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焊接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焊接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3)2006-11-30 22:08:48 作者:jql来源:浏览次数:323 网友评论0条文字大小:【大】【中】【小】评分等级:09.试述气焊、气割操作安全技术要点。

1)每个氧气减压器和乙炔减压器上只允许接一把焊炬和一把割炬。

2)氧气胶管和乙炔胶管必须区分:根据焊接切割安全标准(GB9448-88)的规定,氧气管为黑色;乙炔管为红色,不得换用。

3)操作前,应检查氧气管、乙炔管与焊炬或割炬的连接处是否有漏气现象,并检查焊嘴或割嘴有无堵塞现象。

4)气焊或气割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强氧化物或有毒物的各种容器、管道、设备时,必须经过彻底清洗干净后,方可进行作业。

5)在狭窄和通风不良的地沟、坑道、管道、容器、半封闭地段等处进行气焊、气割作业时,应在地面上进行测试焊炬或割炬的混合气,并点好炎,禁止在工作地点调试和点火,焊炬或割炬都应随人进出。

6)在封闭容器、罐、桶、舱室中气焊、气割时,应先打开焊、割上述工作物的孔、洞,使其内部空气流通,以防止气焊(割)工中毒、烫伤,必要时应有专人监护。

工作暂停和完毕时,焊炬、割炬和胶管都应随人进出,禁止放在工作地点。

7)在带压力或电压的或同时带有压力、电压的容器、罐、柜、管道上,禁止进行气焊、气割工作。

必须先释放压力,切断气源和电源后,才能工作。

8)登高焊、割作业时,应根据高度和环境条件,定出危险区的范围,禁止在下及危险区内存放可燃、易爆物品和停留人员。

9)气焊工、气割工必须穿戴规定的工作服、手套和护目镜。

10)气焊工、气割工在高处应备有梯子、工作平台、安全带、安全帽、工具袋等完好的工具和防护用品。

①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切割金属材料时,可能发生爆炸,应有防止火花喷射造成烫伤的措施。

②对悬挂在起重机吊钩上的工件和设备,禁止气焊和气割。

③露天遇有六级大风或下雨时,应停止气焊、气割工作。

④当气焊发生回火时,必须立即先关闭乙炔调节阀,然后再关闭气气调节阀。

当气割遇到回火时,应先关闭切割氧调节阀,然后再关闭乙炔和氧气调节阀。

⑤乙炔胶管或乙炔瓶的减压阀燃烧爆炸时,应立即关闭乙炔瓶或乙炔发生器的总阀门。

⑥氧气胶管爆炸燃烧时,应立即关闭氧气瓶总阀门。

⑦气焊或气割工作结束后,应将氧气瓶阀和乙炔瓶阀关紧,再将减压器的调节螺钉拧松。

10.如何进行易燃、易爆、有毒容器的焊割作业。

在这类环境中进行焊割作业前,必须对容器进行置换和清洗作业。

(1)置换作业焊割以前,用惰性气体(N2、CO2)、水蒸气或水将设备、容器、管道内的易燃、易爆气体(蒸汽),有害、有毒气态介质全部置换出来,这种作业称为置换作业。

置换用惰性气体的安全要求见表4。

表4 置换用惰性气体安全要求置换作业前,应卸掉设备内的余液、余压,用水作置换介质时,应将系统注满,确认没有死角时为止。

置换系统和生产系统的连接处,除关死阀门外,还必须彻底切断气、液的来源。

置换时和置换后要打开放空阀和大气相通的所有盖板或阀门。

(2)清洗作业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容易吸附或粘贴在设备、容器或管道的内壁并形成渣垢、粘液或沉淀物,用惰性气体或水置换不掉,有些易燃、易爆、有毒介质还可能吸附在容器、管道的外层保温材料中,焊接前虽经置换或分析合格,但焊割后还会因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呈气态陆续地散发出来,促使设备、容器内气体成分浓度发生变化而导致火灾爆炸或产生中毒事故。

因此在置换作业后,还必须用蒸汽、水或其它介质对设备进行冲洗,以彻底清除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这种方法称为清洗作业。

