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药品)食品药品安全常识

(医疗药品)食品药品安全常识

食品药品安全常识购买药品应注意的事项1、到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店购药,并要求药店开具票据。

2、仔细查看药品标签或说明书。

标签或说明书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份、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标识不全的药品不能购买。

3、不要盲目随从广告。

《药品管理法》对药品广告作出了严格规定。

如药品广告需包含企业名称、产品批准文号、产品使用注意事项、广告批准文号等基本内容,不得有“根治”、“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最佳”等绝对化用语及违反科学规律的明示或暗示包治百病、适应所有症状等内容,不得含有治愈率、有效率及获奖的内容,宣传内容不得超出批准适应症的范围等等。

若您发现神乎其神的药品广告,就要留心该广告可能存在虚假内容,误导患者。

4、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推荐之辞。

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请医生开具处方,到药店购药。

5、慎重对待做活动售药、赠药、邮购药品。

谨防一些不法药商利用集会、赠药以及邮购等手段,兜售假劣药品和保健品,欺骗患者。

6、了解药品的相关知识。

如药品批准文号,目前市场上药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Z、S、J)+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由字母H(Z、S)+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H 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

凡在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的药品,包装、标签所用文字必须以中文为主。

有关药品批准文号可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

网址:。

如何鉴别药品真假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超过有效期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鉴别药品真假的基本方法:1、鉴别包装药品大包装标签应注明药品名称、规格、贮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以及使用说明书规定以外的必要内容,包括包装装量、运输注意事项或其他标记等。

中包装标签应注明药品名称、主要成份、性状、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规格、贮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内容。

内包装标签要根据其尺寸的大小,尽可能包含药品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贮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必须标注药品名称、规格及生产批号。

2、外观鉴别片剂:外观应光洁完整,大小厚薄均匀,无花斑、黑点,无碎片,无霉菌生长,无异臭等。

那些变黄,有色片颜色加深并有斑点,有表面凸凹不平、裂片、粘连、异臭现象的,糖衣片若已全部褪色或糖衣面发黑,出现严重花斑、发霉、糖衣层裂开、粘连等情况,可疑为假劣药品。

胶囊剂:分为硬胶囊、软胶囊两类。

硬胶囊为两节圆筒紧密相套,软胶囊是指密封的软质囊材。

两种胶囊在外观上应整洁、大小相等。

凡粘结变形、发霉变质、变色褪色、断裂漏粉、漏液者可疑为假劣药品。

散剂:应色泽均匀,无生霉、吸潮现象。

颗粒剂:应均匀、干燥、无吸潮、发霉、结块、异臭等现象。

可通过观察有无潮解、异味、结块、发霉、生虫以及色泽不一致现象来判断真伪。

对中成药冲剂要求真空包装,严密无漏粉。

注射剂:应无变色、无沉淀物、装量一致、无渗漏。

对于那些药液颜色变深、浑浊,出现黑白点、絮状物、霉点以及说明书上未注明的固体结晶现象的水针剂,那些油液浑浊,有沉淀、分层、颜色变深的油针剂,可疑为假劣药品。

如何购买家用医疗器械一看:在购买时,消费者应仔细查看经营单位是否具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不要向个人或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买。

二查:在购买时,消费者应仔细查验该产品相关资料,如包装上印有的生产企业许可证号、产品注册证号、随产品包装的产品说明书以及合格证等。

三问:有的医疗器械产品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在购买时应仔细询问产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作用机理等,防止误用。

四索取发票: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索取购物发票。

一旦发现经营单位没有相关证照或者怀疑产品质量有问题时应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目前,市场上出现有一些宣传治疗功效的商品混淆视听,如增高仪、减肥仪等,其实它们都不属于医疗器械。

日常健身的健身器材以及一些含保健功能的衣服、帽子、鞋、袜、手镯、耳环等也不属于医疗器械,它们只是一些普通商品,不应宣传治疗功能。

如何鉴别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是否合法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是获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经批准配制的自用处方制剂。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包装上应标有批准文号及生产单位等。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不得发布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广告。

未经批准的医院制剂,主要出现在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及一些所谓的“专科门诊”内,这些制剂包装盒、标签上无批准文号或伪造批准文号。

对这些违法行为,请您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

遇到药品问题如何进行有效投诉1、若您怀疑购买的药品、医疗器械有质量问题,可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查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

2、若您对所购药品、医疗器械的价格有疑问,可向物价部门咨询。

按照法律规定,价格违法行为由物价部门查处。

3、如果是涉及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药品回扣问题,可向工商部门投诉。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上述问题由工商部门查处。

4、对药品、医疗器械购销活动中的回扣涉及医疗机构负责人、采购人员和医务人员,或因错用、误用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纠纷、医疗事故等问题,可向卫生部门投诉。

按照法律规定,上述问题由卫生部门查处。

5、若您怀疑保健品、消毒品、化妆品有质量问题,可向卫生监督局(所)反映。

按法律规定,上述问题由卫生监督局(所)查处。

6、如果是涉及医保用药政策方面的问题,请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咨询。

7、因药品、医疗器械问题造成了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还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要求民事赔偿。

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对于那些可自我认识和辨别症状,并能自我治疗的疾病,消费者可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或药师后自己使用。

非处方药都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通常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会造成体内蓄积中毒,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分别标有红色和绿色OTC标记。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患者服药应遵医嘱并认真阅读说明书,注意其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事项;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要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并向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就诊的医疗单位或购药单位报告。

抗菌药为什么不能随便购买使用抗菌药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如果不正确使用,会导致耐药菌的发生和传播,不仅使抗菌药失效,而且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甚至使人类重回无抗菌药使用的境地。

滥用抗菌素不仅起不到好作用,反而有许多坏处。

抗菌素都有毒性反应,能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损伤。

不正确应用抗菌素,可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以后需要用时就不起作用了。

还有一种不良后果是产生“二重感染”。

所谓“二重感染”,就是在应用抗菌素时由于针对性不强,把一些本来对身体无害的细菌杀死了,而对一些致病性强细菌却不起作用,反而保留下来。

因为原来与其对抗的一些细菌被杀死了,所以它更得以滋长,这就给身体造成了新的威胁,甚至因此受感染而得病。

四环素牙、部分儿童听力障碍等都是长期服用抗菌药的严重不良反应。

曾经有效治愈结核病的链霉素等抗菌药,由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现在已经对结核病患者束手无策。

因此,国家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对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和磺胺类、喹诺酮类制剂、抗结核药制剂、抗真菌药制剂,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

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慎重家庭小药箱里都有多种抗菌药物,有些人无论是头疼脑热还是腹泻,都习惯于吃抗菌药物来治疗,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耽误治疗,还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药越贵越好。

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使用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

滥用抗菌药。

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

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

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

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还有一些人在腹泻时也习惯使用抗菌药治疗,这其实也是不正确的。

因为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泻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泻等,这些腹泻都不是细菌感染所致。

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

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

许多抗菌药物,尤其是口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不良反应较为严重。

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科学装配家庭小药箱因使用不慎或误服过期失效、变质药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药品安全性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