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物联网行业深度报告

2020物联网行业深度报告

2020物联网行业深度报告目录一、宏观物联网:万物互联领跑5G,2020仍是景气之年 (6)1、我们正站在万物互联大时代,代际更迭的起点 (6)2、物联网繁荣期已至,把握2020年产业大机遇 (7)3、政策驱动型物联网应用先发,产业及消费物联网基本同步发展 (8)二、中观物联网:应用场景的爆发推动模组行业高速增长 (10)1、万物互联模组先行:模组是物联网当前确定性最高的受益环节 (10)2、模组行业的增长主要受下游应用场景爆发的驱动 (13)3、LTE CAT.1模组有望成为下一个替换风口 (14)4、4G模组价格下探即将见底,5G模组出货有望带动毛利率回温 (16)三、微观物联网:要规模还是攻细分?做模组还是产终端? (18)1、模组行业具有五大特点和三大制胜关键 (18)2、精选模组行业龙头企业,关注细分赛道“小而美”玩家 (21)2.1移远通信:优质的海外渠道+丰富的产品线布局打造行业龙头 (22)2.2广和通:优质模组厂商,M2M+MI双轮驱动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29)2.3有方科技:深耕智能电网领域,车联网后装产品顺利出海 (36)2.4移为通信:战略聚焦海外市场,国内M2M终端领先厂商 (42)2.5日海智能:“云+端+解决方案”布局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 (52)2.6高新兴:聚焦车联网,从项目型企业向产品型企业转换,静待公司度过业务调整阵痛期 (58)四、投资建议 (63)图表目录图1:网络发展的三个阶段 (6)图2:中国互联网普及率 (7)图3:物联网技术成熟度曲线 (7)图4: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比重图 (7)图5:2018-202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及预测值 (8)图6:通过银联认证的智能POS机出货量(万台) (9)图7:2015-2018年模组企业营收(亿元) (9)图8:中国政策驱动的物联网应用需求最大 (9)图9: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及预测情况 (10)图10:2018-2022年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及预测值 (10)图11:全球物联网模组出货量(百万片) (11)图12:无线通信模组行业驱动因素 (11)图13:全球蜂窝通信模组销量 (12)图14:全球部分地区2G退网 (12)图15:中国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设备中标情况 (13)图16:智能水表市场需求量(万台) (13)图17:2015-2020年联网POS机、智能POS机规模 (14)图18: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 (14)图19:我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 (14)图20:3GPP UE Category (15)图21:LTE CAT.1市场供需侧均大力推动 (16)图22:2017-2018国内主流模组厂家营业额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19)图23:模组行业的五大特点和三大制胜关键 (19)图24:2018年移远通信芯片采购金额占82.33% (20)图25:2018年有方科技主芯片成本占营业成本53.7% (20)图26:模组厂商单位加工费对比 (21)图27:2018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市场份额 (23)图28:2018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营收市场份额 (23)图29: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主要模组厂商模块销售额数据 (23)图30:2018年国内主要模组公司营收境内外占比 (25)图31:2016-2018年国内主要模组公司境内外销售毛利率 (25)图32:公司综合毛利率情况 (26)图33:移远通信费用率情况 (26)图34:移远通信历史PE Band (27)图35:移远通信历史PB Band (27)图36:广和通前五大股东(截至2019/11/29) (30)图38:广和通毛利率情况(分行业) (31)图39:广和通推出搭载紫光展锐LTE Cat.1 bis芯片平台的模组 (32)图40:广和通历史PE Band (34)图41:广和通历史PB Band (34)图42:有方科技股权结构图(截至2019年5月) (37)图43:智能电网各环节投资规模(亿元) (39)图44:2018年电力自动化细分市场结构 (39)图45:有方科技分产品收入情况(万元) (39)图46:有方科技毛利率情况 (40)图47:有方科技历史PE Band (40)图48:有方科技历史PB Band (40)图49:公司收入结构(分地区) (43)图50:2018年公司收入结构(分产品) (43)图51:移为通信产业链上下游结构 (44)图52: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六大系统 (45)图53:可比公司毛利率情况 (45)图54:可比公司净利率情况 (45)图55:$30B+ global industrial Io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AM (46)图56:非私人商用车辆使用无线M2M渗透率 (46)图57:UBI渗透率情况 (46)图58:CalAmp SaaS服务收入占比逐步提升 (47)图59: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 (48)图60: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48)图61:公司费用情况(万元) (49)图6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9)图63:资产负债率(%) (49)图64:移为通信历史PE Band (50)图65:移为通信历史PB Band (50)图66:公司收入结构(分产品) (53)图67:公司毛利率情况(分产品) (53)图69:日海智能联合滴滴AI Lab发布AI智盒 (55)图70:日海智能历史PE Band (56)图71:日海智能历史PB Band (56)图72:高新兴车载终端及路侧产品支撑 (59)图73:可比公司毛利率情况 (60)图74:公司收入占比情况 (60)图75:公司费用情况 (60)图76:高新兴历史PE Band (61)图77:高新兴历史PB Band (61)图78:通信行业历史PE Band (64)图79:通信行业历史PB Band (64)表1:LTE CAT.1全球市场空间测算 (16)表2:2018年同行业公司芯片采购成本对比 (24)表3:2016-2018年模组公司单位加工费(元/片) (24)附:财务预测表(移远通信) (28)表4:按销售模式划分的主营业务收入 (31)表5:配售对象具体获配情况 (33)表6: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使用计划(单位:万元) (33)附:财务预测表(广和通) (35)表7:公司主要产品及其应用领域 (37)附:财务预测表(有方科技) (41)表8:2018年至2021年限制性股票成本摊销情况测算(万元) (48)附:财务预测表(移为通信) (51)表9:募集资金用途(万元) (55)附:财务预测表(日海智能) (57)附:财务预测表(高新兴) (62)表10:估值对比表 (63)一、宏观物联网:万物互联领跑5G,2020仍是景气之年1、我们正站在万物互联大时代,代际更迭的起点物联网是万物互联的基础,也是未来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等应用场景实现的基础。

