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藏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西藏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欢迎阅读参考!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热拉雍仲林寺。
热拉雍仲林寺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境内,位于奴马乡玉拉杰桑山脚处,距日喀则市90公里。
寺院周围林木环绕,气候宜人,环境幽静。
热拉雍仲林寺是西藏四大苯教寺庙之一,由江衮·达瓦坚赞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执政时期。
在参观热拉雍仲林寺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苯教。
“苯”作为一种早期高原先民的信仰观,形成年代非常久远。
“苯”是指人对于自然万物最初的较为朦胧的认识总和,其核心内容包括“鬼、神、精灵、魂魄、命数、运道”等,一切与精神层面相关的东西。
苯教没有独立的教义、典籍、庙堂及系统理论,其观念及内容是通过苯教巫师以占卜、祈祷、咒语、幻术,以及种种特殊的仪轨加以表现。
辛饶米沃且,是苯教的第一位凡间创始人。
传说这位祖师是以五色光的形式从天而下,借凡间父母之体受孕而生。
辛饶为苯教制定了系统完整的理论和教规,不断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经典、庙堂等。
为区别于早期的苯,辛饶所创的被称为雍仲苯教。
苯教把宇宙分为三层:最高层是天神居住的地方,住着天神六兄弟和他们的眷属,创世主是天神“什巴”;中层是人居住的地方;下层是神魔鬼怪凶煞居住的区域。
为了解决天神、人、魔鬼之间存在的矛盾,就产生了巫师,也就是苯波。
所以其神话的固定模式也就是:神界与魔界对立,神终战胜魔。
为旅游者所熟知的玛尼堆、风马旗以及望果节等以祭把土地、驱除冰雹、鬼邪等的仪式节庆,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苯教色彩的特征。
公元10世纪左右,西藏原始宗教苯教与传人西藏的佛教为争夺宗教统治地位,发生了旷日持久的争斗。
此后,苯教作为“落败方”并未就此退出雪域,其所敬畏和供奉的山湖神及众多精灵,也仍被不同地区的藏族人所朝拜。
藏历新年和“望果节”是藏族最隆重、热闹的两个节日。
藏历除夕,人们在自家的大门口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永恒的万字符号,相传源于西藏原始宗教苯教。
“望果节”是藏民在收割之前预祝农作物丰收的节日,已有1500年的历史。
“望”意为“田地”,“果”意为“转圈”。
这个节日的缘起,是苯教教主根据苯教教义,带农民绕田地转圈,求“天”保佑丰收。
由于历史原因该寺曾被毁坏。
目前大经堂已基本按原118根柱子的规模修复。
现在我们来到杜康大殿,也就是大经堂,这里面积为800平方米,上下两层,规模宏大,令人费解的是,佛教寺院中的两部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也成了这里的重要藏书。
大殿两侧有“甘珠尔殿”和“丹珠尔殿”。
我们在寺里见到转经人的转经方向和手持转经筒的转轮方向与佛教的方向完全相反,也就是所谓“苯教逆转非佛门之道”之说。
佛殿面积为80平方米,殿内供奉的主要佛像有约8米的铜质鎏金度母(卓玛)、金刚橛普巴佛、苯教祖师顿巴辛饶;约12米高的铜质续金胜利佛、念美·喜饶坚赞、江衮·达瓦坚赞以及用金、银、铜制成的五灵塔、纯金供灯等等。
我们从杜康大殿拾级而上来到环形长廊:有僧人的“修行室”,有保存法器的“内库”,有供奉佛像的“佛堂”,有收藏经版的“印经版藏室”。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雍仲林寺的重要殿堂通追拉康,“通”意为见,“追”是解脱。
通追拉康面积为80平方米,殿内有一对银灯和一个曼陀罗,各用70个银元制成(1993年铸造),壁画中央为江衮·达瓦坚赞的画像,四周是苯教祖师顿巴辛饶的千佛像;灵塔殿,有40多平方米,供有江衮·达瓦坚赞的灵塔,高5米,据兑用了两公斤黄金包嵌;还有四川阿坝州送来的千尊顿巴辛饶和本尊及菩萨的唐卡,并设有该寺住持的宝座;修行殿,供奉的是护法神,还有一座江衮·达瓦坚赞的铜质鎏金小灵塔,塔内珍藏着江衷·达瓦坚赞的手、足及法器。
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该寺举行驱鬼跳神仪式。
热拉雍仲林寺的参观就结束了,再见。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东邻昌都地区,南接拉萨、林芝、日喀则三地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
那曲地区下辖那曲、安多、聂荣、比如、嘉黎、巴青、索县、班戈、申扎、尼玛等10个县,1个双湖特别行政区,截止1995年底,全地区总人口为330286人,其中藏族326920人,占总人口的98.98%,汉族3258人,其他民族108人。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西边的达尔果雪山,东边的布吉雪山,形似两头猛狮,守护着这块宝地。
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
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西高,中平,东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中西部地形辽阔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间。
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是藏北仅有的农作物产区,并有少量的森林资源和灌木草场,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间,气候好于中西部。
那曲地区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无绝对无霜期。
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这个季节,这时的草原一片青绿,万物茂盛,人欢畜旺。
那曲行署所在地那曲镇是青藏公路的必经之路,又是西藏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每年8月(藏历6月)举办的赛马节是藏北草原的盛会,届时,旅游观光的游客、四面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贩等云集此处。
