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外文明及文明交流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鹤壁一模)2018年4月13日下午,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
外交部部长王毅出席并发表讲话:“……今天的主角是中原大省——河南。
……历史上的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那么,下列不属于河南的是()
2.(2018河南安阳一模)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商代手工业发展
B.商代文化繁荣
C.西周建筑业发展
D.西周文化发展
3.(2018河南安阳二模)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中外文化交流
B.中国文化外传
C.佛教传播与交流
D.亚欧的和平交流
4.(2018河南郑州二模)下列三张图片中的内容共同反映了我国宋代()
A.城市的快速发展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对外交往的频繁
D.市民文化的丰富
5.(2018河南焦作一模)观察下面3幅图片,它们的共同反映了()
A.古代建筑的典范
B.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C.中原文明的辉煌
D.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6.(2018河南洛阳一模)下列世界遗产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2017河南郑州二模)关于下面两个作品描述最准确的是()
A.两者都为服务帝王而作
B.两者内容都能反映北宋的社会面貌
C.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D.两部作品描述的主体都是市民阶层
8.(2017河南安阳一模)关于下面四件青铜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B.反映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高超
C.显示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
D.是研究古代政治的重要史料
9.(2017河南信阳二模)下列河南文化遗址中能够体现儒、释、道的是哪一处()
A.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B.安阳殷墟
C.龙门石窟
D.郑州商城遗址
10.(2019河南中考)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A.华夏音韵,源远流长
B.丝竹之音,绵绵不绝
C.中原文明,历史悠久
D.钟磬之声,悠悠千年
11.(2019河南中考)“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这描述的是秦朝()
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
B.幅员辽阔的疆域
C.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D.巩固统一的举措
12.(2019河南安阳一模)以下三幅图共同反映了()
A.中国向西方学习
B.中国文化向外传播
C.中国古代对外交通发达
D.中外友好交往
13.(2018河南中考)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事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14.(2017河南中考)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15.(2016河南中考)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二、非选择题
16.(2019河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洛阳出土的
侍从陶俑
材料一
该陶俑着北朝时期流行的裤褶装,已然不是北方民族原有的袖口、裤口紧窄的裤褶装了。
此服饰向中原地区的传统习惯靠拢,形成了汉式风格的广袖、大口裤形式。
这种服饰风格打破了秦汉以来流行的以“上衣下裳”为主流的服饰制度,逐渐向“上衣下裤”转变。
希腊雕塑
《掷铁饼者》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后期,奥林匹亚广场上挤满了“不朽的年轻人”,这是
胜利者的雕像,他们被视为英雄,为艺术家提供了研究人类形体的机会。
树立胜利者的雕像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一种风气,体育训练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希腊雕塑的影响最为深远。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两幅图片中的艺术品有什么共同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们分别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古代希腊民族的什么特征?(4分)
(2)请再举一例我国古代类似的艺术作品。
(1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明清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繁荣时期,这时的戏曲多为反映忠孝节义的美德故事,扎根人民生活,并形成了多样的剧种和流派。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群众性的节日歌舞和祭祀活动,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形式。
悲剧主要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寄寓了剧作家的政治主张;喜剧取材于日常生活,多为政治和社会讽刺剧。
观看戏剧是古希腊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1)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的相同之处。
(3分)
(2)请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戏曲剧种一例。
你能为戏曲文化的传承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2分)
18.(2018河南洛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构成中国内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它由表示意义和物体的汉字组成。
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
——《全球通史》材料二
(1)材料一提到的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是什么?材料一强调了汉字的什么作用?(2分)
(2)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这和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内容有何联系?(1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的演变趋势和书写材料的变化趋势分别有什么特点。
(2分)
专题一中外文明及文明交流
一、选择题
1.B2A。
3.B4.C5.D6.C7.C8.A9.A10.D11.D12B
13.B14.A15.B
二、非选择题
16.(1)有助于东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有助于东西方社会习俗的研究;有助于东西方价值观念的研究。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特征:材料一的陶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材料二的雕塑体现了古代希腊民族的竞技精神和英雄情结。
(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秦俑;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17.答案(1)都有专门的演出场所;都起源于原始的歌舞活动;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京剧;豫剧;昆曲;黄梅戏;秦腔;等。
(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参观戏曲博物馆;积极参加戏曲社团;出板报宣传戏曲;等。
(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18.答案(1)甲骨文;(1分)汉字成为维系中国统一的纽带。
(1分,意思相近即可)
(2)造纸术的改进,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
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1分,意思相近即可)
(3)汉字越来越规范和简便。
(1分,言之成理即可)书写材料越来越方便和普及。
(1分,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