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变形静力学基础

第四章 变形静力学基础

1) 均匀连续性假设
物体整个体积内都毫无空隙地充满着物质,是均匀、连 续的,且任何部分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变形前、后都没有“空隙”、“重叠”,必须满足几何 协调(相容)条件。可取任一部分研究。
2) 各向同性假设
材料沿各不同方向均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这样的材料称为各向同性材料。 使力与变形间物理关系的讨论得以大大简化。
注意:所讨论的是变形体,故在截取研究对象之前, 力和力偶都不可像讨论刚体时那样随意移动。
例[4.2] 求图中1、2、3截面内力。
FAy
a
解:1)求约束反力:由整体有 FBx=F/2;FAy=F;FAx=-F/2
a A FAx 2
3
D
C
a
1F
由铰链C:FAC= 2F2; FCD=-F
2)求各截面内力:
而车轴的外伸部分既受弯 又受剪——横力弯曲
工程中常用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大多为几种基本变形 形式的组合——组合变形。
烟囱
齿轮传动轴 厂房吊车立柱
(压缩+横力弯曲) (扭转+水平面内横 (压缩+纯弯曲) 力弯曲+竖直面内
横力弯曲)
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问题
强度—不因发生断裂或塑性变形而失效;即指构件 的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不因发生过大的弹性变形而失效;指构件的 抵抗变形的能力
1 F1=40KN 2 F2=55KN F3=25KN
FR
A
B
C
3
4
D
F4=20KN
E
1
2
3
4
FR
F1 2 FN2
A
B2
为方便取截面3-3右边为 分离体,假设轴力为拉力。
FN2=50 kN(拉力)
3 F3
FN3
F4
3D
E
FN3=-5 kN (压力),同理,FN4=20 kN (拉力)
画轴力图
1 F1=40KN 2 F2=55KN F3=25KN
变形静力学引言:
变形体静力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杆件
横向尺寸远小于纵向尺寸的构件
轴线
横截面
截面形心
杆件的几何特性
直杆 曲杆 主要几何因素:横截 面、轴线 等截面杆和变截面杆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Ⅰ. 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
Ⅱ. 剪切
Ⅲ. 扭转
Hale Waihona Puke Ⅳ. 弯曲F1=F2时(从而亦有FA=FB) 车轴的AB部分不受剪切—— 纯弯曲。
FN =
s dA
A
(1) 与轴力相应的只可能是正应力s,与切应力无关;
(2) s在横截面上的变化规律横:截面上各点处s 相等
时可组成通过横截面形心的法向分布内力的合力——轴力
FN;横截面上各点处s 不相等时,特定条件下也可组成轴
力FN。
为此: 1. 观察等直杆表面上相邻两条横向线在杆受拉(压)后
前两章,将物体视为刚体,讨论其平衡。事实上,总有
变形发生,还可能破坏。 本章讨论的研究对象是变形体。属于固体力学的范畴。
不再接受刚体假设。
4.1 变形固体的力学分析方法
以变形体为研究对象的固体力学研究基本方法,
包括下述三个方面的研究:
1) 力和平衡条件的研究。
2) 变形几何协调条件的研究。 3) 力与变形之关系的研究。
弹簧A、B的变形为
A=hA-h 及 B=h-hB
(受拉伸长) --(4) (受压缩短) --(5)
3) 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 对于弹簧,力与变形间的关系为:
FA=kA
--(6)
及 FB=kB
--(7)
综合考虑平衡条件、 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 后,得到七个方程,可求
hA A
x
hB aa
FA
BW FB
所以,最大工作应力为 smax= s2= -1.1 MPa (压应力)
Ⅲ. 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斜截面上的内力: F = F
变形假设:两平行的斜截面在杆受拉(压)而变形后 仍相互平行。=>两平行的斜截面之间的所有纵向线段伸 长变形相同。
推论:斜截面上各点处轴向分布内力的集度相同,即斜截 面上各点处的总应力p相等。
截面1:FN1=FCD=-F
FN1
FBx B
FAC
FCD C F
FCD
截面2:FN2=FACcos45=F; FQ2=FACsin45=F M2=FACcos45•x=F•x
a
a
A 3
D
a
2