网络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电话网络时代、互联网络时代、以及即将进入的物联网络时代。

所谓物联网技术,是把电子、通信、计算机三大领域的技术融合起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物物相连。

互联网作为物联网的基础,目前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到61.2%(截止2019.6),“物联”、“智联”得以逐步实现。

物联网产业链成熟度持续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蜂窝网络、LPWAN等)部署日益完善,上游芯片、终端亦能实现规模商用。

下游无论是消费级还是产业级的物联网需求也已萌芽。

物联网是下一代信息产业繁荣的基础,物联网产业链有望陆续受益。

图1:网络发展的三个阶段资料来源:招商证券物联网是一个“慢热型”产业,与互联网的发展路径相似,经过多年的培育,物联网也必将在未来几年某个时间节点上实现爆发式增长。

1997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经历了20年的行业沉浮,一批批互联网企业逐步站稳脚跟,赢得市场。

在全球企业市值100强中,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在近两年陆续登榜。

基于互联网的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更是在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占其三。

物联网是一个“慢热型”的产业,从2009年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口号以来,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历了10年的起伏,从最初国家大力支持的基于农业大棚数据化管理的种植物联网,到养殖物联网、环境监控物联网,再到当下如火如荼的车联网以及智慧城市。

从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物联网行业已逐步从低谷期迈向复苏期,随着物联网设备成本的大幅下降,加上AI和大数据等辅助技术加持,物联网真正能够对下游客户产生降本增效的作用。

未来物联网有望复制互联网时代的光辉,产生新一代的物联网领军企业。

2006-102007-112017-082002-06 2003-072004-082005-09 2008-122010-012011-02 2012-032013-042014-052015-06 2016-072018-09图 2:中国互联网普及率70.0 60.0 50.0 40.0 30.044.161.2图 3:物联网技术成熟度曲线20.0 10.0 0.012.3资料来源:工信部、招商证券资料来源:CSDN 、招商证券 2、物联网繁荣期已至,把握 2020 年产业大机遇5G 赋能物联网,但 5G 网络并非所有物联网应用的“充分必要条件”,部分中低速率要求的物联网应用已抢先落地。

市场上通常将物联网作为 5G 最典型应用进行分析和预判, 但我们认为,在物联网的起步阶段,2G/3G/4G/NB-IOT 网络已经能够初步满足部分物 体联网需求,物联网的落地速度远快于 5G 。

过去三年诸如智慧城市、共享经济、移动 支付等中低速率物联网需求已经初步展现,未来 5G 将赋能更大规模、更密集连接、更 高速率的物联网应用,实现物联网产业的更高价值。

目前物联网以轻量级应用为主导,重量级物联网应用仍需 5G 网络赋能。

2016-2018年,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远程抄表、共享充电宝等应用领域的物联网连接数呈现高速增长 态势,目前物联网仍以较小数据传输量、时延等级较低的轻量级应用为主,未来随着 5G 网络的建设,物联网承载的数据量将实现指数级增长,并逐步从数据搜集转向数据 应用、远程控制等深度物联网应用。

诸如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重度物联网场景也将在 未来三年陆续落地。

图 4: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比重图资料来源:华为、招商证券物联网行业的第一个繁荣期已至,2020年物联网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从需求端来等)、消费性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需求都已陆续出现,部分场景已初步完成市场教育阶段,迎来大规模的扩张。

我们认为,物联网通用性强,是一项具有强可复制性的技术,基于端、管、云、边的基础架构,可以将一个场景的成功应用复制到其他场景中,实现物联网产值的迅速扩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