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Internet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 Internet及其应用


11.2中国互联网结构
■11.2.1中国主要互联网
我国国家批准的大型骨干网有以下9个。 1. China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骨干网在拓扑结构上分为三层,即核心层、区域层 和边缘层。China Net骨干网基本拓扑如图11-2所示。 ChinaNet核心层由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 成都、西安8个大区的中心节点构成,核心层主要负责提供 国际出入口电路,核心层节点之间的中继电路,以及不同区 域网的连接与转接等功能。 ChinaNet将全国31个省级网络划分为8个大区,不同大区之 间的连接需经过核心层。边缘层的省区域网由省内各个市、 县的城域网组成。
7.CSNet(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 CSNet隶属于国家信息产业部,主要承担国内各 种卫星通信广播业务,拥有中星6号、中星8号 两颗卫星。公司现经营的各种单、双向用户站已 达2000多个,广泛服务于民航售票、海洋预报、 地震监测、金融咨询、期货证券、话音通信以及 无线寻呼和高速数据全国联网等业务。
4.CERNet2网络用户接入 CERNet2骨干网采用纯IPv6协议,传输链路采用DWDM(密 集波分复用),支持IPv4和IPv6的用户网接入,对于IPv6、 IPv6/IPv4双栈和IPv4三种网络,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支持用户 端到端的应用。 用户为纯IPv6网络时,使用BGP+(IPv6下的外部网关协议)路 由协议或静态路由协议进行网络互连,实现IPv6端到端的连 接。 用户为IPv6/IPv4双栈网络时,使用BGP+路由协议或静态路 由连网。用户使用IPv4应用时,利用IPv4 over IPv6隧道技术, 通过CERNet2骨干网实现IPv4端到端的高性能连接。 用户为IPv4网络时,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实现 基于IPv6骨干网的IPv4接入网互连,从而实现与现有网络的 互连互通及资源共享。
CNet(中国网通宽带网) CNCNet是中国网通公司管理下的一个全国性互联 骨干网,它以原ChinaNet北方10省互联网为基础, 经过大规模的修改扩建,形成的一个全新结构的网 络。原吉通公司由于并入中国网通公司,因此吉通 公司管理的原中国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 (ChinaGBN,金桥网)也并入CNCNet网络。原 中国电信南北拆分后,出于商业原因,CNCNet与 ChinaNet之间的互访变得困难起来,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网通公司在CNCNet的基础上组建了 China169(宽带中国)网络。
主要内容:
11.1 因特网的发展
11.2中国互联网结构
11.3 因特网接入
11.4 IP地址与域名系统
11.5 因特网的基本服务
11.6信息系统安全
11.1 因特网的发展
■ 11.1.1 国外因特网的发展
因特网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这三个阶段在时间划分上 并非截然分开的,而有部分重叠。 在1983年~1984年之间,形成了因特网的雏形。 1986 年 , NSF 建 立 了 国 家 科 学 基 金 网 ( NSFNET ) 。 NSFNET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 网,这种三级计算机网络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 到1987年,NSFNET网络上的主机超过了1万台。 1991年,美国政府开始认识到,因特网必将扩大使用范围, 不仅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使用。世界上许多商业公司纷纷接入 到因特网,使网络上的通信量急剧增大,因特网的容量已满足 不了人们的需要。
4.CSTNet(中国科技信息网) 中国科技信息网始建于1989年,1994年4月首次实现了 我国与国际互连网络的直接连接,同时在国内管理和运 行中国顶级域名CN。CSTNet是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大 型计算机骨干网络。中国科技信息网为非营利、公益性 的网络,主要为科技界、科技管理部门、政府部门和高 新技术企业服务。目前中国科技信息网在全国范围内已 接入农企、林业、医学、地震、气象、铁道、电力、电 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专利局、国家计委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以及 中国科学院分布在京和全国各地45个城市的科研机构, 共1000多家科研院所、科技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
8.CGWNet(中国长城网) CGWNet属于公益性互联网络,成立于 2000年1月,目前正在建设中,已能连通全 国25个城市。 9.CIETNet(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 CIETNet为非经营性、面向全国外贸系统 企事业单位的专用互联网。CIETNet主要 向企业用户,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网络专 线接入和安全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同时 提供虚拟专网(VPN)和数据中心业务。
2.CERNet2第2代中国教育科研网 CERNet2是1998年开始进行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 (CNGI)研究项目,项目由中国工程院负责,由清华大学 等25所大学联合承担设计建设工作。2003年10月,连接 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核心节点的CERNet2试验网开通, 并投入试运行。2004年1月15日,美国Internet2网、欧 盟GEANT网和中国CERNet2三个全球最大的学术互联网, 同时开通了全球IPv6互联网服务。 CERNet2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IPv6网络,骨干网尽 可能地采用国产IPv6设备。并进行了以下研究:中国教 育科研究网格(ChinaGrid)、高清晰度视频传输、无线 移动技术、大规模点到点多媒体通信系统等。
