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生书法欣赏教学小学生书法教育应是较高级的开放性教学。
多少年来,人们总十分希望在知识、情操、思维等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书法教育是有此功能和目标的。
只有高瞻远嘱地认识到这一点,书法教育的意义才能凸现出来,书法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自然而然的实实在在的被认识和尊重,书法教育才会突飞猛进,书法教育成果才会层出无穷,才能适应现代素质的新形势,使传统艺术继续发扬光大.当今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各种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教学成果层出无穷。
然而,对于当前的小学生书法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因为书法教学比美术教学要抽象、枯澡得多。
面对的是理解能力不是很强而又缺泛耐性的儿童,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
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和成绩的确不易,与其它学科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小学生的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们除了思想认识的问题外,应努力探讨书法教学自身特有的规律,使其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我们看到,书法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并形成一套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取法乎上、临摹入手”。
这一教学手段,在我们中华大地几千年来一直保持沿用,并发扬光大。
然而,这种照搬照套的教学方法容易形成桎梏和框框,束缚了小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类字帖、法度严谨、用笔精致、入门难度大,学生容易散失学习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书法学习能力呢?书法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立足于美育,即培养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敏感,体验及对书法艺术美的创造热情和表现能力。
因此,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就应特别注意学生兴趣的转移和发展。
其次要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两点是一种潜在力量和内在动机,它存在于学生的深层心理,教师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进行耐心引导和说教,切不可急于求成。
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习字兴趣和冲动,使他们有足够的热情投入书法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训练:1、对笔的体验训练。
它大体包括中锋、侧锋、铺锋及提、按、顿、挫转折等,让学生在自由的笔墨运行中逐步体悟不同用笔方法所能产生的各种效果。
2、线条的体验训练。
线条是书法的生命,它有长短、粗细、浓淡、枯湿等外形,在训练的过程中,绝不等用于传统的临摹,完全可以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手中的笔墨挥运,自由地去体验、理解,并达到体悟于心。
具体的做法是:出示几种不同线条,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再进行训练。
3、速度的训练。
速度的差异,可以给我们带来轻盈、快捷和沉重、缓滞的不同感觉,它渗透到每一个笔画中去,还应让学生体会到速度的关系与线条的力度,枯涩苍润等质感的关系。
4、空间关系的体念训练。
即是让学生对线条的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线条的横、直、斜的排叠与相互穿插,而形成不同的空间分割,让学生逐渐脱离因习惯而对汉字字形所形成的僵化认识,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对书法的抽象空间意识。
1、传承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虽然计算机的普及突飞猛进,学生也或多或少尝到了用电脑打字的甜头,那就是快速,易认。
但在生活中也时时处处能感受到用电脑所无法替代的时候,教师应根据这一契机,灌输手写体的优势和实用价值。
让书写成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记记日记,写写便条,练练手感,这都脱离不了手写。
在面对电脑冲击的时候,我们更要有毅力有恒心去练一手好字,学生通过观察临摹和欣赏我国历代书法名家的碑帖,于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以此提高审美意识和能力,领悟、这不但是为了提升自己修养,更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
2、注重方法指导(1)“选”,即选帖,选字。
练字总是从临帖开始的,小学生宜从楷书学起,选择的字帖需做到点画应规入矩,字形平稳严整。
(2)“读”,即对字进行观察、揣摩。
“读”字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但重要的是“授之以法”,使学生能对字的造型予以初步的观察、分析、领会。
可用“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去“读”,首先对字要有一个总的印象,是长是扁,是大是小,然后由整体到部分,分析字的偏旁结构,笔顺笔划的长短、粗细,乃至每个笔划起、运、收笔的占格位置或角度;最后总起来重新发现字的突出特点或容易偏差的地方,真正做到“目视,指划,心记。
”(3)“摹”,即印字。
用透明程度较好的白纸覆盖在范字或字模上仔细描写,好比手把手教字,力求学生做到一丝不苟,沉心静气,求质求量,手摹心记。
(4)“临”,即对照着去写,应包括对临和背临两个步骤。
对临,这里边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即由帖上的字通过自己的眼、手、心,变成努力所接近的帖上的字,但只有在“读全、读准、读熟”、并有一定时间摹写训练的基础上,写得才越像,效果才越好,掌握得才越快。
“临”时应注意做到:临与写的大小相当,字占田字格以八分满为宜;先整体后部分;自查自纠,对比校正,养成习惯。
毛笔字则需严要求,宁精勿滥,点画应准确精到,结构合理得体,反复性训练,方式方法力求灵活,并做到因材施教,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为主,也要突出对领会接受较快、感受力较为敏锐的学生的重点培养。
(5)“评”,是检查写字效果的重要一环,包括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议、改,教师可让学生到黑板上去写,面对全体同学进行评点,指出得失,示范正确写法,做到以点带面,也可以在投影上书写,学生先看后写,而后师生共同评议,让学生能积极地思考,热情地参与,并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做到活学活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会写毛笔字及楷书钢笔字,逐步培养学生快写的能力;书写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阶梯性和延续性,它由书写的认识、书写的态度、书写的方法和书写的活动构成。
