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就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

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

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

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与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就是在21世纪。

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就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

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

正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

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就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

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与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

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就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

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

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

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

一系列旅游与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其次,就文化产业的行业来说。

文化产业的内涵就是非常广泛的,在国家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各个行业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在图书出版业方面,2009年10月,中国将以主宾国身份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这就是中国首次成为这个具有出版业“奥运会”之称的书展主宾国,这标志着中国出版业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出版业,中国出版产业将借助国际书展平台,扩大图书版权贸易,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就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成就。

中国的动漫产业起步比较晚,远远落后于美国与日本。

中国的动漫产业沉默了很长时间,最近开始复苏,其标志就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这部动漫片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几年来长盛不衰。

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最高收视率达17、3%,大大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

会展业就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

会展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会展业就是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之一。

中国的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惊人,其标志性事件就就是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这就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300亿人民币,就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

这次博览会不仅仅体现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而且更能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中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而且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建设滞后西方。

学者贾斯廷·奥康纳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文化产业观念就是受其中的政策框架驱动的。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相应的文化政策具有密切的关系。

很多事实表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以文化产业逐步取代传统产业而成为支柱产业,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文化政策法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化政策法规的制定也就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中国在文化政策法规建设方面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

尽管目前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国家陆续制定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而且在执行法律法规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政府部门主要就是在宏观上进行调控,真正做到让文化成为一种产业。

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资源、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

但就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本来就是中国的国宝与中国的功夫,但把它们结合起来搬上荧幕,推出动画片《熊猫功夫》的却就是美国的好莱坞,这不得不让中国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深厚文化积累、多样文化形态,就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的文化资源。

但如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把这些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规范、竞争、有序、统一的文化市场体系没有建立。

文化产业的基础就是市场,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公开、公正与公平的竞争,反对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与垄断,促进各类文化产品与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成熟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应该包括产品市场、服务市场、文化要素市场。

但我国的文化市场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设施市场、文化人才劳务市场等发展滞后,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流通,限制了我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正常深入的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改革不彻底、职责不明确等问题。

中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干涉过多,职责不明确等问题。

虽然我们一直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但传统遗留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就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具有一般的行业属性,又具有社会公益性质。

一些企业就利用与行政机构的传统联系,利用企业特殊的社会公益性质与意识形态功能,垄断资源,操纵市场,谋取暴利,这完全不符合市场规律。

所以,真正让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壮大,就只有尽量让文化产业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真正做到文化产业化。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与经济、政治等相互交融,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正日益聚集于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以创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文化产业既凝聚人心,又关切民生,还可以直接贡献经济增长。

文化表面瞧就是软实力,实际却就是硬实力。

国际经验表明,越就是发达国家,文化消费比重越高,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

据研究,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以后,社会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会有大的突破,人均gdp越高,文化消费占的比例越大。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稳步提升,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娱乐文化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

因此,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逐步建立与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

继续对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

2、培育龙头企业。

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企业与产业布局,重点抓好文化企业上市工作。

整合我省影视、出版、报刊、歌舞等同质优势资源,扶持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企业上市。

3、打造品牌。

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把现象、亮点制成品牌、形成产业。

对地区特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深度加工,为“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马头琴之乡”、“中国人参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松花砚之乡”、“中国梅花鹿之乡”等地域性品牌注入文化内涵。

大力弘扬吉林歌舞、长影乐团、朝鲜族农乐舞、吉版图书、吉林期刊等一批知名品牌。

4、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一就是重视并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二就是支持依法设立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发展手机电视、移动电视、ip电视等广播电视新媒体产业;三就是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四就是加快特效电影发展;五就是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网络服务功能;六就是发展以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咨询策划、时尚设计为重点的文化设计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七就是大力发展会展业,办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东北亚出版产业博览会、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长春国际乡村电影节、中国(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等展会;八就是发展具有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演艺业,挖掘我省传统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朝鲜族、蒙古族、满族歌舞、“二人转”等具有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演艺业;九就是加强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制作,鼓励松花石砚、宇平人形、宝凤剪纸、林田远达、浪木根雕、东丰农民画、延边刀画、长白浮石画等民间工艺品生产,形成富有吉林特色与优势的文化产品等。

5、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

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战略,建设长春、吉林、延吉、图们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以长春、吉林、集安等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集聚区;开发建设以四平、白山、通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集聚区;开发建设以查干湖、向海、莫莫格、乾安泥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及草原湿地原生态风光开发利用集聚区。

大力发展以湿地科普为主线,以冬捕、蒙古族民俗、草原风光、湿地观鸟等为特色项目,富有东北地域特点的民族文化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