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的分类:①物体的复制品②事物变化的过程③图片④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说明]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二、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①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②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③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说明]在某种意义上说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三、化学模型的建立模型可以是实物的模型,一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达出研究对象的基本的特征。
如:(1)人们用水分子结构模型来了解水分子的构成:两个氢原子成104.5°角附在氧原子上:比例模型棍棒模型(2)分子聚集成物质四、分子的构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构成的描述:以分子A m B n为例,1个A m B n分子由m个A原子和n个B 原子构成。
如1个H2分子由2个H原子构成;1个O2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1个H2O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
五、物质的构成⎪⎪⎪⎪⎩⎪⎪⎪⎪⎨⎧⎩⎨⎧⎩⎨⎧离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粒子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说明](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原子排列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足球烯(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金刚石石墨C60六、粒子的大小与质量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1)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m数量级。
(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
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10-27kg。
(3)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说明]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
但并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
(4)分子的特性: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隔。
热胀冷缩就是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的结果。
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③构成物质的一种离子的粒子②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小粒子①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分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说明]物质由什么粒子直接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该种粒子保持。
八、区分不同的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
由原子构成分子时:(1)相同的原子种类,不同的原子个数,能够成不同的分子。
如O2分子与O3分子、CO分子与CO2分子、SO2分子与SO3分子等。
(2)相同的原子个数,不同的原子种类,也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如H2与O2、N2,H2O与CO2、SO2,CO与N2,SO3与NH3等。
[说明]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H2、O2、N2等),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CO、H2O等)。
九、化学反应实质、模型的建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又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结论:(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十、原子的构成⎪⎪⎩⎪⎪⎨⎧⨯⎪⎩⎪⎨⎧⨯⨯kg101176.9kg106748.1kg106726.1131-27-27-质量为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为中子:不带电荷,质量个单位正电荷,质量为质子:带原子核)原子(XAZ[说明](1)原子是“空心球体”,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绕核做高速运动。
(2)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对原子而言,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一般地,原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或等于中子数。
(4)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
(6) 原子符号(X AZ)中X ——原子种类,Z ——质子数,A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十一、 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包括:(1)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位素原子,如O 168、O 178、O 188。
(2) 质子数相同、化合价不同的元素,如0、+1、+3、+5、+7、-1价的氯元素。
(3) 质子数相同的单核粒子,如Cl -与Cl 原子都属于氯元素。
(4) 元素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十二、 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说明]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即原子的“孪生兄弟”。
同位素原子有“三相同三不同”,三相同是: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三不同是:中子数不同、原子质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十三、 元素、同位素的比较十四、 离子(1) 概念: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团是“原子的集团”,由几个原子组成,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2) 分类:① 阳离子:带正电荷;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② 阴离子:带负电荷;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3)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十五、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十六、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十七、 应用“四数一量”分析原子结构(1)“四数一量”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①核电荷数”指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质子所带电荷数之和。
② 并非所有原子核中都含有中子,如H 11没有中子。
一般地:质子数≤中子数。
③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即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发生变化。
(2)分析同位素原子种类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书 相对原子质量 H 11 1 0 1 1 H 21 1 1 1 2 H 311 2 1 3 C 126 6 6 6 12 C 136 6 7 6 13 C 14668614十八、 元素的存在形式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存在于单质或化合物中。
单质:只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氢气、铜等。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如水、二氧化碳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说明]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在“纯净物”的前提下,以所含元素是一种或一种以上作为标准去辨识的。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如O 2和O 3等。
十九、 元素的种类和分布(1) 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其中有十几种是人造元素。
元素在地壳里的分布量:元素在生物细胞中的分布量:海水中的元素分布:O(85.5%)、H(10.7%),两者约占总量的96.5%;Cl(2.0%),Na、Mg等占1.5%。
(海水中溶解着近80种元素,不仅陆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几乎都存在,而且有17种元素在陆地上很稀少)(2)人造元素和放射性元素①人造元素:以自然元素为基础,利用核反应的方法,通过用 粒子、氘核、质子或中子对原子核产生作用而人工制造出来的。
②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是红色的是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但可以用来检查和治疗一些疾病,如用“放疗”治癌症,用X射线检查肺部。
(3)元素的分类:按元素的性质来分,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其中金属元素有80多种,占全部元素的4/5。
[说明]通过元素的中文名称可对元素进行简单的分类。
一般有“气”字头(表示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氵”字旁(表示单质在常温下为液体),“石”字旁(表示单质在常温下为固态)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而有“钅”字旁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汞也为金属元素)。
二十、单质与化合物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单质化合物宏观组成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微观构成同种原子或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能发生分解反应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联系均属于纯净物。
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化合物,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可生成单质二十一、描述物质组成的方法与规律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
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时,应该用“……由某元素组成”来描述,其中只涉及种类而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原子、分子、离子是微观的概念,当讨论物质的微观结构时,就应该用原子(或分子、离子)来描述,不仅要讲种类而且要讲个数。
故在讨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应注意规范地运用这些概念,在具体描述过程中,一般是元素与“组成”匹配,而分子、原子与“构成”匹配。
现举例如下:(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三种说法(以二氧化碳为例):①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②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③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
(2) 由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汞、食盐),有两种说法:①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食盐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②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二十二、元素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一种专用符号,国际上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
当两种元素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相同时,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小写)以示区别。
如:Ne (氖)、Na (钠);Mg (镁)、Mn (锰);Cu (铜)、Ca (钙)、Co (钴)。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 表示一种元素;(2)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 若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则表示这种物质。
如:⎩⎨⎧表示一个氢原子。
表示氢元素;H ⎪⎩⎪⎨⎧表示碳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碳原子;表示碳元素;C 二十三、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11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1)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