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0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0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 • 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 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 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 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
背景解说
李璟即位之初,国势尚且兴旺.但随着北周 的兴起,南唐受到强邻的威胁,国势日下。南唐 保大(李璟年号)十四、十五年,周世宗两次亲 征南唐,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迫使李璟上表削 去帝号,称国主.此时的南唐,已经内外交困。 李璟身当乱世,忧心时局,自己有心兴国,无力 回天,在作品中情思婉转,表现出无限的悲哀, 蕴涵浓厚的忧患意识。这样的悲哀与屈原作《离 骚》时的心情颇有相通之处。
(1)这两句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寄托 深远。 (2)“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写思妇在睡梦中见 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 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 —边关何其遥远。
(3)“玉笙吹彻”为实景,“寒”字写人的内心 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 心情。
诗歌赏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王国维对此二句极为称赞,以为“大有众芳 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王国维为什么称赞 这两句?
•“美人”“迟暮”原指楚王衰老,这儿指 国势衰落。“菡萏香销翠叶残”也是同样的 意思。 •王国维称赞诗人用屈原的笔法,通过香草 美人的描写表达了对国事的深广的忧虑。
分析: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1)“菡萏”“残叶”“西风”等自然景物 “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2) “韶光”的“憔悴”既指美好时节的景 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还指 一度兴旺的国家的衰落。因而,与韶光一同憔 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和国 势衰落的情景。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预习检查:
注音:
1、菡萏:hàn dàn 2、韶光:sháo
词语解释:
1、菡萏:荷花的别名。 2、西风:秋风。 3、韶光:美好的时光。 4、梦回:梦醒。
思 妇 思 远
浣 溪 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 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 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 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 限恨,倚阑干。
分析: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小楼吹笙并没有减少内心的怨恨,从“多少 泪珠无限恨”可见。 (2)“无限恨”包含了伤秋之恨,思夫之恨,家 国之恨。 (3)“倚阑干”不作情语,但蕴藉深沉,为我们 刻画了一个有无限幽怨含泪倚柱的主人公形象; 秋雨绵绵,梦境邈远,玉笙呜咽,含泪倚柱, 构成了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 氛愈加浓烈。
李 璟
浣 溪 沙
学习目标
• 1、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2、理解情景交融、寄托象征的艺术 手法。
简介作者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 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 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 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 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 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 人。
诗句翻译
•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 荷花落尽,荷香消失,翠绿的荷叶也已凋残, 萧索的秋风夹满愁绪吹起在碧绿的水波之 间。 •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 它们跟随着美好的如金年华和人美丽的青 春容颜一起憔悴,令人不堪细看。
•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 细雨中入梦,梦中与在荒凉遥远的边塞的丈 夫相会,可好梦醒来,周围细雨迷蒙,丈 夫依旧远在天涯,多么令人伤感。细雨中 登上小楼,吹笙以思念亲人,可是由于时 间长久,寒气袭人,虽还想吹,但笙已不 能再吹了,心中无限惆怅,只觉得周围一 片寂静和凄凉。 •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 泪珠中深含多少愁恨,却只能独自斜倚着 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