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立盾构机生产公司可行性报告

成立盾构机生产公司可行性报告

成立盾构机生产公司可行性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报告摘要说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备较大长期增长空间。

世界主要发达城市人均城轨长度为0.39千米/万人,我国主要城市人均城轨长度为0.12千米/万人,其中北上广深人均城轨长度为0.22千米/万人,与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总的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xxx公司由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50.0万元,占公司股份51%;B公司出资150.0万元,占公司股份49%。

xxx公司以盾构机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公司计划总投资4543.1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364.13万元,占总投资的74.05%;流动资金1179.00万元,占总投资的25.95%。

根据规划,xxx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7881.00万元,总成本费用5985.57万元,税金及附加86.41万元,利润总额1895.43万元,利税总额2243.28万元,税后净利润1421.57万元,纳税总额821.71万元,投资利润率41.72%,投资利税率49.38%,投资回报率31.29%,全部投资回收期4.70年,提供就业职位142个。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转变“不平衡、不充分”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制造业,支撑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智能化等方面与世界顶尖制造业尚存差距,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第一章总论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一)公司名称xxx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二)注册资金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xxx公司由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50.0万元,占公司股份51%;B公司出资150.0万元,占公司股份49%。

(四)法人代表宋xx(五)注册地址xxx产业示范基地(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六)主要经营范围以盾构机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xxx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根据规划,依托xxx产业示范基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盾构机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2009年之前,我国大约有85%的盾构掘进机依赖进口。

其中,占据欧洲大半市场份额的德国海瑞克,以产量1670台居世界首位的三菱重工,以及拥有多个品牌的德国维尔特的表现最为抢眼。

其中海瑞克就占据国内盾构机市场的70%以上。

中国企业若不能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盾构的“话语权”将掌握在外资手里。

随着,铁路、公路建设,水力事业,军工事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这必将带动盾构机的发展。

我国盾构机市场十分广阔。

然而当前,我国盾构机行业的现状是发展无序,行业不规范。

由于盾构机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的上级管理部门分散,这导致盾构机市场需求的具体的真实数据难以统计,行业出现一拥而上的局面。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一、盾构机项目背景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备较大长期增长空间。

世界主要发达城市人均城轨长度为0.39千米/万人,我国主要城市人均城轨长度为0.12千米/万人,其中北上广深人均城轨长度为0.22千米/万人,与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总的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根据《“十三五”城轨交通发展形势报告》,城轨交通将出现更大规模的发展态势。

一是建设城市和运营城市翻番。

全国201个大城市中,有100个左右城市提出了城轨交通发展规划和设想,除在建40个城市外,其余大多将在“十三五”进入建设行列;还有百十来个虽未规划但有些城市可能也将建设城轨。

因此,“十三五”在建城市可能达到80个以上,运营城市超过50个,比“十二五”翻一番。

二是在建线路和新建里程增加一半左右。

预计“十三五”在建线路6000公里左右,建里程3000公里左右。

截至2016年9月,已有43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规划总里程约9461.9公里。

2016年是二三线城市轨交建设兴起的一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数达到4151.6公里,较2015年增长14.75%。

更多的城轨工程还在积极建设和规划中,根据已有规划数据,到2021年,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数将接近9500公里,复合增长率达18%,后续有望新增更多规划,保持城轨建设高增长。

据统计,约有75%的运营线路为地铁,预计至2022年,地铁总长度将达到8033.3公里,从2017年起新增4919.6公里。

由于地下铁路的修建往往通过人口密集区,所以无法大面积进行地表开挖,需要采用盾构机。

地铁隧道一般为双车道,需要双向开挖,根据盾构机的设计寿命,假设每9公里需要两台盾构机,则共需要盾构机1093台,由于隧道挖掘工作一般在地铁通车前2到3年进行,因此我们假设当年盾构机需求采用未来第2年和第3年新增里程的平均数计算,则可以得出2016年~2019年地铁建设的盾构机需求分别为157台、210台、214台、178台。

城市地下管廊,又称为共同沟,是将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水、制冷、燃气、垃圾真空管等两种以上的管线集中设臵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技术水平已经完全成熟,并成为了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现代化象征。

比如,目前巴黎共有地下管廊约100公里,斯德哥尔摩市约有30公里,莫斯科约有130公里,东京约126公里。

盾构机作为隧道挖掘、建设的必要设备,其需求将受到铁路和城轨高速发展拉动。

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城市轨交等交通基建领域共303个项目,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其中2016-2018年分别为2.1万亿元、1.3万亿元、1.3万亿元。

根据规划,到2030年,国家公路网总规模将达到40万公里,期间新改建公路总投资为4.7万亿元。

其中普通国道26.5万公里,8,000公里新建,10万公里需要改造,投资约2.2万亿元;高速公路11.8万公里,其中新建2.5万到3.3万公里,投资2.5万亿元,另外在西部地广人稀地区,还有1.8万公里的远期规划。

二、盾构机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转变“不平衡、不充分”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制造业,支撑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智能化等方面与世界顶尖制造业尚存差距,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大陆共有32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4750公里(含磁浮、有轨电车);已开工建设轨道交通的有53个城市,规划建设规模超9000公里。

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中,预期到2020年运营里程达到6000公里的指标有望提前突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离不开装备制造业。

中国盾构机,逐渐从“中国组装”发展至“中国制造”,并已向“中国智造”蜕变,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强劲引擎。

在巨大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下,盾构掘进机械需求旺盛,行业高速增长。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的销售台数同比2015年增长了46%,销售额高达169.76亿。

产业规模方面,掘进机连续五年每年增长都在20%左右,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生产国和最大的市场。

根据2016年数据,中铁装备、铁建重工、中交天和、三三工业、北方重工、中船重装等中国品牌盾构机已抢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按台套计算)。

这与2016年、2017年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大力发展密切相关,掘进机械行业继续高歌猛进,所有的盾构机生产企业抓住“十三五”规划的历史机遇,卯足马力提高产量。

根据中国隧道网目前掌握的情况,目前参与国内地铁建设的前两大央企(中铁建、中铁),盾构机保有量超过500台;盾构机再制造需求量同步增大,其中核心技术主轴承再制造,洛阳新强联、LYC洛轴等企业技术靠拢顶尖制造业水平,补上了盾构机再制造的短板;中国隧道网预计、盾构机市场进入爆发期,盾构机再制造市场将在2018年需求陡增。

从2016年生产销售的盾构机的类型来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占大多数,一方面说明国内的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除了软弱地层之外,大多数是盾构机是在复合地层中掘进,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分软弱地层中,有很多情况下是土压平衡盾构机和泥水平衡盾构机均可以适应的,若非对掘进有特别要求,选用土压平衡盾构机可以提高工效,降低施工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TBM的市场额份额有所提高,TBM不光在山岭隧道施工,也进入了城市地铁行业。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过河拆桥式的策略性利用。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没有变”的判断:“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同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写入党章和宪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

从促进产业发展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

据统计,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

从吸纳就业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

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