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汤阴职教中心)
一、调研的目的
为了做好示范校的建设,我校制定了国家示范校建设的整体目标:要把学校建成为一所规模适度,办学理念先进,专业特色明显,管理科学规范,人才培养水平较高,中职教育特色鲜明,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要把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为全国的示范专业,首先要把握市场用人需求。
通过调研和收集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为我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
通过走出去与企业进行交谈,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和其他学校专业的建设情况,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为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是本次调研的目的。
二、调研的过程
(一)成立调研小组
我校专门成立了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调研工作组,赵思政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任专业建设调研组组长,成员由肖玉海、冯建国、王海民、李波、卢明、李玉芹、李银锁、张梅贤、李国幸等构
成。
由组长统一领导,制定详细的企业调研和学校调研的计划,分步实施,每次企业调研不少于两人参加。
(二)调研策划
1、调研时间:2011年5月――2011年6月。
2、调研对象的选取
为了顺利完成本次调研任务,制定了调研计划,对调研的对象进行了选取。
汤阴县畜牧局,安阳市顺好运养殖有限公司、汤阴县爱农牧业有限公司、汤阴县福旺农牧有限公司等养猪企业,汤阴县全达家禽育种有限责任公司、汤阴县腾飞养殖专业合作社、汤阴县华豫食品有限公司、汤阴县中翔食品有限公司等家禽饲养企业,中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草食家畜企业,安阳市永富饲料有限公司、汤阴县益农饲料有限公司、汤阴县富康(富之源)饲料有限公司等饲料生产企业,
3、调研项目
调研的具体内容有:
(1)调研企业的性质、员工数量、产值、利税情况;
(2)企业主要岗位(工种)的设置情况,一线技术性岗位(工种)主要有哪些;
(3)企业对各岗位(工种)的标准要求(学历、技术);
(4)企业最近三年的用工情况(需求数量、对各工种(岗位)需求情况、用工来源、用工形式);
(5)企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要求情况,是否要求持证上岗;
(6)企业的发展前景情况,该行业的发展前景情况;
(7)企业是否有合作办学,主要的合作形式;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要求(是否需要、合作的方式等);
(8)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是否愿意接收、安排的方式、实习的内容、管理方式,对顶岗实习的要求等),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好采取的方式;
(9)对学校教学有哪些建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实习、教学设备要求等)
通过实地调研,与企业业务部门领导座谈,根据问卷内容,进行现场交流,尊重及了解对方,能很快切入主题,顺利完成拜访任务,并记录下企业的问题与意见。
三、调研的主要情况及分析
通过对汤阴县畜牧局的调研我们了解到,汤阴县是一个农业县,辖10个乡镇场、141个村,46多万人口,农区养殖业比较发达,尤其是牛、羊、猪育肥、蛋禽养殖,活畜、禽蛋交易十分活跃,每年通过本县调出的牲畜超过20万头、家禽100万只、禽蛋1万余吨,2008年畜牧业总产值达1.5亿,占大农业的比重达43%,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214.7元。
全县存栏猪、奶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38 875头、2190头、9815只、.46万只,养殖专业户2621户,每日产生畜禽粪尿等污染物约400吨。
我县的养殖业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技术化服务之路,形成了任国、古贤、菜园镇的万头猪场;瓦岗乡为主的奶
牛养殖小区;韩庄乡蛋鸡养殖小区。
同时还推行了品种良种化、服务及时化、执法程序化,开展了1个基地和3个体系建设,即商品、畜、禽的生产基地,执法监测体系、科技推广体系、防疫体系的建设。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了解到,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畜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汤阴县职教中心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吃香。
多数学生上岗不久便成为技术骨干、车间主任、副场长、副经理,在畜牧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一部分同学被县、乡两级兽医院(站)聘用为门诊医生、业务负责人,也有一部分同学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办兽医门诊、人工授精站、兽药饲料站、养猪场、养鸡场等。
为农村畜牧业发展做出贡献。
但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认识上、政策上、条件上、运行中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必须完善。
一是拓宽企业在学校办班的规模,不仅在专业上要拓展,在规模上要扩大,加大定向培养,“订单式”教育力度。
二是完善“企业班”的管理,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要不断探索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有效方法和分阶段完成学业的学分制。
三是要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教学手段,使其能茁壮成长。
四是精心打造品牌,融入职业教育大环境,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化、国际化,在培养人才的规格上与国际接轨。
通过对上述单位的调研结果,我们进行分析总结后发现,在我国,现代畜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正在加快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步伐,畜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其研究对象涵盖畜禽生产、动物检疫检验、兽药生产与营
销、饲料生产与营销、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等产业链的多个领域,尤其面向都市的“宠物经济”和关注健康、关注食品安全的畜产品质量管理等专业,更是火热异常、社会亟需。
企业对我们专业的要求是:
1.畜牧兽医人员应有的职业素质
要求各行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促进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努力保证畜产品有效供给。
思想品德好,遵纪守法;责任感和事业性强,服务态度良好;熟悉本专业技术业务和有关法律法规;在本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技术威望,能解决基层提出的本专业生产技术问题和要求。
现代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及科技含量的增加,对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直接使用技术娴熟的人才作为自己的首选,尤其是需要“一专多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畜牧兽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进行重新定位,要以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
2.建立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
现代的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行业的参与,企业行业也离不开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办学,是实行工学结合,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也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各自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
3.以集团化合作办学为主,联合多家企业参与,形式多样。
专业应与企业合作,学校向企业提供培训场地,职业技能鉴定,智力和技术咨询及培训服务,同时企业提供实训设备与一线技术人员,做到人、财物双向流动与合作,拓展合作领域。
要求与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定向培养学生,实行订单教育。
4.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应始终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扎实操作技能从事一线生产,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打破了传统的“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授模式,推行案例教学法与模块实训教学法。
5. 探索工学结合新模式。
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除开设订单班外,应尝试开设专业技能培训班,长短结合、适时办班,在工学结合的广度上有了新的拓展。
四、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的改革方向
一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靠市场和企业需求,瞄准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岗位链。
二是以课程设置为核心,和企业共同设立课程改革指导小组,设计和规划课程设置,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既体现了国家规定的专业课的共性,又体现了我专业的特色。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聘请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或企业技师到学校任教,或者直接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上课或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强化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跟班实践的制度,增强教师“双师型”素质。
四是以实训基地为保障,与企业共建共享。
实训基地基本以企业为主,创建了融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于一体,多功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是以教材改革为抓手,借助企业之力,开发编写具有职业和企业岗位特点的教材,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学科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吸收企业新技术、新方法,体现模块化、直观性。
六是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全面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和单元模块实验。
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感知体验、教学训练、岗位实习、顶岗实践,实现与企业“0”距离对接。
采取工学交替、工学并行、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
七是以企业评价为导向,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单一评价模式,以市场、企业、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检验办学水平。
八是以学生成才为目的,在校企合作中,强化精神文化的相互认同和渗透,学生体验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内涵,这种教育效果是校园内不能达到的。
2102年9月10日
管理模式、评估方式改革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汤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