酸性容器、管道器壁上的污垢、粘稠物和残酸等要用木质、铝质或含铜70%以下的刀子刮除。

油类设备、管道的清洗可用NaOH(火碱)进行,也可以通入水蒸气进行热态吹扫。

盛装其它介质的设备、管道,可以根据器壁积垢或残渣的性质,采用酸性或碱性溶液反复清洗。

11.试述焊割作业时常用的灭火措施。

1)电石桶、电石库等着火时,只能用干砂、干粉灭火器和CO2灭火器扑救。

2)乙炔发生器着火时,要先关闭出气管阀门停止供气,并使电石与水停止接触,只能用CO2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救。

3)氧气瓶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总阀门,停止供氧,使火自行熄灭。

常用灭火器性能及使用方法见表5。

表5 灭火器性能及使用方法12.试述弧焊作业时高频电磁场的来源及防护。

钨极氩弧焊、等离子弧焊和电子束焊均需采用高频振荡器激发引弧,所以在引弧瞬间有高频电磁场存在,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电磁场强度达110A/m,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0A/m)5倍多,人体长期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神经衰减,表现为头昏、乏力、消瘦、血压下降等症状。

防护高频电磁场的措施:1)焊件良好接地,这样可降低焊把对地的脉冲高频电位,从而减少电磁辐射强度。

接地点与焊枪越近,效果越好。

2)正确选择振荡频率,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引弧振荡频率,试验表明,引弧频率在20~60kHz时,引弧性能稳定可靠,产生的高频电磁场很弱。

3)减少高频电的作用时间,可用延时继电器将高频振荡回路在引弧后的瞬间切断,使高频振荡器处于断续工作状态。

4)降低作业现场的温度、湿度,利用加强通风降温,控制作业场所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电磁场对肌体的辐射影响。

5)加强屏蔽,对焊钳和传输线进行屏蔽,以减少人体附近空间的磁场强度。

6)保证良好绝缘。

高频回路及高压电路的绝缘应有足够的抗强度,不能漏电。

根据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要求,当振荡频率大于100kHz时需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焊工在每天8h工作周期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小于0.1W/kg。

在目前应用的焊接方法中,只有电子束需采取措施来进行高频防护。

13.试述弧焊作业中放射性伤害的来源及防护。

弧焊作业中的放射性伤害,主要来自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的钍放射性污染和电子束焊的X射线,一般焊接环境中放射性污染都远低于卫生标准,因而造成的污染并不严重。

由于钍进入人体内不易排出,长期积蓄体内,可引起放射性疾病。

特别是在容器内施焊及打磨钍钨棒时,周围空气放射性污染可达到或超过卫生标准。

因此,对氩弧焊、等离子弧焊等少数几种焊接方法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钍进入体内。

防护放射性伤害的措施:1)钍钨棒应放在专用的贮存箱内,大量存放时,贮存箱必须用铅或铁等金属材料制作,并安装排气管,及时将氡、放射气排出室外。

2)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防止钍钨极的过量烧损。

如钨极氩弧焊焊接钢时,需采用直流正接。

3)采用密闭罩施焊时,不应打开罩体;手工操作时最好戴送风头盔。

4)应备有专门打磨钍钨棒的砂轮,砂轮机必须安装除尘设备。

打磨时,操作人员应穿专用工作服,戴专用口罩,钍钨棒应沾水后磨削,不用手直接接触。

工作地点应定期作湿式清扫,钍尘要集中深埋处理。

5)选用仅含微量放射性元素的材料,如铈钨、锆钨来代替钍钨用以制作电极。

14.试述弧焊作业时臭氧(O3)的来源及防护。

氩弧焊、等离子弧焊及等离子弧切割作业时,在灶接惰性保护气体的周围会产生大量臭氧(O3),见图5。

较多的臭氧(O3),是因弧区温度高和紫外线辐射强烈而产生。

氩弧焊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是手弧焊的5~30倍;特别是当采用较大的焊接电流时,紫外线的强度更大,因此焊接区实测的臭氧(O3)浓度比最高容许浓度高出很多倍。

