良好的观叶植物。

此植物原产我国南部各省,越南、印度等地也有,性喜温暖,阴湿环境,较耐寒,也耐旱,要求疏松、富含殖质的砂质土壤。

盆栽时,盆土用腐叶土3份,砂1份混用。

平时养护要避免烈日直射和保持环境中有较同的湿度。

平时宜放置在建筑物的北侧墙脚或树荫处、荫棚下,土壤要保持经常湿润,并注意喷水以提高环境空气湿度。

若土壤及环境过分干燥,则叶尖焦枯。

此项草本植物对肥料要求不高,5-8月,每月2次稀饼肥即可。

冬季移入冷室就可越冬,保持土壤稍湿润,室内空气干燥时要向周围喷水,每隔1-2天就要喷一次。

若环境通风不良,生长期间易受介壳虫为害,平时就观察,一旦发现少量害虫,要及时刮除。

大叶仙茅繁殖可在3-4月进行,做法是挖取根茎,切同,每段3-5厘米长,在切口处涂上草木灰,然后直接埋入盆中,保持湿润,不久就会萌发出新植株。

13.万年青有什么特性?怎样繁殖?万年青又名开喉剑、冬不凋草等,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根茎粗短,节处有须根,叶基部丛生,宽倒披针形,质硬而有光泽。

4-5月份开花,穗状花序顶生,花小而密集,花色白而带绿,浆果球形,由绿转红,经冬不落。

因万年青叶片宽大苍绿,浆果殷红圆润,故非常美丽,历来是一种观叶、观果兼用的花卉。

常见的重要观赏品种有:金边万年青(叶片为黄色边缘);银边万年青(叶片为白色边缘)。

此外,还有花叶、大叶、细叶、矮生等变种。

万年青原产于我国和日本。

我国主要产地有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喜在林下潮湿处或草地中生长。

性喜半阴、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忌阳光直射、忌积不。

一般园土均可栽培,但以富含腐殖质、疏松透水性好的砂质壤土最好。

繁殖时,通常采用分株法,也可用播种繁殖法。

(1)分株法:一般在2-3月间结合换盆进行,将丛生植株分为带根的数株,另行栽植。

其他季节也可以分栽。

分后经过三年,又可再分。

(2)播种法:分播一般在3-4月间进行。

播于盛好培养土的花盆中,浇水后暂放遮荫处,保持湿润,在25-30度的条件下,约25天即可发芽。

盆栽万年青有哪些管理要点?盆栽万年青,宜用含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作培养土。

土壤的PH值在6-6.5之间,比较有利于充分发挥养分的有效性,适于植株开花结果。

每年3-4月或10-11月换盆一次。

换盆时,要剔除衰老根茎和宿存枯叶,用加肥的酸性栽培土栽植。

上盆后要放在遮荫处几天。

万年青的栽培要点是:温暖、湿润及半阴。

夏季生长旺盛,需放置在蔽荫处,以免强光照射,否则,易造成叶片干尖焦边,影响观赏效果。

万年青为肉根系,最怕积水受涝,因此,不能多浇水,否则易引起烂根。

盆土平时浇适量水即可,要做到盆土不干不浇,宁可偏干,也不宜过湿。

除夏季须保持盆土湿润外,春、秋季节浇水不宜过勤。

夏季每天早、晚还应向花盆四周地面洒水,以造成湿润的小气候。

还应注意防范大雨浇淋。

生长期间,每隔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液肥;初夏生长较旺盛,可10天左右追施一次液肥,追肥中可加兑少量0.5%硫酸铵,这样,能促其生长更好,叶色浓绿光亮。

在开花旺盛的6-7月,每隔15天左右施一次0.2%的磷酸二氢水溶液,促进花芽分化,以利于更好地开花结果。

开花期不能淋雨,要放置在荫燥通风不受雨淋的地方。

冬季,万年青需移入室内过冬,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温度保持在6-18度,如室温过高,易引起叶片徒长,消耗大量养分,以致翌年生长衰弱,影响正常的开花结果。

万年青若冬季出现叶尖黄焦,甚至整株枯萎的现象,主要是根须吸收不到水分,影响生长而导致的。

所以冬季也要保持空气湿润和盆土略潮润,一般每周浇1-2次水为宜。

此外,每周还需用温水喷洗叶片一次,防止叶片受烟尘污染,以保持茎叶色调鲜绿,四季青翠。

怎样防治万年青病虫害?万年青生长期间易受叶斑病、炭疽病、介壳虫、褐软蚧等危害。

(1)叶斑病。

此病发生在万年青的叶片上,湿度大的天气,此病易于发生。

病斑直起初为褐色小斑,周边呈水浸状褪绿色,并呈轮纹状扩展,圆形至椭圆形,边缘褐色内灰白色。

后期病斑中心出现黑褐色霉斑,潮湿条件下变成黑褐色霉层。

防治此病的方法是及时清除病残叶片;发病初期或后期均可用0.5%-1%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