1992年,因特网上的主机超过了100万台。 1993年,因特网的主干网的传输速率提高到了 45Mbit/s。不久,三级结构的因特网进步到了现在 的多级结构因特网。因此,目前的因特网并不是某 个单个组织或企业所拥有的网络。 1996年美国一些研究机构和34所大学提出研制 和建造新一代因特网的设想,并计划实施“下一代 因特网计划”,即“NGI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计划”。
1985年,中德之间还没有网络的物理连接,在北京电话 局的帮助下,措恩的小组找到了一条德国—意大利—北 京的租用线路。1986年8月26日,中方成功的从北京登 录到德方的VAX计算机上,并可查看电子信箱中的邮件。 中德之间这一简单邮件系统的成功运行获得了巨大的瞩 目,1986年~1987年间的中德大量技术交流都应用了 这个网络连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教授于 1986年8月25日,在北京710所的IBM-PC机上远程登录 到西欧核子研究中心,并收发了电子邮件。但这还不是 真正的电子邮件系统,因为中方并没有自己的邮件服务 中心,要想真正实现邮件服务,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服 务器,再加入国际计算机网络。
5.UNINet(中国联通计算机互联网) UNINet也称为中国联通165网,它主要面向ISP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和ICP(因特网内容提供 商),骨干网已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网络节点 遍布全国230个城市。国际出入口带宽为 1645Mbit/s。1995年中国联通组建卫星公司以 来,已在全国18个城市建设了20个卫星通信地 球数的卫星数字长途电话。联通 国内VSAT卫星通信网还可提供数据、话音、图 像传输等业务。
6.CMNet(中国移动互联网) CMNet为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国际互联单位,主 要提供无限上网服务,具有355Mbit/s以上带宽的 国际出口。CMNet可提供:IP电话、GPRS(通 用无限分组业务)骨干网传输、手机上网(含 WAP上网)、固定电话上网、专线上网、无线局 域网(WLAN)、虚拟专用网(VPN)、带宽批 发等服务。
第十一章 Internet及其应用
Internet的中文译名为“因特网”,它是全球最大 的、开放的、使用TCP/IP的、由众多网络互连而成 的网络集合体。因特网拥有众多用户,而且用户数 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一个因特网的成员都是 自愿加入并承担各自相应的各种费用,并且与网上 其他成员和睦友好地进行数据传输,不受任何约束, 各自遵守协议的全部规定。在因特网上,可实现全 球信息资源共享,如信息查询、文件传输、远程登 录、电子邮件等。因特网的成功和发展,对人类社 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因特网的基本知识、常见的应用及信息 安全基本知识。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送成功只是一个初步成果,CSNET(美 国计算机科学网)仅仅非正式接受了这一连接作为一项实验,这 个连接是临时性的,没有任何保证。1988年3月底,中国计算机科 技网(CSNET)在北京建立,中国科学家开始考虑让CANET加入 新兴的因特网,并指派钱天白教授负责。 1990年10月10日,王运丰教授在卡尔斯鲁大学与措恩教授商讨了 中国网络的应用,尤其是CANET和中国申请国际域名的问题。同 年11月26日,措恩教授正式在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为CANET申请 了“.cn”顶级域名,他在“管理联系”栏目中填上ICA(中国兵器 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的地址和钱天白的名字。12月3日,措恩 教授收到通知,“.cn”域名申请得到了批准。由于当时中国尚未 正式连入因特网,所以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 一直到1995年5月中国和美国建立了直接的互联网后, .cn域名服务 器才落户到中国。
■11.2.2 中国第二代互联网CERNet2
1.CERNet 基本情况 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也是国际上最大的国家级学术互联网。CERNet自1994年底 开始建设以来,先后经历了示范工程、骨干网升级工程、 “211”一期工程、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等几个大型项目的 建设。截止到2004年12月,CERNet骨干网已连通全国36 个省会城市和单列市,包括一个国家网络中心、8个地区网 络中心和28个地区网络主节点,通达全国200多个城市。 CERNet接入单位超过1600个,其中100~1000Mbit/s速率 接入的高校300所以上,连网主机数超过200万台,用户数 量增长到1200万人。CERNet拥有的IP地址数量超过了600 万个。CERNet与国内其他网络保持高速互连,同时与美国、 英国、日本等国均保持高速互连。
3.CERNet2总体结构 CERNet2分为骨干网和用户网。CERNet2骨干网由 网络中心和分布在全国20个城市的核心节点组成, 用户网包括高校、科研以及其他单位,CERNet2全 国网络中心位于清华大学内。用户网通过城域网光缆 或长途线路接入CERNet2的核心节点,称为用户接 入网。通过国内/国际互连中心,CERNet2与国内其 他网络互连,并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互连。 CERNet2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1-3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