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课程代码:047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对比法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
”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A.我行我素,张扬个性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C.照顾家庭,赡养母亲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C.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D.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6.下列文章中,虽然不加议论,但语句多含褒贬之意的是()A.《西湖七月半》B.《爱尔克的灯光》C.《纪念傅雷》D.《都江堰》7.《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这些“英雄”指的是()A.枣树B.小粉红花C.小青虫D.蜜蜂8.《哭小弟》:“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怕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细节描写D.肖像描写9.《都江堰》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A.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B.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C.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D.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10.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诗经》B.《楚辞》C.《乐府诗集》D.《古诗十九首》11.《湘夫人》中,通过描述举止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是()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C.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12.《秋兴八首》(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A.羁旅之苦B.家国之思C.前途之虑D.老病之忧13.《早雁》中,“仙掌月明”句所用的典故是()A.汉武帝将陈皇后打入冷宫B.汉武帝铸铜仙人承接甘露C.唐玄宗时制作霓裳羽衣曲D.唐玄宗遣道士寻觅杨玉环14.《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描写心理活动的特点是()A.先写自己,再写对方B.先写对方,再写自己C.由己及彼,由彼及己D.话分两头,双管齐下15.《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警告谗害忠良之徒的词句是()A.春且住B.怨春不语C.君莫舞D.休去倚危栏16.《雨巷》中,最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是()A.雨巷B.丁香姑娘C.雨的哀曲D.独自彷徨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象征古老中国沉重负载的是()A.淤滩上的驳船B.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C.雪被下古莲的胚芽D.挂着眼泪的笑涡18.《我愿是一条急流》中,“急流”、“荒林”、“废墟”、“草棚”、“云朵”的形象显得荒芜、简陋、残缺,这是为了表达“我”的()A.渺小B.贫困C.虔诚D.谦逊19.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婴宁自然天性的是()A.爱笑B.痴憨C.狡黠D.阴险20.《金鲤鱼的百裥裙》的整体构思特点是()A.以近知远B.以小见大C.以古知今D.以大见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罗素认为,避免愚蠢见识的途径有()A.坚持科学的认知方法B.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C.努力提高论辩的本领D.克服狂妄自大的心态E.树立认识有限的观念22.下列文章中,使用对比手法以突出主题的有()A.《秋夜》B.《香市》C.《纪念傅雷》D.《都江堰》E.《蚂蚁大战》23.《陌上桑》中,运用铺陈手法加以描写的有()A.采桑的器具B.罗敷的服饰C.观者的失态D.使君的丑行E.夫婿的高贵24.下列《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属于移情于景的有()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E.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25.下列选项中,对《断魂枪》评述正确的有()A.在近代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遭遇西方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B.沙子龙留恋断魂枪,是民族文化中保守痼疾的表现C.沙子龙武艺高强,个性孤傲内向D.沙子龙心甘情愿将镖局改成客栈E.作者赞赏孙老者积极进取的心态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27.而皆背晋以归梁背:28.要其何以成,何以败要:29.孟尝君曰:“客何好?”好:30.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3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其肤:32.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负:33.孺人中夜觉寝觉寝:34.弱管轻丝,竹肉相发竹肉:35.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泪下如绠: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阅读《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A.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生活不空虚?B.写出文中体现“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语句。
C.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37.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
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巡曰:“汝勿怖!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A.这里表现出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B.文中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C.指出文中侧面烘托张巡形象的句子。
38.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
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
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
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
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A.这里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B.“但是清晨的微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C.说明这段文字中“我”的感情。
39.阅读《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回答问题: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A.概括这首词的情感内容。
B.指出上片所用的比喻及其比喻意义。
C.下片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40.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就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
”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
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了。
”看官,你道两个人原是一个心,如此看来,却都是多生了枝叶,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
