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作业设计书安溪县兴安林业规划设计服务中心二〇一五年二月项目名称: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项目设计单位:安溪县兴安林业规划设计服务中心法人代表:谢章福审定:刘代明高级工程师审核:吴奇镇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林漳河工程师项目组成员:谢章福肖金榜姜英雄目录1.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项目效益 (2)2.项目区概况 (4)2.1自然地理慨况 (4)2.2社会经济状况。
(4)2.3设计范围 (4)3.设计总则 (6)3.1设计指导思想 (6)3.2建设目标 (6)3.3设计原则 (7)3.4设计依据 (7)4.树种选择与设计类型配置 (9)4.1设计规模与林地类型 (9)4.2树种选择与苗木设计 (9)4.2.2苗木规格设计 (10)4.3种植配置方式与造林类型 (10)4.3.2造林地块立地条件 (11)5.施工技术措施 (12)5.1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 (12)5.2抚育管理 (14)6.投资概算 (16)6.1概算范围 (16)6.2概算依据及指标确定 (16)6.3概算结果 (17)6.4资金来源 (18)7.保障措施 (19)7.1组织保障 (19)7.2科技保障 (19)7.3资金保障 (20)7.4工程管理保障 (20)附表:附表1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指标表附表2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各树种单位工程量表附表3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施工和苗木投资单价表附表4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投资概算统计一览表附表5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用工成本概算表附表6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造价概算表附表7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作业设计一览表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作业设计图附图3.种植设计图(1-5)1.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1.1.2建设单位:安溪县蓬莱镇政府1.1.3设计单位:安溪县兴安林业规划设计服务中心1.1.4技术负责:安溪县林业局1.1.5项目建设地点: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需提升的重点区位,主要为稀疏林分地块。
1.1.6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面积100亩。
1.1.7建设期限:三年, 2015年春季完成苗木栽植,当年9~10月完成除草和追肥。
2016年9~10月完成第二年除草抚育。
2017年9~10月完成第三年除草抚育。
1.1.8建设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投资概算:经概算,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工程总投资43.8343 万元/亩,平均0.4383万元/亩。
按费用性质分:施工费用36.9624万元(其中苗木费23.5624万元,材料费0.8400万元,人工费7.5600 万元,抚育费用5万元),占8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8719 万元,占16%。
资金来源:市级配套资金50万元,不足部分由蓬莱镇承担。
1.2项目效益项目的实施可将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周边稀疏林分地块,保留现有林木,通过植物有效配置与种植,美化区域人居环境,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周边环境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建立起新的、完整的景观系统,并从行路者的视觉、心理感受出发,挖掘功能和景观的最佳效果,使周边环境线形和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态和景观需求。
通过精心设计,充分利用绿化地块地形和自然景观,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适生植物,注重绿化层次、季相变幻和动观效果,讲究“节奏”和“韵律”,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良的品质,打造集生态、文化、美化为一体的森林生态景观,达到“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森林生态景观目的。
做好景区绿化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有利于提高景区提升。
建设期内新造和改造100亩,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绿化荒山荒地,有效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
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碳汇林业。
改善安溪县蓬莱镇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新面貌。
2.项目区概况2.1自然地理慨况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
县境位于戴云山脉东南坡,晋江的上游。
县域范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
全县土地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
2.2社会经济状况。
蓬莱镇位于县域东部,东经118°05′,北纬25°08′,距安溪县城1 6公里,东与魁斗镇相连,西与西南同尚卿乡、虎邱镇交界,南与官桥镇、城厢镇毗邻,北与湖头镇、金谷镇接壤,土地总面积122.86平方公里。
全镇有30个村、1个居委会,人口55844万人。
2.3设计范围设计范围为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周边地块,面积100亩,主要为稀疏林地。
