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大专)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高中、中专毕业生学制:全日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医院中医临床第一线工作的专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中医康复保健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骨伤科医院及防疫站等部门从事中医康复保健工作。
三、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善于实践,锐意进取,勇于开拓。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具有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讲究信誉,注重职业道德。
在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协同共事、道德判断、自我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
公共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专业课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基本技能。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病房组织工作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掌握好计算机的操作应用,学好一门外语,取得助理医师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它方面的职业技能证书。
具有一定的运动生理知识和技能,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体育课教学和锻炼,达到普通专科学生体育锻炼国家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
将美育寓于德育、智育、体育之中,使学生具有美的心灵,并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健康的审美意识。
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美具有初步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四、业务规格(一)业务工作范围1、从事医院、疗养院或其他疗养机构临床中医康复保健工作。
2、能在康复保健医院及病房、康复保健教育、康复保健管理、中医康复保健科研等领域从事相应业务范围的工作。
3、能有初步涉猎预防医学、心理保健、临终护理、营养学、康复医学、医学保险等领域并在其中积极工作的能力。
4、从事医院或疗养院的病房管理能力。
(二)业务能力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知识基础,掌握有关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三级英语水平和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操作运用达到国家二级水平(非计算机专业)。
2、能以中医康复保健对象为中心,运用中医康复医学方法收集病人资料,分析和诊断一般健康问题,制定中医康复保健措施,实施康复保健具体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3、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的观察监护能力。
4、具有规范的中医康复保健的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对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
6、能进行心理咨询,开展精神卫生方面的服务。
7、能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中医康复保健服务、进行康复保健指导和进行卫生宣教。
8、具有医院、科室中进行中医康复保健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中医康复医学学科研究的初步能力。
10、具有适应社会、人际沟通的能力,能较好地协调工作,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11、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知识结构1、有满足本专业业务能力需要的文化知识,包括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
2、掌握能满足业务能力所必需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人体结构学、人体机能学、病理学、药理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知识。
3、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能对病人进行中医康复保健所必需的康复医学、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方面知识。
4、具有中医药基础、中医康复、养生保健、营养食疗的基本理论。
具有中药药膳配方、烹饪工艺的基本技能。
5、具有运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气功等方法进行康复保健的基本技能。
6、具有必须的现代医学、营养及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
7、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向,具有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
8、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课程设置及要求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理论课程设置25门(其中公共课5门、专业课17门、选修课3门)实践课8门。
(一) 公共课1、政治(含医学伦理学):158学时本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革命史》、《邓小平理论》、《中医康复保健学学生思想修养》及《法律》五个部分。
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加强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面、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懂法、守法和有理想、有道德、讲文明、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中医康复保健学人才。
2、体育:70学时学习体育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如田径、体操、健美操、球类、形体训练等)和体育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基础,全面增强体质。
3、英语:140学时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以英语为工具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以及在涉外中医康复保健和一般生活环境下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并通过省或国家级考试,获取三级以上英语的考级证书。
4、医古文:34学时古文是学习中医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
开设医古文课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古文水平和阅读古代医籍(包括内经、伤寒、金匮等古代医籍原文)的能力,为学习和整理研究中医古代文献打下一定的基础。
5、计算机应用51学时(其中上机实习25学时)本课程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 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的使用方法;掌握英特网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录入技术,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掌握结构化程序的设计方法,达到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取得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中、高级操作员合格证或相应的合格证书。
(二)专业课6、人体解剖生理学170学时(其中包括实习70学时)学习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建立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概念。
能够在标本、模型或者活体上指认人体的骨、关节、肌;主要的血管和神经;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
使学生在光镜下能辨认心、肝、胃、肠、肾等器官的微细结构。
并学习各系统、各局部重要器官的毗邻关系,适当了解其临床意义。
学习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调节。
通过实验、演示和电化教学,验证功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测定人体功能活动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将人体功能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其他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中医康复保健技术操作、保健中医康复保健和卫生宣教。
7、中医学概要102学时(其中包括实习22学时)通过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经络、针灸、推拿、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系统地了有关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与诊法、辨证治则等基础理论;了解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了解方剂的组成原则及配伍的意义及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辨证施治和处方用药规律。
8、气功学72学时(其中包括实习36学时)学习气功的历史,以及它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它的缩短疗程和提高疗效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气功的功法种类、功法构成及练功的要领及注意事项等,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有益的基础。
9、中药方剂学108学时(包括实习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中药基本理论及各类中药的功效和适应证,包括临床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归经以及炮制、用量、用法;方剂部分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以及其100首左右常用的方剂的组成、配伍意义、加减变化基本规律和应用,并熟悉常用中成药的使用知识。
10、针灸推拿学108学时(包括实习58学时)通过讲授和临床见习,掌握临床针灸推拿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的基本技能,熟悉针灸推拿的常用治疗操作技能,了解常见急、难、危重症的针灸推拿处理方法。
11、医学心理学36学时(包括实习12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正确的心理状态来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还能学会医学心理学的知识,用来帮助病人调整心态,正确对待疾病,有益于病人身心健康。
12、烹饪工艺学72学时(包括实习36学时)学习食物的保鲜、制作、烹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食品的营养及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医养生学理论中关于“药食同源”及“寓治于食”的观点,掌握药膳、药粥、药糕、药羹等食品的制作方法,以利于日后服务于需要康复保健的病人。
13、基础营养学90学时(包括实习40学时)学习正常人或病人一天所需要的热量及其他必需的营养成份。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糖、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的在体内的简单代谢过程,三类营养物质所能提供的热量,及它们在人体生成发育及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从而为病人的康复保健,提供合适的营养配方。
学习营养学基本知识,掌握合理膳食知识,各类疾病的营养需要,膳食特点及各类食谱的编制法。
14、食品卫生学72学时(包括实习36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工作实践中,掌握食品卫生标准、条例。
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为防止食品被微生物或有害物质污染、变质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方面,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
如对食品行业和食品企业的地址选择、建筑设备和工序的布置提出卫生要求;掌握对食品的原料加工、运输、保存、包装、销售等环节所采取的防护、消毒、冷藏等经常性卫生管理措施。
15、药物学72学时(包括实习20学时)本课程包括药物学总论、各类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与不良反应等。
要求能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临床医疗工作中能正确选用药物,开出处方和医嘱。
并具有观察药物疗效,监护不良反应,做出初步应急处理的能力。
16、食疗及食疗配方制作(包括实习66学时)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医食同源,食物与药物虽不同类别,但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等观点的认识。
学习食疗学概念、食疗学的起源与发展,要求学生熟悉常用食物的性味、归经及配伍。
熟悉平衡膳食、饮食禁忌及辨证施食的方法。
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食疗配方制作方法。
17、常见疾病诊疗概要180学时(包括实习40学时)本课程包括基础医学(病理学总论内容)和疾病概要两个部分,要求学生熟悉在康复保健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础医学知识、诊断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熟悉临床常见的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方法。
18、康复医学180学时(包括实习50学时)通过讲授和临床见习,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
熟悉康复医学常见病的康复评估及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