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思想政治_《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思想政治_《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
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
能力。

2.情感与态度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对自己的爱,萌发对家人的敬爱感恩之情。

3.行为与习惯
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访问,了解家人的爱,产生对家人的敬爱感恩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理解家人的爱,做到爱家人。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音频资料(如歌曲《让爱住我家》)。

学生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听一首非常有爱又好听的歌曲(《让爱住我家》)。

教师点拨:刚才每一位同学都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回味着我们温暖有爱的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们的家庭可爱、温馨、美丽。

2、聊名字:咱们每一位同学都有名字,看幻灯片,小兔贝贝的名字意思,说说你自己的名字含义,老师家宝贝的名字意思。

师:你的名字包含着家人的爱和美好的期盼。

(二)识家人
1.聊一聊“我的家人”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在家里有很多我们的家人,你的家里还有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的家人”。

(出示教材第35页的两棵大树)师:你的家里还有谁?
根据大树一起来认识家人。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回答问题。

师小结:他们都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老师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2.读儿歌,认家人
(课件播放儿歌)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姥爷
妈妈的妈妈叫姥姥
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儿歌。

3.游戏:我来问你来答。

评测练习
师生拍手:老师问,学生答
师: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生: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
生: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师:爸爸的哥哥叫什么?
生: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师:爸爸的弟弟叫什么?
生: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师:爸爸的姐妹叫什么?
生: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师:妈妈的爸爸叫什么?
生:妈妈的爸爸叫姥爷.
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生:妈妈的妈妈叫姥姥.
师:妈妈的兄弟叫什么?
生: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师:妈妈的姐妹叫什么?
生: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师小结: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每个人都很重要。

我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幸福的一家人。

(三)寻找家人的“影子”,可以对照手里的照片,让同学们帮忙比较一下。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家庭成员之问的关系、称呼,那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家人的“影子”呢?
请小朋友们在自己身上寻找家人的“影子”,并跟自己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分享。

教师请同学在班内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身上会有家人的“影子”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身上有家人的“影子”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四)让爱住我家
师:听完你们的介绍,老师发现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

在这么温馨的家庭里,肯定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请把你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吧!
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要做一个“击鼓传花话家人”的游戏。

游戏规则:听鼓声传花,鼓声停,花传到谁的手里,谁就来介绍自己的家人或一些有趣的有爱的故事。

活动提示:学生可以边展示图片边介绍自己的家人。

看下面同学遇到的情形你遇到过吗?
家人对我们的爱
我们对家人的爱
师小结:我们的家多么可爱啊!我们的家充满了快乐,我们要爱我们的家。

五、课外延伸:小练笔
请同学们把你们对家人的爱以小故事、小图画或者别的你喜欢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小结: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在这个家里,住着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个家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爱,我们要爱我们的家!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播放课件:歌曲《让爱住我家》)
七、板书设计:我和我的家
我弟弟
伯伯爸爸叔叔舅舅妈妈姨妈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八、课后反思:通过听音乐、唱儿歌、做游戏,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明白一家人应该相亲相爱。

通过看照片,讲故事,看幻灯片体会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与爱,从而做到爱家人,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情分析
家是学生最亲切、最自由的生活环境,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锻炼,一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校生活的规则和行为规范,他们努力从幼儿园小朋友成为合格小学生。

可是不少学生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很好,在家里却判若两人,这主要涉及家庭教育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等原因。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家庭有了初步的概念,但概念比较模糊,除父母外,家庭亲人之间的关系不太清楚。

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清亲属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家是一个人的避风港湾,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生活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为有了父母、长辈辛苦付出的爱,才会有自己幸福的家庭生活。

效果分析
这节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利用小红花,小游戏,儿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所以整堂课学生能够认真听讲,
回答问题积极性特别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记住了家人的称呼,而且能够意识到家人给予的无私的爱。

并能感恩家人,爱家人,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总之,这节课是在轻松愉快温暖有爱的气氛中达到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家庭生活”这一主题,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基础上开展的系列活动,内容设计上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合理构建教材蕴涵的科学知识、道德观念和审美意识,关注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力图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

“我和我的家”通过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自己与父母血脉相连;让学生了解家庭中各个成员间的关系,相互间的称呼及简单的家庭构成。

通过教材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家,懂得因为有了父母长辈辛苦付出的爱,才会有自己幸福的生活。

而家人的支持、帮助正是激励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帮助学生从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中了解到“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

评测练习
师生拍手:老师问,学生答
师: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生: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
生: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师:爸爸的哥哥叫什么?
生: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师:爸爸的弟弟叫什么?
生: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师:爸爸的姐妹叫什么?
生: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师:妈妈的爸爸叫什么?
生:妈妈的爸爸叫姥爷.
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生:妈妈的妈妈叫姥姥.
师:妈妈的兄弟叫什么?
生: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师:妈妈的姐妹叫什么?
生: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课后反思:
《我和我的家》是一节非常有爱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对自己的爱,萌发对家人的敬爱感恩之情。

这节课我通过听音乐、唱儿歌、做游戏的形式,回忆在家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感受家人的爱无处不在,养成学生爱父母长辈,体贴家
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优良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健康快乐的成长。

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萌发对家人的敬爱感恩之心以及反哺回馈之情。

3.行为与习惯
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爱,产生对家人的敬爱感恩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