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普及室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规范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科普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科学、讲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相关制度。
科技普及室的宗旨是:普及基础知识﹑传播先进科技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加强实践能力﹑创造科技成果。
科技普及室目标是:培养会员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
进入科技普及室程序:由申请人或团队向学校提交申请表,经学校及学生会领导决策,对符合要求的会员填写登记表。
成员的义务是学习。
学习各种各类科技知识,学习创新精神,不断挑战自我。
成员负有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工作室章程的义务。
1、科普基地开展的活动应有利于传播促进社会进步的健康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丰富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道德素质,促进文化交流。
要注重科普宣传教育的科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
2、科普基地要积极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
生,有特色、有实效的科普活动;要积极探索基地的建设工作和开展科普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开拓创新,吸引或组织青少年学生自觉到基地参加科普教育活动。
3、培养青少年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崇高品格。
因地制宜、面对不同的群体根据基地特有的区域文化开展科普活动。
让青少年学习、体念现代农业的相关知识。
反对在科普基地从事伪科学和封建迷信等活动。
4、科普教育基地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有落实措施,年终有工作总结;要注意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开展交流和研讨,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把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参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5、开展科普活动,应有文字、照片和录像等档案资料和接待参观团体的时间、单位、人数、活动内容等情况的详细记载。
6、科普活动的学生所写的心得体会,要择优张贴于板报栏,以供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
7、科普基地开展活动的相关情况,要通过新闻媒体等予以宣传报道,以吸引更多青年学生来基地参与科普活动。
8、实践活动教师岗位责任制。
每个科目要制定活动计划,每次辅导前要认真备课,组织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活动结束时要有分享,按时到岗,专时专用。
9、科技活动室是开展科普活动,学习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的活动场所,由学校科技总辅导员负责,各位科技辅导员要协助做好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对科技活动室的工作全面负责。
10、定期安排科技活动小组进行话动所有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小结。
科技活动室每周开放1次,组织活动。
11、珍惜和爱护科技活动成果,如小制作、小创作、小发明等,不随意动成果陈列内的物件。
12、爱护公物、严格执行公物损坏赔偿制。
勤位节约及时检修受损能修复的仪器。
严禁将室内的设备、仪器、工具私自带走,借用室内设备,须经主管人员批准。
建立帐目登记册,登记册和损坏报告登记册做到物帐相符。
13、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关锁门窗、切断电源、水源,做好“防火、防盗等各方面的工作。
14、保持室内环境卫生为开展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15、考核制度
第一,每年初审阅科普辅导员工作计划,年中检查指导方案,年末上交总结或论文。
每项检查要量化打分;
第二,平时带班进行抽查、检查;
第三,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反馈信息;
第四,坚持积极参与,统计次数。
16、奖励制度
为了表彰科普优秀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积极参加科普活动的学生学校专设一块科普奖励经费。
各项科研成果作为年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要求:不得私自调换实践科目,有事必须提前请假。
带班领导要进班听课、指导,处理好各种问题。
各项科普活动要积极组织科研,向纵深方向发展,争取取得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