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金融学》第2章:金融学范式
《金融学》第2章:金融学范式
28
2.1.4 收购约束
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 也会按照使企业股票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 选择。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企业管理混乱的根 源是不称职还是对不同目标的追求并不重要,收 购机制对校正任何一种错误都十分有效。
29
第2章
金融学范式
2.1 金融学理性范式
2.2 金融学行为范式
净现值(Net Present): 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与投资成本 之间的差值。
净现值准则:净现值为正,项目可以接受 净现值为负,项目不应该接受 净现值越大,项目越好(单位投资回报率)
13
2.1.2 净现值准则
净现值准则所依据的经济学原理:
假设预计的现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实现,并把原始投 资看成是按预定贴现率借入的,当净现值为正数时偿还本息 后该项目仍有剩余的收益,当净现值为零时偿还本息后一无 所获,当净现值为负数时该项目收益不足以偿还本息。
NPV Ft F0 t 1 r) t 1 (
T
其中, NPV 是净现值;F t 是项目第 t 期收回的现金流;r 是 贴现率;T 表示产生现金流的期数; F0是项目期初投入的现 金流,如果期初投入现金流是多期投入的则可以将每一期的 投入贴现到期初,并计算总投资的初值。
12
2.1.2 净现值准则
套利(Arbitrage) 指同时买进和卖出两张近 似的合约获得收益的交易策略。交易者买进“便
宜”合约,同时卖出那些“高价”合约,从两合
约价格间的变动关系中获利。在进行套利交易时,
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约之间的相对价格关系,而不
是绝对价格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应用
34
2.2.1 无套利分析
套利的特征:
1、套利不存在消费动机,仅以盈利为目的;
4
2.1 金融学理性范式
从微观意义上说,金融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不
确定环境下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配置的学科,是一
门关于时间和风险的科学。
金融学的思维逻辑:时间与风险
金融学的分析方法:无套利准则
理性范式——传统金融学;行为范式——行为金融学
5
2.1.1 货币时间价值
本杰明.弗兰克: “钱能生钱,并且所生之钱会生出更多的钱”
24
2.1.4 收购约束
如果企业管理者进行了不合适的选择,会导致 公司股票价值明显低于该企业资源所能够实现的最 大市场价值,此时收购者将会出现。如果收购者成 功购买到这家价值被低估企业的足够股票,从而获 得了公司控制权,那么他可以用能够做出正确选择 的管理者替换现有的管理者。
25
2.1.4 收购约束
2、心理学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人们并不是
偶然偏离理性,而是经常以同样方式偏离,非理
新的管理者会改变原来的选择,使公司股票的 市场价值上涨,而收购者能够以新的市场价格出售 公司股票获得收益。因此,事实上收购者不需要增 加任何有形资源去获得这种利润,其所要承担的支 出仅包括识别一家管理混乱企业的成本,以及获取 这家企业股票的成本。
26
2.1.4 收购约束
虽然,要判断一家企业是否管理混乱并不容易,
14
2.1.3 企业运营目标
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进行理性判断? 显然,管理者受雇于股东,应该专注股东利益 最大化,而如何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就每一个项目对股东偏好进行询问吗?
则,(1)要求所有股东对项目所有的信息都掌握, 则失去聘请管理者的意义;(2)股东数量众多,“民 意测验”几乎不可能;(3)股东偏好会发生时变。
影响。在一个有效市场中任何可以改变公司未来价
值的信息都将被即时、准确地反映在证券价格中,
而影响公司未来价值的新信息是随机产生的,因此
证券价格将服从随机游走(Random Walk)。
38
2.2.2 有效市场
划分:弱势有效——历史价格信息,技术分析失效
半强有效——所有公开信息,基本分析失效
强势有效——包括所有信息,积极策略失效
10
2.1.2 净现值准则
未来3年现金流现值的总和: 3.6363+3.3057+3.0052=9.9472亿元 净现值( NPV ): 9.9472-10=-0.0528亿元
Ft NPV F0 0.00528 t t 1 (1 r )
11
3
2.1.2 净现值准则
净现值公式:
22
2.1.4 收购约束
显然,在股东准确了解公司运营状况的前提下, 股东可以通过投票罢免的方式解雇不负责任的管理 者。但是,因为分散型股权结构的主要好处之一, 就在于所有者可以保持对企业运作并不知情,所以 这些所有者希望准确了解公司的管理现状并不是件 容易的事。
23
2.1.4 收购约束
尤其是当公司的所有权被广泛分散的情况下, 任何单个所有者持有的份额可能非常之小,以至于 他将无法承担知情成本,同时也无法承担将这些信 息传递给其他所有者的成本。因此,仅仅依靠投票 权来约束公司的管理者将会收效甚微。
32
2.2.1 无套利分析
金融学家认为,金融产品之间具有高度的可替代 性,投资者随时可以在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切换,他
们需要关心的只是各种金融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水平。