3.设计总则3.1设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按照“造林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乡土化、色彩季相化”要求,通过工程造林、补植修复等措施,采用阔叶、珍贵、观叶或观花树种进行合理配置,达到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建成“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森林景观,为实现“绿色安溪”做出新的贡献。
3.2建设目标以营造自然和谐的森林景观效果和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为目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全力打造空间错落有致、季相变化丰富、色彩层次分明的森林生态景观,形成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景观,使森林生态景观成为景区一道靓丽的森林风景线。
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面积100亩。
建设期限三年, 2015年春季完成苗木栽植,当年9~10月完成除草和追肥。
2016年9~10月完成第二年除草抚育。
2017年9~10月完成第三年除草抚育。
3.3设计原则⑴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针对地类特点,对稀疏林地进行规划,形成富有韵味、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
⑵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造林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生性强的树种进行科学造林。
⑶绿化美化彩化相结合的原则重点选择阔叶、珍贵、观叶及观花苗木,形成树种多样化、结构层次化、色彩季相化的森林生态景观。
3.4设计依据●《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5141-99;●《福建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造林技术规程》(DB35/T84-2005);●《森林抚育规程》(GB/T15776-199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福建省绿化委员会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印发2015年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实施方案的通知》(闽绿委〔2014〕11号);●其它与规划有关的资料。
4.树种选择与设计类型配置4.1设计规模与林地类型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彭格头)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面积为100亩。
按规划类型划分稀疏林地。
4.2树种选择与苗木设计4.2.1树种选择按照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建设要求,根据安溪县气候、土壤及立地条件,绿色基调树种选用洋紫荆、火焰木、乌桕、福建山樱花、浙江山樱花、美丽异木棉、紫薇、秋枫等具有观叶、观花、观果、观形效果的乡土适生树种。
以常绿树种为基调,点缀观叶、观花树种,香化、彩化、美化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形成错落有致的复合季相林景观。
打造“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景观效果。
详见表4-1。
表4-1 绿化苗木观赏价值分析表4.2.2苗木规格设计⑴有明显主干的景观大乔木树种,采用胸径≥5厘米、树高≥2.5米、冠幅≥80厘米,且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容器大苗;⑵无明显主干的景观小乔木树种,采用地径≥5厘米、树高≥2.5米、冠幅≥80厘米,且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容器大苗。
4.3种植配置方式与造林类型4.3.1种植配置方式对区域范围内需改造提升的绿化斑块,采用簇状混植造林方式。
苗木采用胸径大于5cm冠形优良、多年生的容器袋装苗,以提早成林,尽快发挥森林的景观及生态功能。
4.3.2造林地块立地条件各造林地块按立地条件类型可划分为稀疏林地。
其具体情况详见表4-2。
表4-2 造林地类现状分析表4.3.3造林类型设计根据布局要求,设计如下造林类型:稀疏林地改造提升:绿色基调树种以保留的现有林木,种植洋紫荆、火焰木、乌桕、福建山樱花、浙江山樱花、美丽异木棉、紫薇、秋枫等以观花观叶树种为主。
5.施工技术措施5.1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5.1.1整地⑴林地清理稀疏林地补植套种采用带状劈草:采取人工劈除或机械割除杂灌、清杂,挖除杂草和杂灌头,并沿等高线把割除的杂灌平铺成带。
⑵整地采用块状整地方式,挖大穴。
稀疏绿地的改造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要求达到42穴/亩。
胸径(地径)≥5厘米、苗高≥2.5米、冠幅≥80厘米,采用乔木树种(大苗)穴规格80㎝×60㎝×60㎝,施基肥、回表土。
⑶基肥为了满足绿化苗木生长的营养需求,提高造林成效,造林地块必需施基肥,造林前半个月进行,每穴施有机菌肥1.5公斤,基肥应与土壤混合施放均匀,回表土,回土要求高于地面10cm,呈馒头状。
5.1.2 造林⑴苗木苗木要求容器大苗,应具备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冠形完整、株型端正,叶、树干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土球包装完整,无破裂或松散,无机械损伤,无灼伤和药害等基本质量要求,带土球直径≥20厘米、干径与冠径符合设计要求。
苗木的出圃、调运、使用过程中需持有“两证一签”,即“苗木检验证”、“苗木检疫证”和“苗木产地标签”。
外市或外省引进的苗木要求必须经过植物检疫主管部门检验,签发检疫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⑵造林密度稀疏绿地的改造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要求达到42穴/亩。
⑶栽植与补植a.苗木修剪种植前苗木应进行枝叶修剪,剪去枯枝,枝条茂密苗木可适当疏枝、修剪,修枝后胸径≥5厘米保持冠幅直径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