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调研报告的基本方法(精选多篇) 撰写调研报告的基本方法xx-11-24 《北京民建》xx年第8期调研报告是民主党派向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的一个重要方法与途径。
因此,学会撰写调研报告是每一个民建会员应具备的基本功。
就调研报告而言,一是调研,一是报告。
所谓调研,就是针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对取得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所谓报告,就是把上述调查研究的结果及建议形成文字,撰写成文章向有关部门。
今我们分两部分对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讨论,即社会调查研究及调研报告的撰写。
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研究要撰写一篇调研报告,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所谓社会调查研究,是指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某一社会事实及相关事务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说明并提出相应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社会调查研究类型根据不同的目的、时间顺序、范围、性质等,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描述型调查研究和解释型调查研究描述型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况及事件。
即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的调查研究。
解释型调查研究用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研究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或那样。
(2)横剖调查研究与纵贯调查研究横剖调查研究,是指收集、研究某一时间点有关对象在这同一时间段内各种情况的调查方法。
纵贯调查研究,是指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对某社会事物及其演化过程进行的调查研究,以发现该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定性调查研究和定调查量研究定性调查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归纳、分类、比较、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调查研究。
定量调查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等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等进行的调查研究。
(4)全面调查研究和非全面调查研究全面调查研究即普查。
非全面调查研究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两类。
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无一遗漏地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从所有调查对象中,按照一定方式选出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由这部分个体的状况推论总体,用部分反映整体。
个案调查是,是针对整体中某一体(或几个个体)情况的深入调查研究。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调查方法即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其中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而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
1.文献法文献最早是指相关的历史典籍,后来泛指记载的一切文字材料。
现在又扩展到各种载体所记录并进行交流和传播的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料,这些统称为文献。
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选取有用的信息,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正确的分析和使用,以达到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摘录信息,是指从检索出的文献中摘取并记录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的过程。
摘取信息一般步骤是浏览、筛选、精读、记录。
文献分析,是指对文献中的某些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了解其所反映的事物本质、规律,文献作者及相关人员的思想、行为等,从而达到说明调查研课题的目的。
文献分析可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文献法是调查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它也可单独运用完成调查研究工作。
2.访谈法访谈法是由调查者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按照预先制定的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这是社会调查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访谈法本指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扩展到了电话访问、网上交流等间接的访谈方式。
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
非结构式访谈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的访谈提纲,调查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解答。
个别访谈是,调查者与调查对象进行单独谈话,这是访谈法最基本、最常用的类型。
既可以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口头的交流,也可以是电话或网络间接交流的调查方法。
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
3.问卷法问卷法是调查者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问卷中应精心设计相关问题,要被调查者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回答,以了解人们对某事物、某社会现象的认识、。
而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调查方法。
4.观察法观察法是调查者有目地、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视觉和辅助工具,了解自然状态下社会现象的方法。
它可以收集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5.实验法实验法,是调查者有目、有意识地创造一定的环境,被调查者在不知情或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某种活动,从这种活动中找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以上各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不同的调查内容。
