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的几点变化及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差异、长期股权投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债务重组收益的确定的影响、所得税的影响等都改变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理论依据我国于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作为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计改革,对于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快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构成。
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领作用;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应用指南是弥补,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
新会计准则具有深远意义,不但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提高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使之更具趋同性,还降低了中国投资人了解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境外投资人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成本,消除了相互之间理解会计政策与会计信息的隔阂,促进国际间的贸易与投资活动,下面谈一下各方面的影响。
一、长期股权投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金融资产中有关投资部分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新准则的发布,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企业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金融企业。
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内化,并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
企业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上述变化要求企业善用衍生工具这把“双刃剑”,因为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避免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其次,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摊余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因素、时间价值,从而更准确地计量各类金融资产,增强会计报表的可比性。
最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变化。
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将使部分金融企业今后无法通过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从而使财务报告更加真实。
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二、所得税的影响在计税基础上,旧准则强调收入和费用与纳税收益和纳税扣除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从发生额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新准则强调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暂时性差异,从余额角度进行分析。
在所得税确认上,旧准则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而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
在减值确认计量上,旧准则没有递延税款借项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而新准则规定了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计提减值准备,并在日后符合规定时可以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标志性变化,该准则废止了应付税款法等我国现行会计实务所采用的方法,要求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将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新制
定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使用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如果这些经济利益不需要纳税,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就是暂时性差异,如果存在暂时性差异就表明资产或负债将在未来期间导致所得税流入或流出企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将这一影响确认为资产或负债。
根据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暂时性差异又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