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案一:课前不预习-知识导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就是提前对事情有所打算,有所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并对事情结果加以预测。
同样在学习中也需要提前准备,提前思考,先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疑难杂症留待上课时老师解决,这样减少问题,听课效果会更好。
这就是预习。
预习是有计划、按计划学习的一种表现,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习自然也是这样的想要学好一门课仅凭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课外。
如果平时能养成课前预习这一良好习惯,对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一)不预习的危害1.不预习无法掌握一节的重点.难点,导致听课效率不高首先,学生要知道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解主要讲的是什么,不预习是无法知道的,所以我们要提前预习课文。
通过预习,学生就可以对课堂上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从另外一方面可做到心中有数.重点、难点突出,旧的知识和新的知识的联系,衔接。
2.不预习会导致学习的盲目性预习可以使学习目的明确,清晰,学生的思维脉络会处于“高度快速反应”之中,接受、吸收、领会各种知识、技能全面而深刻其效果不言而喻。
加之课堂上对目标多次认知、操练和运用,加深了学生对目标的识记和再现。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课堂的目标要求有目的地学习、掌握、理解、分析、应用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具有目标性、针对性。
3.不预习会导致听课疲劳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学生在每一节课里不可能自始自终地保持旺盛的精力注意力和思维一定会有走神的时候这是人的生理机能所决定的。
如果课前不预习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带有盲目性机械地围绕着老师的指挥棒疲惫地运转,到了自己需要集中注意力时却已使大脑处于疲惫状态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很难充分发挥。
要想有效地、合理地分配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思维,节省能力,这就要通过预习来完成。
(二)那么如何去预习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 要有明确的预习目标。
对预习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明确预习什么,预习多少需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2. 要有明确的预习内容。
对预习的内容要积极理解,认真思考,争取记忆、消化其中的一部分。
一些生词、短语、句型,尤其是生词和短语应该力争在上新课以前背下来。
至于对话、课文,可以借助词典或对照课文注释,初步理解其大意。
3. 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问题.。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听课,养成善于使用工具书排疑解难的好习惯。
另外,还应该在预习过程中做好预习笔记。
二、听课效率不高-高清课堂,知识导学总是走神,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课堂开始还能跟着老师走,可是听着听着就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了,思路就跑到其它事情上去了,再回过神来时已经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
如果学生的自制力差的话,课上听不懂的东西课下就很难自己主动的去搞懂。
(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A、完成学习任务时间长,与班里最快的学生比要多花一倍的时间;严重影响孩子的阅读、书写、记忆、思维的速度,很难胜任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影响学习能力。
B、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孩子的反应速度、敏捷性以及逻辑思维的正常发展。
所以无法同时记住数个指令,思路呈跳跃式,常出现做错或漏掉等情况,办事丢三落四,半途而废。
由于小动作多,易冲动,难听劝阻,很容易出现违规、违纪等情形。
C、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专心听讲,难以完成课堂及家庭作业,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随着学习任务加重,无法完成学业,导致学习困难。
还易出现烦躁、激惹、极端、自我评价低等心理问题。
D、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因为轻易打断别人谈话,又不加思索的响应,或是无法按照社会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容易错误理解、轻视或疏忽别人传递讯息的真实含义,致使人缘不佳、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紧张。
又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众多新鲜的刺激所吸引,抗诱惑和干扰的能力差,他们往往无法遵守规范和指令,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
(二)如何做可以提高课堂效率1.做好预习在学习中也需要提前准备,提前思考,先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疑难杂症留待上课时老师解决,这样减少问题,听课效果会更好。
2.以听为主,以记为辅。
听课,顾名思义主要是听,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的安排上课听课和记笔记的时间,做到抓住重点.难点。