但通常以一种为主,它种为辅。
三、社会调查研究的步骤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一)准备阶段社会调查准备阶段,包括:选择调查课题;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
1.选择调查课题选择调查课题是社会调查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一个好的课题调查研究就成功了一半。
凡是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问题,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百姓的柴米油盐等问题,都属于我们民主党派选择调查研究课题的范围。
凡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但还未来得及解决的问题;将会对国计民生造成一定影响,而目前政府和有关部门尚未意识到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问题,都是好的调查课题;《北京政协信息工作的规定》第五条所提到的“……那些不易公开,又事关决策的重要情况和意见;有识之士的警示性、前瞻性的意见;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实情分析和防治对策;……”都是好的调研课题。
由此,而撰写的调查研究报告最易被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用。
(1)民主党派成员多是各个领域、行业的专家、骨干,对自己从事领域、行业的情况和问题最了解。
因此,对自己从事领域、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更有优势,最易言中时弊,最能提出中肯的建议。
所以,以我们从事的专业、领域存在的问题作为调研课题是我们的重点。
(2)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3)选题应该考虑从简单、具体入手,做到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小题深做”。
2.制定调查方案总体调查方案是关于调查研究的具体程序、操作方法以及必要条件的详细规划,相当于一座建筑物的设计图和施工方案。
在方案的制定中,应遵循目前很多领域普遍中采用的“5 w 1 h””原则,即:(1)为什么做(why to do it)?即明确调查的原因和要达到的目的;(2)做什么(what to do it)?即明确调查的内容和要求,列出调研提纲;(3)何时做(when to do it)?即做好调查工作的时间安排,以便对调查的过程进行时间控制;(4)何地做(where to do it)?调查在那里进行,了解调查地点与周边环境的情况,以便作出相应的安排;(5)谁去做(who to do it)?即做好调查工作的人员安排,谁做哪一项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分工;(6)怎么做(how to do it)?即采取何种调查方法,调查的每一步应如何进行,遇到问题应如何应对,做出相应的预案。
根据以上六原则,我们一定可以制定出详细的、少有遗落的、切合实际的调查方案。
大的调研课题我们也可以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总体方案的制定。
其中包括准备、启动、实施、控制、结束五个步骤。
3.其他准备根据不同调查方法作出相应的准备,比如设计、印刷调查问卷,开介绍信,准备工具,必要的采访器材、活动经费等。
要充分估计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和应急预案。
(二)调查阶段调查阶段是贯彻调查计划、方案的具体实施阶段,主要是按照调查计划中确立的调查方式和方法进行资料收集。
调查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调查质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工作及其后撰写调研报告的成败。
因此,对于调查工作要格外细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调查尽可能做得详细,尽可能多地搜集素材,尤其一些关键的细节是不容忽视的,以避免和减少重要资料的遗漏。
(三)分析阶段资料收集完成后,调查者要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统计、分析。
这一阶段是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
其目的是找出事物规律性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去粗取精:通过对资料的筛选,找出具有普遍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典型资料来;(2)去伪存真: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必须加以鉴别,选取真实可靠的资料进行研究;(3)由此及彼:要对各种资料进行综合的思索与分析,由此一事物推断出彼事务,找事物的内在联系;(4)由表及里:要深入思考,由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5)数据分析:对资料中的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可手工分析,如用计算机更会提高效率。
可将分析统计结果做成图表,由此我们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它往往会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有时一组数据的说服力会胜过大篇的论述,因此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结阶段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研报告。
一般的调查研究常常把总结工作和撰写调研报告合二而一进行。
下面我们将把调研报告的撰写单独作为一节进行讨论。
第二部分调研报告的撰写一、调研报告的种类调研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研报告,也叫社会调研报告;二是学术调研报告,也叫科研。
普通调研报告即社会调研报告是我们最常用的。
按调研报告的文体特点,大致可以分为描述式、论说式、合一式调研报告等。
按照调研报告的调查范围、方式,大致可分为全面调研报告、专题调研报告、典型调研报告等。
按照调研报告的目的、作用、内容,大致分为情况(概况)、事件、经验、问题、对策(理论)调研报告等。
我们民主党派经常采用的多为社会调研专题报告的形式。
二、调研报告的结构(1)标题标题必须主题突出、文字精练、醒目鲜明、引人入胜,一看标题就能把人抓住,一看标题就能知道本文要说什么。
由于我们所撰写的调研报告具有特定性,内容多是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因此,调研报告的一般命题形式为《关于某….某问题的建议》。
(2)署名即签署作者的名字。
一般的要求是:某某工委、某某支部、某某人。
(3)导语位于调研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也称作“说明”或“概要”。
导语是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概括地说明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调查范围、对象;调查方法和过程;调研报告的基本观点等。
导语应使读者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对全文有一个大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