各种氩弧焊方法的臭氧(O3)浓度见表6。

等离子弧喷焊时焊接电流对臭氧(O3)浓度的影响,见表7。

表6 各种氩弧焊方法的臭氧(O3)浓度防护臭氧的首要措施是加强焊接区域的通风,其次可在氩气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 3%的一氧化氮,可使臭氧的发生量降低90%,西欧称此种混合气为MiSOn气体,已被推广使用。

表7 等离子弧喷焊时焊接电流对臭氧(O3)浓度的影响15.试述水下弧焊的致险因素及安全措施。

水下弧焊的主要致险因素是触电,其危险程度比陆地上更大。

防止水下弧焊触电的安全措施:1)水下弧焊一律采用直流电源,禁止使用交流电源。

由于水的冷却作用和较高的压力,水下引弧所需的电压较陆上高,因此焊机应具有较高的空载电压。

2)潜水焊工必须戴干燥的绝缘手套和穿戴干式潜水服,工作时,电流一旦接通,切勿背向焊件的接地点,把自己置于接地点之间,而应面向接地点,把工作点置于自身与接地点之间,这样才可避免潜水盔与金属用具受到电解作用而损坏,焊工任何时候都不能使自身成为电路的一部分。

3)供电电缆上应装带有保护外壳的双极单投匣刀。

工作前,当焊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始可用话筒通知合闸。

更换焊条和工作完毕时,必须先发出拉闸信号,确认已经切断电源后,方可去掉残余的焊条头。

4)采用电弧与氧气相结合的水下电-氧切割时,使用的特殊专用割炬应具有良好的绝缘与防水性。

回火保险器要设置在割炬内部或连接在割炬与供气管之间,水下动力电缆与氧气管要卡在一起,每隔1m加一道卡子。

16.试述水下气割的致险因素及安全措施。

水下气割的致险因素:1)爆炸。

当被割构件内可能存在化学危险品、切割未经安全处理的燃料容器与管道,以及气割过程中会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时,具有爆炸的危险。

2)灼烫。

气割时溅落的白灼金属物会灼烫人体。

3)物体打击。

水下结构件倒塌坠落,伤害人体。

水下气割的安全措施:1)气割工在操作前应了解工件的结构,清除其内部的可燃、易爆物质。

2)水下气割时,割缝应自上而下,避免明火引起爆炸。

3)必须在供气总管处安装回火保险器,在割炬柄与供气管之间安装防爆阀,以防回火引起爆炸。

4)禁止气割工在悬浮状态下进行切割,以免身体失去平衡。

5)割炬应在水下点燃,换气瓶时应将割炬熄灭,换好后再点燃,以避免发生回火。

6)经常注意气瓶压力调节器是否能将气体压送到需要的深度,并供应足够的气量。

减压器、气阀、软管不得沾上油污。

7)气割工入水后,在其工作点的水面上,相当于水深的半径区域内,禁止同时进行其它作业。

气割工应备有话筒,以便随时同水面上取得联系。

8)工作时不得将割炬放在泥地上,以防割嘴被泥沙堵塞。

每日工作完毕要用淡水冲洗割炬并凉干。

9)气割工应随时注意保证供呼吸的气管完好,同时应避免仰割或在自己头顶上切割。

10)水下气割工作应由受过专门训练、持有进行此类工作许可证的人员进行。

此外,当进行水下气割工作时,还必须遵守潜水工作的一切规定。

17.如何进行三顶(顶水、顶气、顶油)焊接操作。

一些盛水、油及充气的容器或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放水(气、油)或放不净,要求焊工能在顶水、顶气、顶油的条件下对容器或管道泄漏处进行焊补,这种作业称为三顶操作。

三顶操作与正常施焊不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操作难度,在实际作业中应遵守下列规则:1)对带油、带气的容器或管道,焊补前首先要弄清楚内部盛装的是什么油类,充的是什么气。

如果是充满或残存易爆、易燃油、气(如汽油、丙酮、氢气、乙炔等)的容器,绝不允许进行三顶焊补,焊补前一定要进行置换和清洗作业(见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