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实验专题练习1

化学实验专题练习1

化学实验专题练习1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2.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 用稀盐酸鉴别铜片和金片B. 用水鉴别食盐和碳酸钙粉末C.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D. 用铜片鉴别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溶液3.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②③⑤D. ②④⑤4.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5.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 B. C. D.6.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A. B. C. D.7.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钾: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C.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滤液D.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足量的浓硫酸8. 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 B. C. D.9. 欲在实验室中制取某气体,在选择制取和收集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A. 所有反应物的状态B. 反应条件C. 气体的性质D. 气体的颜色10.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6分)11. 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为了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2)由实验二可知,具有的物理性质是;(3)在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能够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4)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2. 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氯化氢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将该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各步均完全反应):①通过浓硫酸,浓硫酸质量增加②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③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④通过无水硫酸铜,固体不变色(无水硫酸铜具有遇水变蓝的性质)⑤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并用化学式填空:该气体中一定有,一定没有,无法确定的是。

13. 某一种气体可能是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来分析研究该气体的成分。

该学生观察到如下化学现象: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该学生从上述实验现象中得出如下结论:气体中①肯定不含二氧化碳,②肯定含一氧化碳,③肯定含水蒸气,④肯定含氢气,⑤可能含氮气,请你分析:(1)上述不正确的结论是(填代号),你认为不正确的原因是。

(2)上述正确的结论是(填代号)。

(3)当使本实验有可能得出更多的正确结论,可将各实验仪器重新连接,你认为的连接次序是(从左到右填写仪器代号)。

14. 回收废旧干电池、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下面是某校兴趣小组探究旧电池组成的过程(片段),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组成废旧干电池的物质是什么?(查阅资料)淀粉遇变蓝(1)(活动探究)电池由哪些材料组成?请举一例:非金属;(活动探究)电池的内容物中有没有我们熟悉的离子?(2)(猜想)小组中的同学在剥开电池锌壳时,闻到一股淡淡的刺激性气味,因此他们猜想:电池的内容物中可能含有。

(设计方案)取少量白色糊状物与混合、研磨,闻到氨味,证明上述猜想正确。

(3)(猜想)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方案)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格中相应内容。

(4)(结论)上述实验证明,电池内白色糊状物主要是由混合而成。

(5)(交流与讨论)若将上述步骤中滴加稀硝酸改为滴加稀盐酸,你认为对本实验有无影响? (填“有”或“无”)说明你的理由。

15. 通过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的化学反应是(写化学方程式)(4)硫化氢(化学式为)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跟稀硫酸常温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应选用的组合装置是(填仪器编号)。

(5)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取了一种气体并对该气体进行了性质实验,实验过程见图F:观察实验过程图,请你写出一条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6)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杂装置(如图)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选填字母。

GA. B.C. D.(7)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若二氧化碳过量,二氧化碳又会与碳酸钙、水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氢钙[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含有氢氧化钙的石灰水里缓缓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若生成沉淀,则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能为(选填字母).A. B. C. D.答案第一部分1. D【解析】A 、和气体均能与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能与稀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 、能与过量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适量溶液能与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2. A【解析】A、铜片和金片均不稀盐酸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食盐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铜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与硝酸锌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3. B【解析】①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变小,错误;②铁和稀硫酸能反应生成气体,瓶内压强变大,正确;③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正确;④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正确;⑤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压强变大,正确。

4. D【解析】A.氯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与熟石灰混合后一起研磨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化钾不能,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经过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泥沙)、蒸发结晶,能达到提纯粗盐的实验目的;C.碳酸钙难溶于水可溶于酸,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实验可以达到目的;D.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后将滤渣溶于稀硫酸能得到硫酸铜,但硫酸钠溶液中混入了新杂质氢氧化钠,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5. B【解析】A.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虽然会与氯化钙反应将氯化钙除去,但过量的碳酸钠会成为新的杂质,故不符合题意;B.过量的稀硫酸会和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溶解而碳会留下来,再通过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碳,故符合题意;C.过量的铜粉加入硝酸银溶液会将硝酸银除去,最后通过过滤即可得到硝酸铜溶液,无需洗涤、干燥滤渣,故不符合题意;D.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通常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氧化铜加热只会与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6. A【解析】A.硝酸钡能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硝酸钡和氯化钾不反应,适量硝酸钡能除去氯化钾中的杂质硫酸钾,但引入了新杂质硝酸钾,故符合题意;B. 能与适量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C.氧化铜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再通过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铜中的氧化铜,且不引入新杂质,故不符合题意;D.锌比铁活泼,锌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锌和硫酸锌不反应,反应后将生成的铁和过量的锌过滤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7. D【解析】A. 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但是过量的氯化钙成为了新杂质,且过滤不能除去;B. 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反应,不能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钡;C. 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粉和稀盐酸不反应,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无需蒸发滤液;D. 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将气体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足量的浓硫酸进行干燥。

8. B【解析】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选项错误;B. 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C.溶液和溶液均能与足量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欲保留的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D. 、均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欲保留的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9. D【解析】A、因反应物的状态的不同,采取的装置不同,如固体加热采取加热装置,液体反应可利用小试管进行等,则反应物状态应考虑;B、反应条件不同,选择的装置不同,如反应条件为加热时,需选择加热装置,则反应条件应考虑;C、因气体能否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的大,采取的收集方法不同,则气体的性质应考虑;D、因气体是否有颜色对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都无影响,则气体的颜色不用考虑;故选D。

10. B【解析】A、熟石灰能与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硫酸和硫酸铜均能与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第二部分11. (1)二氧化硫(2)密度比空气大(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12. 、;;、13. (1)①③④;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可能是从澄清石灰水中带出来的水蒸气【解析】气体先通过,中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然后通过装置,装置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可能是从澄清石灰水中带出来的水蒸气,所以不能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装置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且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装置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可能是从中带出来的水蒸气,不能证明中产生了水,也就不能证明原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所以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能含有水蒸气、氢气和氮气;所以①③④说法不正确,②⑤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