旅游者可以领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风光、节日气氛和民族风情,还可以参观游览藏北名寺孝登寺。
在那曲地区境内,辽阔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无人区,都会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无际的无人区,栖息着野牦牛、藏羚、野驴等许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
藏北宰湖纳木错位于拉萨市的当雄与那曲地区的班戈县之间,每年都有许多前来转湖的游客和信徒。
那曲镇是被西藏列为开放的旅游区之一。
每年8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在此举行,观光群众、各业商贩、嘉宾游客纷纷云集而来。
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蓝天、白云、彩虹、牛羊和绿色织就的锦缎画,旅游者都会在这里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北部,距地区所在地昌都镇105公里。
全县面积61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约4.767万亩,草场面积505.4万亩,林地面积108万亩。
总人口约4万人,辖2个镇,8个乡,105个行政村,255个自然村。
类乌齐东部属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地貌,西部属藏北高原地貌类型,由西北向东南呈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500米。
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空气、光照充足、年温差小、夜温差大。
年日照时间为2163小时,年无霜期50天左右,年降水量大约为566.4毫米。
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林相结合。
区域经济划分为西北高寒草甸草场、西南高山峡谷林牧区、东部高山峡谷农、牧、林区、北部干热河宽各半湿润农牧区。
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主要饲养牦牛、犀牛、黄牛以及绵羊、马等、林木以松、柏、桑为主。
现有电力、森林、机械建筑、采矿、药材加工等基础工业。
民族手工业产品主要有各种金银首饰、民族宗教用品、氆氇、地毯等。
县政府所在地桑多镇周围森林茂密、邮电、通讯、医疗卫生、财政金融、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
每年藏历6月15日在类乌齐县举行的“仲确节”,是藏东地区最大的宗教节日,有800年的历史。
届时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人们蜂拥而至,在此朝拜寺庙、转山、进行物资交流,其场面热闹非凡。
类乌齐县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也是经济高速发展所依托的主要优势。
概括起来有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贵重药材和植物资源、旅游资源和畜产品资源等。
林业资源:类乌齐县森林密布,大部分保持着原始生态,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经初步测定木材蓄积量为87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6%。
野生树林有松树、柏树、桦树、野白杨等乔木类和杜鹃树、婆婆柳等各种灌木类。
水利和水产资源:吉曲、紫曲、格曲三大水系流经全县各乡镇,支流密布。
年平均泾流量为22、3亿立方米,潜藏着巨大的水利资源,高原无鳞鱼在全县均有分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锡、铅锌、铜、菱镁矿、水晶石、铅石、石膏、云母、大理石、石灰石、食盐等。
可供规模开采的有煤、锡、铅锌、菱镁、食盐等。
植物资源:主要有贵重药材,如:虫草、知(贝)母、人参果、红景天、大黄、黄连、秦艽、雪莲花、党参、一枝篙、颠茄、三棵针等产量较大,动物性药品主要有鹿茸、麝香、熊胆等。
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马鹿、獐子、石青羊、藏原羚、塔尔羊、棕熊、狼、猞猁、水獭、旱獭、狐狸、草狐、狸猫、猪獾、猴和秃鹫等。
畜产品资源:类乌齐县牧业比重较大,畜产品产量可观,年产奶5900吨,酥油75万斤,各类皮张8、7万张,牛羊肉4213吨,还有毛绒类,可建畜产品加工厂。
其它旅游景区点如下:名泉—伊日温泉位于距类乌齐县城75公里的伊日乡,海拔3850米,在昌都众多的温泉中伊日温泉的知名度很高。
伊日温泉是由地壳地质运动所造成的,多种岩溶形成的自然温泉群,有众多的温泉眼分布在长约100公尺的狭长地段,现形成一定流量并加以利用的有五个温泉小群。
温泉水温在30度至50度之间。
含有大量的十分丰富的矿物质和微生物。
伊日温泉除具有一般温泉所具的效用外还可治疗多种疾病。
比如:风湿性关节炎、半身瘫痪、小儿缺钙症、皮肤病等方面有极为明显的疗效,故无论冬夏来这里淋浴、治疗的患者从未间断。
加之,伊日温泉地处高山和森林的怀抱之中,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四面环山、山脚绿草茵茵、野花点点、古树参天、是休闲疗养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每年大约有1500余人(次)到此休闲疗养,是一处有前景的旅游开发景点。
紧挨着伊日温泉的伊日峡谷,长约10公里、海拔3520米。
是一处风景非常秀丽的原始峡谷。
谷内植被茂盛、雄峰对峙、悬崖千丈、宽处不到百米、最窄处才几米。
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高山形状各异、山石造型奇特、保持着大自然的原始状态,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空气新鲜、为此令来此游览的国内外游客赞叹不绝。
那里是最接近阳光的地方,空气因而透明;那里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灵因而宁静;那里是最后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向往……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