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教育类)教育类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教育类)教育类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教育类)教育类社会实践报告横看成岭侧成峰——新课改教育现状调查报告xx年春节前后,为展示“新课改”以来,家乡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了解教育各界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意见,我在母校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开展调查活动。

活动期间,面向该校师生发放调查问卷,并随机采访了几名教师和学生。

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素来以素质教育试验办学著称,调查期间,特意选取了该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学生活动作为对象,分析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师生中的影响。

调查归来,感慨良多,收获也颇多。

这次调查学习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新课改,增强了新课程改革的信心,让我们更深刻认识了课程改革的意义,同时,也让我们也看到了差距的巨大,充分感受到了在现行高考制度下,更加适应环境的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中课程改革,目的是培养更加有素质有创造力的人才,为高校人才选拔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但在现行条件下,“素质教育”名存实亡,许多看似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只是换汤不换药,或是表里不一掩人耳目。

更有甚者,低年级的“素质教育”与高年级的“应试教育”对比鲜明,这一方面是日益增加的升学压力所导,另一方面,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的悲哀。

一、课程改革中的成就自山东省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始,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始终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其课程创新力度在全省也颇有名气。

为了更加全面了解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在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成就,我专门采访了以前的班主任——负责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王主任。

访谈对象:王主任(以下简称王)采访人:李同学(以下简称李)李:王老师您好,这个寒假我们打算开展一个有关教育改革与创新方面的调查活动,因为咱们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的素质教育在全省都颇有名气,所以我选择贵校作为开展调查的基地。

我们得知,咱们学校是以开展各种特色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著称的,王老师您能不能先简要介绍一下学校现在正在进行的一些课程的情况?王:首先,欢迎你回到母校来,我们学校这边的确是有不少特色课程,其中主要是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这三个模块,那么在这三个模块当中呢,我们学校最有特色的就是研究性学习课程。

就在前不久,十一月份的时候,在咱们这里召开了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场观摩会,全省几十个兄弟学校的相关的领导教师到这里来学习指导。

看到我们学校展示的这些课程,他们也觉得比较有特色。

就拿研究性学习来说吧咱们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程,可以不夸张的说,在咱们省里面是一枝独秀的。

那么在全国,据目前了解,相关课程可能也没有,当然我们的了解可能也窄一些(笑)。

咱们研究性学习,现在是把省里面要求的每周两个课时,集中在一周完成,就这一周内学生到研究性学习的工作室来上课,我们就称之为研学周,这就是RLW教学模式,即research learn week模式。

我们研学周的特点和它的优势,我感觉体现在学生在这里学习,他有进行研究过程的这样一种体验,所以说学生们对研究性学习周还是比较欢迎的,他们称之为是学生的一场文化大餐。

尤其是到工作室里来上课的时候,工作室是很有特色的,是三位一体的,一个是传统上课的教室,第二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料,把研究性学习的图书都集中在一起,第三是电子阅览室。

学生在研究课题的时候,在工作室的一角,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老师给他们传授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领他们慢慢地入门,然后他们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时候,随时可以查阅大量的图书资源,图书资源如果不能够满足他们的话,他们就到电子阅览室去,通过网上海量的查询来找到一些资源。

所以学生们反应,在研学周内上课的时候就真正体会到了一种研究的感觉。

据我了解,从资源利用上来说,咱们学校的图书资源是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就这一条也得到了兄弟学校的赞赏。

因为目前了解的很多学校,图书馆的很多资源其实是浪费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太紧张,看书的时间相对少一些,但我们采取研学周模式,就能够使同学们充分的在研学周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这就是我们综合实践的特色之一,即研究性学习周。

另外呢,搞社会实践,摸索着到现在有八个年头了,在这八个年头中我们也逐渐的改进和完善,现在呢,我们实现了四大精品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是每年高一新生入校的时候有一个军训,我们称之为百炼成钢,军事训练,这是我们第一个精品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在军训的时候,我们还会采取一些新颖的形式,教同学们在磨练意志的同时又不失欢乐,这是其一,第二个社会实践活动是每年初春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类似于春游的远足,对于远足,我们了解其他很多学校也进行过这种远足,但是我们远足的特色在于什么?我们学校你也了解,生源比较多,学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远足的时候高一高二七千多学生同时走出校门,这个规模是相当相当大的,也被其他学校惊叹。

在这种环境之下,七千多同学出去,有很多人就问,你们不担心安全问题吗,其实我们也担心,但是在远足之前,我们工作做得特别细,把所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了预案,如果遇到问题我们应当怎么办,这个在之前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都已经考虑到了。

在社会实践的八年,我们远足进行了六年,这六年的时间,可以说一次大的安全问题都没有出现,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学生跌倒了,或者是有些小伤了,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没有大的安全问题,现在这个体系是越来越完善了。

第三和第四个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是分高一高二同时进行的,高一的同学在每年中考期间,也就是麦收期间,“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然后同时,高二的同学,是进行“行业体验,导航人生”,为什么这样分呢?因为当时考虑到我们这两个社会实践,是以社会实践周的形式,你们大学也有社会实践周对吧?你现在也在做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当时考虑人数太多,高一高二七千多人,如果同时下乡,可能农村家庭也承担不了,所以分开了,让每个学生既走进农村去体验,同时,农村的孩子也能在城里行业体验,这样为他们以后走入大学走向社会都打下了好的基础,让他们提前体验一下生活。