3.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我们一天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上课的,也就是在听老师讲课,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课堂,那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抓住学习的核心,学习成绩就会出现不理想的情况。
三:课后不复习-知识导学,高清课堂(一)课后不复习的危害1.做作业的过程中想不起来就翻书,看笔记,导致知识点掌握的不清楚,模糊,考试的时候出现似对非对的情况。
2.做作业的时间长,经常忙乱。
(二)复习的作用1、通过综合训练更好地检查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复习计划达到查漏补缺,使学过的掌握更加完整。
3、通过复习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
4.可以提高记忆力(三)怎么复习1、回忆课上内容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
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
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
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然后我们就应该翻翻书,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是老师强调的重点,你自己有没有新问题,这些新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这是课后复习要做的二件事,一般在尝试回忆后进行。
3、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
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选择适当的复习参考书对提高复习质量确有益处。
四:不好的做作业习惯-测评系统,错题本(一)具体表现1.不复习就开始做作业,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控制时间,导致做作业的时间长。
2.出现不会的题就问家长,翻书,或者打电话问同学,有的甚至留着不管了。
3.边做作业边翻书,套公式,吃东西。
4.就题解题,做完不总结,不归类。
5.没有错题本,错题放着不管。
(二)危害1.考试的时候答不完题,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2.错过的题还是错。
3.有的题解到一半的时候就不会了。
4.综合类的答题不会做,不知道怎么下手。
(三)如何养成好的做作业习惯1.每次做足也之前做一个复习,把老师今天讲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里面过一遍,如果有不会的及时的查漏补缺,做到把每天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
2.做作业的过程中不要借助外力,独立完成,做到控制时间,不会的先跳过,做完以后重点攻破,把每一次做作业的过程都当作考试。
3.建立一个错题本,把错过的题认认真真的搞懂,平时多拿出来看,考试之前再过一遍。
五:知识体系零散,基础知识不扎实,阶段考试成绩飘忽不定-网络面授班表现:对有些知识点概念理解不清,习题处理有困难。
在后续课程中涉及到此类知识点的相关知识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进一步的学习困难。
后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就会象滚雪球一样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对策:1)求教于老师。
让老师给自己分析一下造成自己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关键点。
因为对于你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你的教师是最了解你的优劣所在的人,也是指点你解决学习困难的一个关键。
如果你和教师的沟通有障碍(此问题解决对策见下文),还可以求教其他的相关学科教师。
建议你们首先可以应用学大的测评系统对你进行测试、分析,确定你的学习困难在什么地方,关键问题出在了何处。
2) 制定解决方案。
请老师帮助自己制定好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包括时间计划、学习内容和形式等等。
因为中学生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学习过程,有些问题累计的过多,需要系统的来解决,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真到综合训练和考试的时候,问题依然存在。
3) 下定决心,努力实施。
解决自己沉积的问题,如同慢火熬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有恒心、耐心。
一定要付出多于其他人的功夫。
切忌耍小聪明,敷衍了事。
无论采取什么方案,都要扎扎实实的去做。
有些同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可能比较弱,这时候就需要请求家长、老师来帮助自己,监控自己对学习方案的完成情况。
注意,因为是问题是自己的,家长和老师是来帮助自己的,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让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六考试前不知道该怎么复习-模拟测试现象:每次到考试前复习的时候,看着自己的课本或笔记,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些该看、该记、该练,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心情。
后果:因为没能进行充分的准备,盲目应考,总会给自己造成遗憾。
对策:应考也应该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对付每一次的考试,都要认真分析考试目的和重点。
期中期末考试属于阶段检测性考试,目的是用来检测同学们对本阶段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所以对于期中期末考试一方面要梳理自己所学知识点掌握的情况、重难点在哪里、典型题目、以往试卷等等。
书要学到只剩下目录,也就是对于自己所学内容烂熟于胸,以课本目录为线索,就能把本阶段知识点、重点、难点、典型题目、自己的问题找出来,然后有的放矢,就容易把握复习要点了。
凡是自己记不起来的、模糊的,一定是自己掌握不好的,需要再考前下工夫去的内容。
中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题目设置的综合性更强,应考就更复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