无套利分析就是以“相对定价”为核心,寻求各种近
似替代品价格之间的合理关系,通过对“无套利”目
标的追求来确定合理的资产价格。
33
2.2.1 无套利分析
20
2.1.3 企业运营目标
事实上,股票市场的存在使得管理者能够用 相对容易获得的外部信息集合——股票价格,替 换另外一项几乎无法获得的内部信息集合——关
于股东的财富、偏好以及其他投资机会的信息。
21
2.1.4 收购约束
现代企业制度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企业的 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力 量能够驱使管理者按照股东的最大利益行事呢? 竞争性股票市场的存在,为使管理者决策动机 与股东动机保持一致,提供了另外一项重要机制— —收购约束。
金融学
丁志国
dingzg@
1
第一部分 金融学范式
2
第2章
金融学范式
2.1 金融学理性范式
2.2 金融学行为范式
2.3 信用创造与虚拟财富
3
2. 金融学范式
斯蒂格利茨(2006):
现代主流经济学,以其严谨逻辑和数学推理而 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 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 冠”,并从一系列严格的公理化理性偏好假设出发, 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构筑起现代经济学宏伟而优 美的理论大厦。 半个多世纪以来,金融学凭借着特有的分析方 法和思维逻辑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学分支。
其中,r是贴现率
I=FV-PV=10.25万元;0.25万是利息的时间价值
8
2.1.2 净现值准则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CFO,现在公司有机会投入 10亿元购买一条高速公路3年的收费权,预计在未来 3年内每年可以收回资金4亿元,贴现率为10%,3年
后收费权无偿归还原公司。
小王的决定应该是什么?
9
2.1.2 净现值准则
15
2.1.3 企业运营目标
企业管理者应该遵从的“恰当”的原则: 应该能够引导管理者做出与每位单个股东自己 决策相同的选择结果,且判断原则不应该要求管理 者掌握每一位股东的偏好。“正确与恰当”的区别
金融学家认为:
最大化股东当前的财富是一项“恰当”的原则
16
2.1.3 企业运营目标
例子: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试图要在 两项相互替代的投资项目之间抉择,一个项目极具 风险,而另一个项目极其安全。某些股东希望避免 冒险,另外一些股东是风险偏好者。 假设风险项目能够使股票价格上涨,则“恰当” 的选择就应该是选择风险项目。 风险厌恶的股东可以在股价上涨后卖出股票, 将资金投入到更加安全的项目,其效用最终增加。
因此,今天的一块钱要比未来的一块钱具有 更大的经济价值。(资本还是货币)
项目投资长期性决定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 作为资金使用的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 生的增值,也称资金的时间价值。
6
2.1.1 货币时间价值
单利:本金在投资期限内获得利息,但所生利息均
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
复利:本金所获得的利息加入到本金中再计算利
但是如果收购者恰好是这家企业的供应商、客户或
者竞争对手,那么这种判断的成本可能会非常低。 因为他们可能已经基于其他目的搜集到了所需要的 大部分信息。
27
2.1.4 收购约束
如果企业管理明显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 投入资源寻找管理混乱的企业,可能比研究新的投 资项目更加具有吸引力。 现实市场中,对管理层而言确实存在专门擅长 针对管理层而言实行恶意收购的企业家,因此收购 和更换管理层的威胁真实存在。
前提:1、投资者是理性的
2、存在非理性,策略独立,影响抵消
3、一致性非理性存在,套利者会使其消失
39
2.2.4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把投资看成是一个心理过程,包
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在
心理过程中由于存在系统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 而导致投资者决策偏差和资产定价偏差。
40
2.2.4 行为金融学
17
2.1.3 企业运营目标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利润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 大化会产生相同的决策。但是一般而言,利润最大 化准则有两个模糊之处: (1)如果生产过程需要多个时期,那么哪一期的 利润将被最大化呢? (2)如果未来收入是不确定的,那么当利润由概 率分布表述的时候,利润最大化又将被如何定义呢?
36
2.2.2 有效市场
有效市场假说(EMH): 核心内容是证券价格总是可以充分反映可获 得信息的变化,证券的价格等于其“内在价值”, 即预期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这里的“充分反映” 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1)信息反映是即时的; (2)信息反映是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