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浙江师范大学 胡楚晗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课
本课重点知识
1.三元里抗英
2.黄海海战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按时间顺序
三元里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 抵抗日本侵略
政府官兵 英勇抗敌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海海战
三元里抗英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课后练习
2.梁启超指出:“吾国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 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 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 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 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 ) A.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 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D.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总结升华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有哪些反侵略活动?
它们有何意义?
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所形成的
强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使中国沦
为殖民地的梦想。(见课前提示)
课后练习
1.光绪帝曾赞扬照片中的人物:“此日漫挥天下
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据此判断照片中的人物 是( B ) A.左宗棠 B.邓世昌 C.聂士成 D.丁汝昌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终结果)
(4)地位: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中日海军在此战中的战术和指挥的实践,对世界近代
海军的装备发展及海战理论等,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黄海海
战是海军发展到铁甲舰时代后的一次大规模海上舰队决战, 颇受世界各国海军人士的重视。
黄海海战 平壤
丰岛
定 远 舰
三元里人民缴获的英军军服和武器
三元里抗英
原因: (1)英军入侵 (2)清政府卑躬屈膝,腐败无能 (3)中国人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和 内在的民族反抗精神
3.意义:(第一次 大规模 自发)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 自发的大 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元里人民纪念碑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军 民
人民群众 自发组织
第一 部分
三元里前声若雷
三元里抗英
【导火线】 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 经过:三元里人民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痛击英国侵略军 „„人民发出《申谕英夷告示》„„
黑底 牙边 三连星旗
“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三元里人民抗英用过的武器
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斗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时间:1895年5月—10月 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 澎湖列岛给日本 经过:(地点、人物、军队) 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 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 在新竹……大甲溪……
结果: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支持,台湾全 部沦陷
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 上写下了光辉一页。(直到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所选的例子典型,反映的反侵略斗争精神有 其特定含义
• 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 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 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爱国军
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 义和团反帝运动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 强进行不屈斗争的壮丽诗篇。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和力强徒催。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近代·张唯屏《三元里》
第二 部分
黄海海战壮军威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大陆政策
辽东战役
黄海海战
平壤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海战
谢谢大家!
吉 野 号
镇 远 舰
第三 部分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春愁
丘逢甲 1896.4.17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
“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 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武装起来的台湾人民
威海海战
丰岛海战
黄海海战
(1)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 途中遭日舰偷袭 (2)经过: (人物、战舰、事迹) “致远”—邓世昌 “靖远”—叶祖珪 “定远”—刘步蟾 “经远”—林永升
丁汝昌
刘步蟾
邓世昌
林永升
叶祖珪
黄海海战
(3)结果:双方互有损失,北洋舰队主力尚存(直接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