(2)炭疽病。

此病也发生在万年青的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上。

病斑初期呈水浸状小黄斑,扩展后是椭圆形至不规则状的褐色或黄褐色,稍显轮纹状,后期病斑连成一片呈干枯状,并产生轮纹排列的小黑点。

这种病主要是通风不好,有介壳虫危害时有利病害的发生。

防治此病的方法是加强养护、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可用0.3%-0.5%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0%代森锌800-900倍液,或70%托布津1500倍液)喷洒。

(3)褐软蚧。

此虫食性复杂,能危害很多植物,万年青是其中被害花卉之一。

褐软蚧危害植物时,一般群集在叶面或嫩叶上,刺吸植株液汁,同时排泄粘液,其排泄物易引起煤污病菌大量繁殖,使茎叶变黑,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生长势弱,叶片枯黄,有碍观赏。

发生严重时,枝茎上布满虫体,造成植株枯黄,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①如果被害植株少,或虫数不多,一般用竹片等物将虫体刮除即可;②在若虫孵化期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还可以喷洒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杀除。

怎样让万年青叶子常青翠?万年青,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忌夏季强光直射。

养好万年青的关键是夏季天气炎热、日照强烈时,要避免强光直射。

否则,易造成叶子干尖焦边甚至枯黄,影响观赏效果。

因此,早春出室后,宜放在有遮荫的棚架或屋檐下或阳台荫蔽处,主意防止淋雨。

浇水除夏季保持盆土湿润外,春秋季节浇水不宜太勤,冬季要控制浇水。

万年青系肉质根,因而最怕积水,若浇水过多,易烂根。

但必须保持空气湿润,如空气干燥,也易发生叶子干尖等不良现象。

春秋季节,每隔3~4周施一次腐熟饼肥水,可使植株生长健壮,叶片青绿。

此外,在立夏前后应把成株外围的老叶剪去几片以利萌发新芽、新叶和抽生花莛。

花叶万年青养护要点有哪些?花叶万年青叶片上有多数不规则形的白色或淡黄色斑点,色调鲜明,四季青绿。

其栽培要点是:温暖、湿润及半阴。

盆栽夏季最好放在室内距朝南窗台80厘米左右处或放在室外有遮荫的地方,避免强光直晒,否则叶片易灼焦。

除充足浇水外,每天早晚应向花盆周围地面上洒水,以利造成湿润的小气候。

生长期间,浇水不可过多,当盆土表面发白时则是浇水的适期。

每隔半个月施一次液肥。

北方冬季入室后,室温不可低于12℃。

温度过低,易导致受寒落叶死亡。

冬季每周用温水喷洗一次叶面,防止叶片被烟尘沾染,以保持茎叶清新秀美。

14.马蹄莲有什么特征和习性?马蹄莲又名慈姑花,野芋,水芋,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株高60-70厘米具肉质块茎。

叶心状箭形,全缘,绿色或有时具白色斑点,叶柄长,上部具棱,下部呈鞘状折叠桅茎。

花茎高出于叶,肉质花穗黄色,园柱形,其观赏部分佛焰苞有白黄粉等色。

浆果多不易成熟。

花期3-5月,常见栽培品种有:白色马蹄莲,叶绿色,花白色,花期自冬至春;黄花马蹄莲,叶鲜绿色,具有白红色透明斑点,花茎矮于叶,花期夏季。

马蹄莲原产于非洲南部。

性喜温暖,阴湿环境,生长期间需要适当光照,特别在开花后,需充足阳光不然佛焰将呈现绿色。

生长适温为:10月至翌年3月,温13-19℃,3月至10有为19-25℃。

它不耐寒冷,要求最低温不低于10℃。

我国多作盆栽,霜降时节移至室内防寒。

它不耐旱,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易出现叶枯黄现象。

开花期需要较多的水分。

适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马蹄莲怎样盆栽与养护?马蹄莲为盆栽观叶兼观花花卉,也是重要的切花材料。

盆栽时,宜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并施足基肥。

基肥以充分腐熟的饼肥、猪厩肥为好。

于早春第一次开花后(或秋季),挖取母株根茎四周萌发的芽球,单独栽入盆中。

栽好后,浇足水,放遮荫处,保持盆土湿润。

出芽后移至荫棚下、有散射光处养护,注意不要直接日晒,也不可全部蔽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