我感觉这里面开展最难的是走进农村,因为我们这边你也了解,农村的学生占到60%,得到65%左右,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因为菏泽本身鲁西南地区经济就比较落后,农村相对来说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开展走进农村的时候的难度在于,一个农村的家庭,他要承担,或者接纳三到五个学生在他们那里吃住一个星期。

所以做这个活动之前,我们社会实践领导小组也做了大量的调查,一个是和农村这些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一下他们家庭的实际情况,看能不能接纳这些孩子,另外和他们的家长进行电话沟通,看他们家长愿不愿意接受这些孩子,还和城里孩子住到农村的这些家庭的家长,专门召开了家长会,这些“结合”的家庭他们之间也要有一个沟通,家长放不放心孩子到农村家庭去?农村家庭家长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协调和帮助的地方?这些我们都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把这些前期工作都做好之后,我们才开展这样一个活动,当然,在第一年开展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不过到现在,我们走进农村已经四年了,在这四年的过程当中,我们越来越规范,整体上来讲,我觉得综合实践这一块,能够说出来的,稍微有些特色的就是四大精品实践和研学周这两部分。

至于校本课程部分,咱们学校整体上在素质教育方面开展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李校长对省里下发的文件,有关新课改的一些措施非常的支持也非常的理解,具有前瞻性。

比如说,在校本课程当中,咱们学校就开展了一些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课程。

比如剪纸,面塑,这是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

另外还有书法,这个有的学校也开展了,还有篆刻。

咱们不是戏曲之乡吗?所以还开展了戏曲的课程,这些对弘扬家乡的文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像剪纸这个课程,当然这些学生都没有基础,但是他们在上这些课的时候,却是兴趣非常浓厚,待会儿你可以去看一下,学生跟着老师动手去做,因为这些校本课程都是需要耗材的,像这里(指办公桌上的两个面塑),我这里的这些,就是咱们的面塑,你摸摸,这就使用普普通通的面加上彩色颜料做成的,挺好的吧?(笑)这是我在学生作品中挑了两个比较喜欢的,拿过来放在我办公桌上,这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

学生每次做完之后都特别有成就感。

当然常规的校本课程咱们也有,刚刚说的是挖掘地方特色的。

咱们学校在素质教育整体上开展的还是比较好的,不过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家长还是很有疑问,就怕耽误孩子的高考啊,耽误孩子的学习啊!但是我们搞了素质教育,从零八年开始吧,到现在的一轮课改四年吧,这四年时间我们升学率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不但没有降反而增加了,所以这也有力地证明了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同学的高考成绩,对提高学生能力方面还是有效果的。

李:这一点我在大学里面也是深有体会的。

我们全国各地的同学都有,他们听到山东的学生在谈论学校各种特色课程的时候都特别羡慕,他们都没听说过,像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很少有学校开展,在山东范围内,别的地域也没有咱们学校这么丰富多彩的活动。

当时就感觉挺骄傲的。

(王老师笑)他们看来山东的学生综合素质特别高,大学有门课程叫大学美育,就类似于咱们现在基本能力的内容,什么都有,别的学生都很佩服我们,因为上课讲的内容我们都知道,都由衷地觉得我们高中学的东西太多了。

王(笑):那这也说明咱们素质教育确实有成效了,为大学也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李:是啊,但在来这里之前,我也在高三那边做了些调查,他们反映对高一高二开展的这些活动,都是特别喜欢特别支持,但他们参与的同时,也是有刚才您提到的一些顾虑,怕把时间花在这种“看似无用”的活动上,对高考会不会有影响,另一方面,我也有个疑问,像咱们现在面塑这样的课程,会不会由于师资不足而出现走形式的情况?王:这种情况现在是没有的,你也提示了我,我刚提到校本课程学生比较喜欢,从另一个角度说,师资资源来讲,其实是极大地开发了教师的潜力,在原来,你看比如我教政治,我可能觉得政治是我的专业,很多老师可能像我这样一辈子就教个政治,但现在,开展了这些校本课程之后,就在老师当中开发资源,除了你的专业课程之外,每个老师肯定还有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和兴趣,对吧?老师主动去报名。

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说学校去指定老师去做,而是老师觉得,我有这个一技之长,我自己去开发,比如咱们面塑课,最初的时候是美术韩老师,韩老师开始只是教美术,你也知道素质教育之前,美术音乐是小科,都不受重视的,但我们素质教育之后,学校一说提倡开发校本课程,韩老师就主动说,我比较喜欢面塑,我开这样一个课程吧,还有李老师也是这样,她们就觉得这个课很好,我就开这个课程,再比如说剪纸课程,李华老师,周颖老师,开始咱们都不知道她们会这些东西啊,一说开校本课程,把她们给“开发”出来了,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们还会剪纸啊!特别的心灵手巧。

所以我觉得在这一块并没有感到师资短缺的问题,还拿剪纸为例,学生选修的越来越多,两个老师去教可能有些吃力,我们特意请校外的一些专业人士来,像剪纸和面塑,我们都请过比较著名的民间艺术家,把他们请过来,给同学们开个讲座啊,或把他们聘为我们的兼职指导教师,需要他们过来的时候就请他们来,这样把社会资源也利用起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