A.为什么说这段描写体现了宝黛爱情的深挚?B.如何理解作者所言“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C.这里运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方法?五、作文(30分)41.以《独自面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DBDD 6—10 ACCDA 11—15 DBBBC 16—20 BACAB二、多项选择题21 ABDE 22 BD 23 ABCE 24 ABCD 25 AC三、词语解释题26 转,转变 27 背叛 28 概括地推究 29 爱好,擅长 30 通“服”,心服 31 用手指去抓树的表皮32 依仗 33睡醒 34 器乐声和歌声 35 形容眼泪之多。
绠,汲水桶上的绳索。
四、简析题36 A:一是要有“志同道合之间的亲切感情”,二是“全神贯注与”对客观世界“奥秘”的探索。
B:作者认为“客观世界”是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这种认识体现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基本理念。
C: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致。
形容彼此志趣一致。
全神贯注:把全部精神集中起来。
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37 A: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B:侧面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
C: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巡曰:“汝勿怖!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
38 A:心理描写,景物描写。
B: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外面的精彩世界驱散了作者的离愁。
写出了作者渴望到外面的世界的理想和追求C:写出了“我”对新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39 A:表现词人对亡妻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思念。
B:“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喻恩爱夫妻中年丧偶;“清霜”喻年老;“头白”喻年老,且有“白头偕老”的喻意;“露磅晞”喻新近丧偶,且有生命短暂之叹。
C: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比喻抒情、借举止抒情、借典故抒情。
40 A:即使在吵架中,也是真心诚意地为对方着想。
B:吵架是“多生了枝叶“,但实质上都是“一个心”。
C:直接的心理描写。
2009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答案:B2.《咬文嚼字》中用月轮的“晕外霞光”来说明文字的联想意义,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例证法C.对比法D.类比法答案:D3.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A.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B.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C.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著追求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答案:C4.《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的细节描写是()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B.“天之亡我”的三次呼告C.嗔目叱退汉将赤泉侯D.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答案:B5.《张中丞传后叙》行文最显著的特色是紧密结合了()A.议论与叙事B.议论与抒情C.抒情与描写D.叙事与抒情答案:A6.《种树郭橐驼传》中阐述种树的原理和方法时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象征B.类比C.对比D.铺垫答案:C7.下列《先妣事略》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是()A.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B.室靡弃物,家无闲人C.手中纫缀不辍D.遇童奴有恩答案:B8.《爱尔克的灯光》中,引发作者对人生道路进行思索的是()A.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B.爱尔克的灯光C.姐姐的死讯D.田野里的一线光、一个亮答案:A9.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A.《秋夜》B.《我与地坛》C.《哭小弟》D.《都江堰》答案:A10.《纪念傅雷》深情地赞颂了傅雷的()A.精于翻译B.工于鉴赏C.教子成功D.性格刚直答案:D11.《陌上桑》的情节和语言都体现出()A.喜剧色彩B.悲剧色彩C.正剧色彩D.闹剧色彩答案:A12.《行路难》中,借举止抒情的诗句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B13.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属于移情于景的是()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C.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D.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答案:A14.下列诗篇中,托物言志,表达忧国忧民心情的咏物之作是()A.《蒹葭》B.《陌上桑》C.《秋兴八首》(其一)D.《早雁》答案:D15.用“雕栏玉砌”来指称南唐宫殿,这种修辞手法是()A.借代B.比喻C.比拟D.夸张答案:A16.《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主要抒情方法是()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借典故抒情D.借比喻抒情答案:B17.《再别康桥》诗意含蓄蕴藉的主要原因是()A.章节整齐的建筑美B.和谐流畅的音乐美C.婉转优雅的语言美D.情景交融的意象美答案:D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A.逐层演进B.相互对比C.抑扬交错D.对等并列答案:A19.《宝黛吵架》中,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是()A.袭人 B.宝玉C.黛玉D.贾母答案:D20.《金鲤鱼的百裥裙》中最能突显主题的情节是金鲤鱼()A.做了许老爷的姨太太B.生了儿子却被大太太夺去C.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D.始终未能将百裥裙的带子缝上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议论文,主要运用例证法说理的有()A.《容忍与自由》B.《咬文嚼字》C.《吃饭》D.《我的世界观》E.《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答案:A^B^E^2.下列《马伶传》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有()A.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B.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C.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D.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E.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答案:B^E^3.从《垓下之围》中,引申而成的成语有()A.四面楚歌B.以五十步笑百步C.羞见江东父老D.霸王别姬E.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答案:A^C^D^4.下列《蒹葭》诗句中,属于借事抒情的有()A.白露为霜B.溯洄从之C.白露未晞D.溯游从之E.白露未已答案:B^D^5.《我愿是一条急流》中相对应的比喻意象有()A.急流与太阳B.荒林与小鸟C.废墟与常春藤D.草棚与烈火E.云朵与小鱼答案:B^C^D^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2.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3.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固辞:固辞:坚决辞谢4.然今卒困于此卒:卒:最终5.战百万日滋之师师:答案:师:军队6.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夜分:夜分:半夜7.但坐观罗敷坐:坐:因为8.何况落红无数落红:落红:落花9.生闻之,不觉解颐解颐:解颐:开怀欢笑10. 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戒律:戒律:警戒、约束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