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村幼儿教师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村幼儿教师

农村学前教师专业发展真实需求调查报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摘要:《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幼儿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肯定幼儿教师地位的同时,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研究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

在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教师队伍老龄化趋势、男女比例失调;工作量大,工资待遇差;待遇不高,教师流动性较大;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有待提高……本文根据长春市农安县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宏观建立健全幼儿教师专业扶持、监督、评估政策法规;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完善幼儿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改革学前专业课程体系,中观打破集权制管理模式;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微观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进行反思性教学;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建议。

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教育受到了空前广泛的关注。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恰逢教育发展蔚然成风之际,《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又指出:“幼儿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在终身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幼儿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全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师是连接课程和幼儿之间的一座极其重要的桥梁,幼儿教师在人一生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肯定幼儿教师地位的同时,对幼儿教师提出巨大挑战。

二、问题提出1、时代的呼唤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个体接受有组织教育的起点,幼儿教育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整个国家教育的兴衰,乃至中华民族的前途。

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水平已成为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实施,为新一轮的幼儿教育改革、深入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吹响了号角。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

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于教师。

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所以,为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就需要转变教师角色,把教师的工作作为专业工作对待,把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对待。

为真正落实幼儿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刻不容缓。

3、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幼儿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幼儿教育是人类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大计。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幼儿教育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按照扩大优质示范园,提高农村乡(镇)中心园,鼓励支持民办园的工作思路下,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幼儿教育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幼儿教育规模逐步扩大,保育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大中城市基本满足了学前教育需求,农村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基本普及了学前1年教育。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出现了新形势和新问题。

农村幼儿教育缺乏保障机制,农村幼儿教师流动频繁,幼儿教师欠缺专业理论,幼儿教育整体规模和效益出现滑坡,普及学前教育任务十分艰巨,幼儿教育滞后于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一些相关问题,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尤为重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调查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新课程改革在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等方面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虽然我国学界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

本小组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幼儿教师教育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调查范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包括10个镇6家公立幼儿园,12家私立幼儿园)五、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农村教师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为保证调查研究的真实性,了解问题成因,我们在系统整理调研数据后,对个别农村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确保了本次调查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本次问卷共发放70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回收率91%。

六、调查过程根据书籍、报刊、网络等资料,对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初步讨论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访谈计划和访谈提纲;小组成员实地发放问卷、进行访谈及对本次调查研究相关的一些内容进行观察;问卷回收,统计问卷和整理访谈记录、观察记录以及相关音像资料;根据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七、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一)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基本情况1、教师队伍老龄化趋势、男女比例失调在调查的64名幼儿教师中,其中男性仅为6名,女性58名,男女比例接近1:10。

男女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幼儿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幼儿教师年龄分布图教师年龄阶段在41——45岁,约占38%;31——40岁约占17%;25岁以下约占23%;26——30岁约占11%;50岁以上约占13%。

教师队伍中坚力量不足,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教师队伍年龄主要集中在41——50岁,呈现老龄化趋势。

2、工作量大,工资待遇差幼儿教师平均日工作目前,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农村幼儿教师每天工作量在6——8小时的居大多数,占31人;其次是每天工作量在9——10小时,占24人;工作量10小时以上的占5人;工作量在4——6小时占4人,工作量4小时以下的占0人。

通过图表可见,农村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属于教师可支配的自由有限。

工作忙,缺少时间,也成为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因素。

同时,虽然较之以往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提高,但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在少于200元的占2人,200——400元的占1人,400——600元的占6人,600——800元的占15人,800元以上占39人。

可见,作为专业人员的幼儿教师工资很低,通过访谈了解到教师对于目前的工资很不满意,,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严重便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农村幼儿教师被迫无奈之下采取“合情不合理”的方式回应生活质量低下的现实。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也造成农村幼儿教育事业质量低,拉大城乡教育质量差异。

3、工资待遇不高,教师流动性较大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教师与所在幼儿园签订就业合同的仅为34人,没有签订就业合同的为24人,没有回答问题的为6人。

签订合同的比例仅为53%。

通过与教师、园长谈话了解到:“是否签订合同”都是幼儿园园长从其幼儿园利益出发。

签订合同,是为了防止教师不辞而别或突然提出辞职,导致一时人员紧缺。

不签订,是为了利于幼儿园随时可以对其不满意的教师提出终止劳动关系。

即使有合同,其内容也多以教师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主,而对教师的权益约定很少。

工资待遇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待遇几乎没有,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工作的稳定性都不能保证,教师又哪有经历进行专业发展。

教师福利差,也成为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较大,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本部分将从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行为、园本文化等方面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1、教育信念:从事幼儿教师的原因选择当幼儿教师的原因问卷调查显示,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原因是自己的理想为29人,当教师收入稳定的为16人,当教师受人尊重的为11人,无奈的选择的为7人,没有作答有1人。

大部分教师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原因是自己的理想,认为是无奈的选择仅有7人。

坚定的教育信念,为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专业知识:知识结构单一调查显示,农村幼儿教师具有坚定的学科知识基础,但对于自身所教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却知之甚少,缺乏幼教基本理论、幼儿心理学方面知识。

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知识面狭窄,急需更新知识结构。

新课程强调综合课程带给学生经验、能力的成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一点上,教师们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往往显得知识面狭窄,知识应用性较差。

3、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多以讲授法为主。

在对新方法的理解上,实施上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导致对于方法仅仅停留于字面的浅显化,有流于形式之嫌。

在问及幼儿教师自我展业发展的内容时,他们都不要。

”这是幼儿教育在教育主管部门眼中的真实地位。

幼儿教师没有明确的身份,不公不私处境尴尬,工资低、工作量大,《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基本权利、待遇无从保障,从而很难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员的从业。

(2)园长的管理水平有限由于目前农村幼儿园大多采取传统的“园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集权制的管理模式,这无疑对幼儿园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消极的影响。

俗话说:“有一个好园长,就有一所学校”。

园长处于微观系统的核心地位,担当者独特的主导、调控、中介与缓冲等多种作用,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系统中最具有动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长是幼儿园的一把手,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模式、其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直接的引领和支持作用。

(三)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认识不到位由于幼儿教师的分工很粗,类很少,特别是很多农村幼儿园保教不分,加上幼儿自理能力差,需要照顾,幼儿教师的劳动比较琐碎辛苦,工作周期长,中途不能像中小学教师那样利用课件时间来调整一下工作思路,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她们渐渐地误认为只要对孩子有爱心、有责任心,把孩子的生活照顾好,让家长满意,就是一位好教师,工作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对幼教工作缺乏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