C
1F
FAC
x
M2 FQF2N2
截面3:FN3=0;FQ3=-FBx-FCD=F/2; M3=-FBx(a+y)-FCDy=F (y-a)/2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其任 一部分也必然处于平衡状态。
F1 Fy My Mx
F2 A C Fx
沿C截面将物体截开,A部分在 外力作用下能保持平衡,是因为受
Fz Mz
到B部分的约束。B限制了A部分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 B的任何
运动(截面有三个反力、三个反力偶)。
内力分布在截面上。向截面形心简化,内力 一般可表示为六个,由平衡方程确定。
灰口铸铁的 显微组织
球墨铸铁的 显微组织
普通钢材的 显微组织
优质钢材的 显微组织
B
3) 小变形假设 D
相对于其原有尺寸而言,变形
C
后尺寸改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D'
在分析力的平衡时用原来的几何尺寸计算而不引入大
的误差。
基于此,固体力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是:
均匀连续介质、各向同性材料的小变形问题。
=
Fx1 l
-F
F q=F/l
F
l
2l
F l
F +
F
FN 图
F +
二 应力·拉(压)杆内的应力
Ⅰ.应力的概念
受力杆件(物体)某一截面的M点附近微面积ΔA上分布
内力的平均集度即平均应力,
F pm = A
,其方向和大小一般
而言,随所取ΔA的大小而不同。
该截面上M点处分布内力的集度为
p
=
lim
A0
F A
若外力在同一平面内,截面内力只
C
有三个分量,即:
轴力 FN 作用于截面法向。 剪力 FQ 作用于截面切向。
弯矩 M 使物体发生弯曲。
M C FQ FN
若外力在轴线上,内力只有轴力。
内力的符号规定
FN
取截面左端研究,截面在研究对象右端,则规定:
内力 右截面正向 左截面正向 FN FQ M
微段变形(正)
=
dF dA
,其
方向一般既不与截面垂直,也不与截面相切,称为总应力。
总应力 p
法向分量 正应力s 切向分量 切应力t
某一截面上法向分 布内力在某一点处 的集度
某一截面上切向分 布内力在某一点处 的集度
应力单位:Pa(1 Pa = 1 N/m2,1 MPa = 106 Pa)。
Ⅱ.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
FN1 A1
=
- 50103 N (0.24m) (0.24 m)
= -0.87106 Pa = -0.87 MPa (压应力)
Ⅱ段柱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s2
=
FN 2 A2
=
- 150103 N
0.37 m 0.37 m
= -1.1106 Pa = -1.1MPa (压应力)
150KN
s2 s1
B
FN3 M3 FQ3
D
FBx
y
FCD
y
Fy
F
1 My
C
Fx
z
A
x
Fz
Maz
BMxxb
最一般情况: 截面内力有六个分量。
基本 变形
轴向拉压
扭转
弯曲
轴向拉压—内力为轴力。如拉、撑、活塞杆、钢缆、柱。
扭转 —内力为扭矩。如各种传动轴等。
(轴)
弯曲 —内力为弯矩。如桥梁、房梁、地板等。(梁)
4.4 杆的轴向拉伸和压缩
的相对位移:两横向线仍为直线,仍相互平行,且仍垂直 于杆的轴线。
2. 平截面假设——原为平面的横截面在杆变形后仍 为平面,对于拉(压)杆且仍相互平行,仍垂直于轴线。
3. 推论:拉(压)杆受力后任意两个横截面之间纵向线段 的伸长(缩短)变形是均匀的。根据对材料的均匀、连续假设 进一步推知,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均匀分布,亦即横截
正应力和切应力的正负规定:
s (+) t (+)
A
WB
L
aa L
hA A
x
hB
FA
BW FB
FN=0
二个平衡方程,三个未知量:x、FA、FB,不可解。需考虑变 形。板可作刚体处理,只考虑弹簧的变形。
2) 变形几何协调条件:
刚性板保持为直板, 二弹簧变形后应满足的 几何条件是:
hA A
x
hB aa
FA
BW FB
FN=0
hB/hA=(L-a)/(L+a) (x>0) --(3)
工程中有很多构件,例如屋架中的杆,是等直杆,作 用于杆上的外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杆的轴线重合。在这种 受力情况下,杆的主要变形形式是轴向伸长或缩短。
屋架结构简图
F
F
(c)
(f)
轴力图(FN图)——显示横截面上轴力与横截面位置 的关系。
【例题4-3】 试作此杆的轴力图。
40KN
55KN 25KN
A 600
斜截面上的总应力:
p
=
F A
=
F
A / co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