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必须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中进行,以点带面,把要求逐步提升,学生才能保持书写的兴趣。
4、营造书香氛围,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教师应开展多样化书写活动,保持学生书写的兴趣。
语文教学强调在情景中学,写的教学也要在情境中进行。
把音,形,意,境有机地整合到书的教学中来。
如教师应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写的积极性。
实践中我们开展了星级书写评比活动,学生的抄写本,作业本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得星,并定期评出五星级书写嘉宾。
开展书法竞赛,定期在宣传栏展出优秀作品。
这样,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书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书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长期培养,需要学生长期积累。
论硬笔书法教学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硬笔书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向前发展,硬笔书法教育也随之而产生。
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全国硬笔书法教学大纲,加之各地区文化底蕴和文化发展的不同,教师本人的硬笔书法水平高低和对硬笔书法的理解不同.各地区乃至每个教师的硬笔书法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导致所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
本文试图以硬笔书法的艺术化发展为目的,而对硬笔书法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促进我国硬笔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己之见,局限难免,恳请诸方家以正之。
首先,硬笔书法教育需要高素质的硬笔书法教师队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名合格的硬笔书法教师首先应当是一名品德高尚的人,只有这样,他才会有道可传。
书法在我国古代称为书学,是一门独立的学问,但它却涉及几乎所有文科的知识,并与美术、音乐等姊妹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一名书法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修养。
就书法本身而言,单单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书法教师对书法发展史、书法美学、书法创作、书法欣赏、文字学等等,都应有很高的水平,否则便会传之无道。
如果每一名硬笔书法教师都能做到有道可传,传之有道,那么,我国的硬笔书法教育会发展得更加迅速。
第二.教学安排要合理。
当前,硬笔书法教学的主要方式为业余教学,主要的教学对象为中小学生,尤以小学生居多。
因为小学生年龄偏低,对书法又不了解,领悟能力也不很强,因此,不适宜开始就临古代碑帖,而应使用适合初学入门的基础教材,初级教材可以因地区而异,既可选择适合本地区教学的某一硬笔书法名家编著的教材也可使用自己编著的教材。
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则要辅导学生临习古代碑帖。
在书体的安排上,则要先学楷书或隶书,再学行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开设篆书或草书等课程。
在教学进度上,要有计划地安排敦程,应设立基础班,临帖班、提高班等等,每班的学习时间为一年左右。
基础班主要以楷书的基本技法、常见的结体规则等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技法和结体规则并运用它们进行有目的的硬笔楷书训练。
临帖班可分为楷书班、隶书班和行书班等,每人选定一种书体进行系统临习,注重风格继承训练,要做到既能人帖又能出帖。
提高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定多种书体进行广博练习,打破单一练习的局限,提高学生的欣赏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见识和修养,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对书法的理解,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技法练习要精到。
任何艺术种类,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表达形式硬笔书法也是一样的.它通过硬笔来写出具有不同质感的丰富多变的点画线条及它们的空间分布来表述自己的语言。
关于笔法与结构历来都非常重视,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顺便有“书法以用笔为上,结构亦须用工”的著名论述,启功先生更有“用笔何如结字难的诗句”。
就书法本身而浅议在小学开设书法课的重要性一、观察能力训练《书谱》中有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是说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
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创造能力。
在书法课的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位置、结构搭配等。
运用多媒体可对汉字的各个组件进行分解,再组合,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间架结构。
这种直观的观察,分散了观察的难点,提高了学生对汉字的造型能力及感悟能力。
二、记忆能力训练写字课学习中要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因为记忆力训练有助于学生记住旧知识,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能解决新问题。
所以说书法课训练学生记忆力,有助于创造能力的提高。
通过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写出美观的汉字,同时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另外,加强学生的日常练习,是提高和培养他们造型能力、记忆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思维能力的训练运用多媒体,将一幅优秀的作品和一幅劣质作品一同出示,或是将两个字动态演示,这种经常性的进行的对比练习,能极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意让学生多进行一些背临、意临的练习,让他们找出存在的差距,发挥他们的悟性和创造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不无裨益的。
四、动手实践能力训练没有书写练习的书法教学是纸上谈兵。
在书法教学中创作是最终目的。
教师讲的知识、技能,学生必须通过书写训练才能理解、记住,思维训练也必须在书写训练的尝试实践中进行。
而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学生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