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中国的书有写在竹筒上的,写在帛上、纸上的,今天我在泰山经石峪却看到一部名副其实的石头书。

这是一部完整的《金刚经》,大约成于北齐年间。

在一亩地大的石坪上断断续续刻着斗大的经文,每字半米见方,入石三分,字体古朴苍劲。

我在这本大书上轻轻漫步,生怕碰损它那已历经千年风雨的页面。

我低头看那一横一竖,(甲)好像是一座古建筑的梁柱,(乙)又像是塞北大漠的沙粒,(丙)或者是出土的古战场的剑戟......我慢慢地跪下轻轻抚摸这一点一捺,又舒展身子躺在这页大书上,谛听沉思。

凡人素质中的胸怀开阔、志向远大、①的一面确实要凭高御风、采天地之正气才可获得。

历代帝王争上泰山除借神道设教的目的外,从政治家角度,他要(统一、统领)万众治国安邦,也得来这里饱吸几口浩然之气。

至于那些志士、任人、将军、诗人,他们都各怀着自己的经历、感情、志向来与这极顶的风雪相孕化,拓展视野,②谱写浩歌,然后将他们的所感所悟镌刻在脚下的石头上,飘然下山,去成就自己的事业。

泰山(雄踞、雄据)神州大地,(丁)它是先人传给我们后人的一本巨书,人们在山石上填刻自己的思想,一代一代,传至现今。

(1)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横线上所选词语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谛听(tì)剑戟(jǐ)统领雄据B.谛听(dì)剑戟(jí)统一雄据C.谛听(dì)剑戟(jǐ)统领雄踞D.谛听(tì)剑戟(jí)统一雄踞(2)文中划线句中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B.(乙)C.(丙)D.(丁)(3)填入文中①②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磅礴壮阔②活得恣意B.①感情激越②活得恣意C.①磅礴壮阔②铸炼心剑D.①感情激越②铸炼心剑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

白杨礼赞(节选)茅盾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2 . 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3 . 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_________、挺立、___________。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___________、努力、__________、力争上游。

4 . 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

5 . 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①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__________与挺拔。

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______________。

6 . 放声诵读第④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煨①暖了,你离开的背影吴钧尧①孩子,我想起你的“四脚兽”时代。

你十个多月时,你妈妈出公差,我把你托给楼下的余妈妈照看。

我把你送到她家,看到余妈妈摆弄满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

你看到五颜六色的玩具,咿咿呀呀地扭着小腰、伸出小手去抓。

余玛妈偷偷转身,努起嘴、皱着双眉,那表情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正努力调动脸部所有肌肉,催促我“走,走,赶快走”。

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妈妈的表情真的挤出声音了。

②我回到七楼家里,望了眼楼下庭院。

你一定不知道,你跟我的距离只有短短半分钟,我却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思绪转回写作计划。

傍晚,我到余妈妈家接你,余妈妈正在厨房忙碌,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地,已无法提起你的兴趣。

你坐在客厅深处,灯光稀微。

你四处张望,欲哭的表情里满是孤独、失望,你看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朝我奔过来。

两只手掌,一前一后,嗒嗒嗒地,声势与速度同等威猛。

③我大步上前,一把捞起你。

④孩子,我离开你之前,当然偷偷瞄你。

你当时被玩具吸引,没有回头。

我很好奇,若你玩腻之后,会怎样搜寻我的背影。

这让我想到我母亲。

⑤孩子,我很少与你说,小时候我也曾跟你一样,搜寻爸爸妈妈的背影。

有一次,妈妈带我进域,我们到了堂姐的冰果店。

我喜欢冰果店中陈列在玻璃后形形色色的冰品。

我贪吃刨冰,沉迷在甜香中,压根忘了妈妈什么时候不在了。

堂姐促狭地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我慌慌张张,四处搜寻不到妈妈,竟相信了堂姐的话,凶猛地哭了。

