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整理PPT

高一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整理PPT

的动词作谓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唯君图 之。 ③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这个名词活用 为动词。如: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Β 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④补语前的
名词,别无动词时,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 公军霸上。(“军”字后省略介词“于”)
6
动词活用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赐”作动词“为” 的宾语,用作名词,恩惠)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 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 能,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不适用 了。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 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 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 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那么怎么辨别词类活用呢?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 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 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 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21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1、何厌之有? 2、何后之有? 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寻找规律和方法 : 1、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2
四、判断句
1、城北徐公,徐国之美丽者也 2、此则寡人之过也
1、越国以鄙远 以…为鄙 ;把…当作边邑
2、吾妻之美我者 以…为美;认为…美
16
特 殊 句 式
17
一、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于......”常放在位于动词后 作状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
在位于动词前面做状语,所以翻译时, 就把他做了状语,因此称为“状语后置
1、以其无礼于晋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
活用现象一般包括 名词活用为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动词 的使动用法、动词,名词 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 用法、意动用法;形容 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 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意动用法;动词 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 用法、意动用法等
——《烛之武退秦师》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
二、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 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 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 为定语 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深处、远处
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小的赞礼人
3、越国以鄙远 远处
8
共其乏困(形容词“乏困”,作动 词“共”的宾语,用作名词:乏困 的东西)《烛之武退秦师》
2、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形容词“尊”充当“恃”的宾语, 用作名词:尊贵的地位) 3、以守金玉之重也 (形容词“重”充当“守”的宾语, 用作名词:重器)《触龙说赵太后》 4、其继有在者乎 (动词“继”处在主语位置,用作名词: 继承人)《触龙说赵太后》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 宾语,用作名词:美景)《秋水》
1、夜缒而出 在夜里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往东边 3、又郊败之 在郊外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5、必庙礼之 在庙堂上
11
3、日食饮得无衰乎 (时间名词“日”作 “食饮”以及省略的谓语“行”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触龙说赵太后》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时间名词“日”放在 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 每天)《劝学》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位名词“上”和 “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 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 地下)《劝学》 6、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 随季节,按季节)《秋水》 7、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 状语:朝东,向东)《秋水》
2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 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 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而是 支配关系,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犯南 (军队—驻扎)
2、唯君图之 (图画—考虑)
4
1、端章甫
2、鼓瑟稀
3、风乎舞雩
4、三子者出,曾皙后
1、填然鼓之
——〈子路〉
2、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然而不王者
5、王无罪岁
——〈寡人之于国也〉
5
1、非能水也
——〈劝学〉
①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 而是支配关系,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五十 者可以衣帛矣 ②名词用在代词的前面,而又没有别
12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来形容动词“运”, 名作状,用箕畚。)
13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意思。 一般解释为:使… …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使…退兵 2、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使…受到耻辱 3、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4、没死以闻 5、今尊长安君之位 使…地位尊贵 6、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使…洁净 使…美 使…吃饱
4、遂使之行成于吴
18
9、欲有求于我
10、皆以美于徐公
11、能谤讥于市朝
4、遂使之行成于吴
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宦士三百人于吴
13、赵氏求救于齐
6、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14、甚于妇人
7、而磨砺之于义
15、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8、昔者夫差耻吾军于诸 16、质于齐
侯之国
17、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19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 词之后的现象
1、四方之士来者 2、国之儒者之游者
20
三、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 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 “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 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 之后。例如
1、忌不自信 2、不吾知也
14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利”、 受否定副词“非”修饰,作使动词: “使……快”)《劝学》
8、烛之武退秦师(退,带宾语“秦 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烛之武退秦师》
9、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动词 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劝学》
15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 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 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 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 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 为……是……”或“把……当作……”。如:
9
三、形容词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 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 化发展。 1、邻之厚,君之薄也 雄厚 削弱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10
三、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 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 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23
3、与郑人盟
(盟约—结盟)
——《烛之武退秦师》
3
1、宦士三百人于吴 (帝王的仆隶—做帝王的仆隶) 2、必庙礼之 (礼仪—礼遇) 3、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衣服-穿)
——《勾践灭吴》 1、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赵王之子孙侯者 (诸侯国国君的通称-封侯) 2、质于齐 (人质-作人质)
——〈触龙说赵太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