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安徽高考理综试卷及详细答案解释

2014年安徽高考理综试卷及详细答案解释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及详细答案解释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 64 Ca 40 Al 27 Cl 35.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胞吞和胞吐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特点B.只有协助扩散需要载体C.只有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只有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2.下列实验中,既需要使用显微镜,也需要染色剂染色的是()A.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B.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3. 在二倍体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双亲通过生殖细胞分别向子代传递了()A.双亲的遗传性状B.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中全部的染色体C.细胞中的全部DNA D.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DNA→mRNA→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B.转录和翻译过程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相同C.一种密码子可以与多种反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转录时D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5.假设你流落荒岛,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下列哪种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时间来等待救援?()A.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肉B.先吃鸡,然后吃玉米,减少鸡的能量消耗C.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蛋D.玉米只用来喂鸡,每天吃鸡蛋6.右图表示两种不同抗原刺激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强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免疫强度增强主要是由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引起的B.参与图中免疫反应的细胞都起源于胸腺,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C.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所以首次注射B抗原免疫强度弱于二次注射A抗原D.不同记忆细胞记忆的时间不同,所以有些疫苗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能力7.具有一定化学素养的公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就比较容易识破某些据有“噱头”性质的广告宣传或不合实际甚至具有欺诈性的宣传,下列有关媒体的报道无错误的是()A.“白雪牌”漂粉精可令所有有色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B.这种物质具有神奇的功能,将少量的该物质加入水中可以使水大量地转化为汽油C.灾后防疫部门利用明矾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杀菌,从而解决了灾民饮水安全问题D. 该科研机构改进了一种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的新工艺8. 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肯定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A.C3H6与C5H10 B.C3H8与C5H12C.C4H6与C5H8D.C2H2与C6H69.对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B.能发生碱性水解,1mol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消耗8molNaOHC.与稀H2SO4共热,生成两种有机物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4H10O910.已知:25°C时,K sp[Mg(OH)2]=5.61×10-12,K sp[MgF2]=7.42×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5°C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C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氨水中的K sp比在20mL 0.01mol/L NH4Cl溶液中的K sp小D.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11.a mol Cu与含b mol 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b-2a) mol B.4 b mol C.3 a mol D.2 a mol12.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量取15.00 mL NaOH溶液B.定容C.电解制Cl2和H2D.高温加热石灰石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氢氟酸与石灰水反应:O H OH H 2=+-+B .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O H BaSO OH Ba SO H 24224+↓=+++-+-+C .硫酸氢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CO 32-+2H +=CO 2↑+H 2OD .少量NaHCO 3溶液和足量Ba (OH )2溶液混合:OH CO BaCO HCO OH Ba 223332222++↓=++---+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将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圆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基上,第l 、2块间的接触面是竖直的,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间所夹的圆心角均为30︒。

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 1和第1、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 2的大小之比为 ( )A .1∶2B .3∶2C .3∶3D .3∶115.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速度为v 、位移为x 、所受合外力为F 。

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某物理量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t =0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 BC D16.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C 倾角为θ ,质量均为m 的两物块A 、B 一起以某一初速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已知物块A 上表面是水平的,则在该减速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A 受到B 的摩擦力水平向右B .物块B 受到A 的支持力不做功C .物块B 的机械能不变D .两物块A 、B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θcos θ17.某载人宇宙飞船在距地面高度约为4200km 的赤道上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与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同向运动,每当二者相距最近时,宇宙飞船就向同步卫星发射信号,然后再由同步卫星将信号发送到地面接收站。

若某时刻二者相距最远,从该时刻开始,在一昼夜1 32 4 6 x /m O t /s1 -12 4 v /(m·s -1)O t /s 1 -12 4 6 a /(m·s -2) O t /s 1 -1 2 4 6 F /N O t /s 1 -12 4 6 13 5的时间内,接收站共接收到信号的次数为(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 ,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约为36000km ) ( )A .4次B .6次C .7次D .8次18.两个点电荷Q 1、Q 2固定于x 轴上,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足够远处沿x 轴负方向移近Q 2(位于坐标原点O )过程中,试探电荷的电势能E p 随位置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M 点电势为零,N 点场强为零B .M 点场强为零,N 点电势为零C .Q 1带负电,Q 2带正电,且Q 2电荷量较小D .Q 1带正电,Q 2带负电,且Q 2电荷量较小19.如图所示,50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 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 =2/10T 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S =0.5m 2,线框电阻不计。

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 ′以角速度ω=200 rad/s 匀速转动, 并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入一只“220V ,60W”灯泡,且灯泡正常发光,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性面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B .线框中产生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为5002VC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5∶11D .允许变压器输出的最大功率为5 000W2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通过轻质弹簧连接的物块A 和B ,C 为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开始用变力F 沿斜面向上拉动物块A 使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 物块B 刚要离开挡板,已知物块的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

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F 的最小值为22sin 4kt g m θ B .力F 的最大值为241sin ktm mg +θ C .物块A 的位移为kmg θsin D .力F 做的功为k g m θ222sin 2 21.如图所示,宽度为l 的有界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

闭合等腰直角三角形导线框abc 位于纸面内,直角边ab 水平且长为2l ,线框总电阻为R 。

规定沿abca 方向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

导线框以速度v 匀速向右穿过磁场的过程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是( )A B C D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22.(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低压的交流电源上(频率为f ),从实验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

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与起始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

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1)从起始点O开始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 p=____________,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E k=____________。

(2)根据题设条件,还可利用重锤下落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

经过计算可知,测量值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要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