孩子,当时我相信妈妈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远的操场。

孩子,你年岁渐长之后,是否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总是长辈费心照着晚辈,晚辈偶一回眸,长辈就感激涕零。

⑥下一凝望妈妈的背影时,我已经是“男人”了。

⑦高中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军人。

⑧新兵训练中,“五百米障碍”是最大的考验。

它的项目有快跑、爬竿、跳濠沟,爬矮墙、持枪匍匐首进、通过低矮的铁丝网。

一次操练,看见身高一米九的大个子,攀爬两公尺高的“矮场”,竟经不过去,一米六多的矮个,反而飞跃而过。

我和战友不崇窃笑。

等轮到自己上阵,正式戴上锅盔、系上腰带、背上枪,通过“五百米障碍”时,却在“矮墙”前手软脚重过不了关。

⑨当时,每逢假日,妈妈会不顾舟车劳顿来看我。

她带来零食,看着我狼吞虎咽。

我常想,当时奶妈的心中,必定是两难。

⑩每次分别,我都目送妈妈走上交通车,凝望微胖的妈妈蹒跚上车的背影。

车子开动了,我看见妈频频挥手,好像在说,别送了,回去吧。

⑪孩子,交道车离开以后,我没有回到营舍,而是来到五面米障碍场苦练。

先持装备爬竿,再战矮墙,我一次一次地挑战它。

几天后,测验成绩出色,我望着妈妈上车的地方,喘着粗气说:“妈妈,我做到了!”⑫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脚兽,快速奔向我。

只是我已经站了起来,用一个儿子的独立姿态,轻轻煨暖妈妈的背影。

(选自《读者》,有刷改)(注释)①煨(weì):用微火慢漫地煮。

7 . 文章主要写了三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8 .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大步上前,一把捞起你。

(请品析“捞”字的妙处。

)(2)你看见了,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朝我奔过来。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品析语句的表达效果)9 . 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处补写出妈妈“两难”的心理。

10 . 文中第⑤段说“孩子,你渐渐长大之后,是否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总是长辈费心照看晚辈,晚辈偶一回眸,长辈就感激涕零。

”请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是否感受到了这种倾斜,并分析产生这种倾斜的原因。

三、句子默写11 .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

(《诗经·关雎》)(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

(《饮酒》陶潜)(3)__________,决人归鸟。

(《望岳》杜甫)(4)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5)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6)峰峦如聚,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7)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慨叹时光易逝,并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在《论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导我们正确看待他人身上的优缺点。

四、课内阅读(二)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小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2 . 文中“域民”、“固国”、“威天下”的解释全错的一组是()A.领域里的百姓、牢固的国家、威风的天子B.限制百姓、牢固的国家、威风的天子C.领域里的百姓、巩固国防、威风的天子D.领域里的百姓、牢固的国家、威震天下13 . 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14 . “战必胜”根本原因是(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五、名著阅读15 . 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中的主人公,请任选一幅,简述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名人传》(2)“不打不相识”是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字眼,与其相关的情节在《水浒》和《西游记》中也频频出现,最终演变成了小说中最为精彩的故事。

流传甚广。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部作品,简要复述与“不打不相识”相关的故事情节。

六、综合性学习16 . 某班开展以“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活动中,王浩宇同学深入调查,整理出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1:冯骥才曾这样解读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日:(A)文化遗产是一种公共的、精神性质的财富,需要人们世代传承,共同热爱。

遗产日不是纪念日。

它是一种人为的主题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

要设法使公众成为文化遗产日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参加者。

材料2:北大,清华,南大,复旦都设立了研究和教学机构.科大很早就以科技当头开辟了工作.我们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科技内涵做了大量发掘和诠释工作,例如:从1982年开始的金正耀的铅同位素分析工作,张秉伦教授的望诊研究,1990年祝亚平博士的《道藏》科技资料整理,现正进行的文房四宝研究等等.材料3:当年黄山只申报了世界自然遗产,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登过黄山后,“强烈要求”黄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