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坌处镇移民新址场平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坌处镇移民新址场平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述1.1 前言在编制本合同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的过程中,我们仔细阅读了招标文件资料,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充分贯彻执行我公司以“进度为中心,安全是保证,质量是生命,效益是目的”的发展方针,认真分析研究,多方案比较优化,选择我公司在本合同工程施工中拟实施的措施。

从施工布置方面,选择占用耕地少、方便施工、造价最低的布置方案;技术措施针对不同施工区域,结合各自的地形、地质及工程结构特点,拟定技术先进,干扰较小,施工方便,确保质量、安全、工期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对每道工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以创优质为目标;从工期方面,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按节点目标进行工期控制;从管理方面,制定项目经理负责制,全面推行项目法管理,组成决策层、管理层、劳务层三级管理机构;从环保方面,防噪音、防污染、防水土流失,尽量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目的;从经济方面,结合具体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制定合适的奖罚制度。

1.2 编制依据(1)《白市水电站库区移民新址场平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白市水电站库区移民新址场平工程(B1包)施工图》;(3)现行有关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其它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规范、标准;(4)我公司施工装备、技术水平和物资调用能力以及多年积累的施工经验。

(5) 我公司可计划投入到该工程的各类资源。

1.3 工程说明1.3.1 工程概述白市水电站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境内,处于沅水干流上游河段清水江的下游,与天柱县白市镇相距2.5k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6530km2,多年平均流量359m3/s。

大坝为混凝土实体重力坝,最大坝高68m,装机容量42万kW,属Ⅱ等大(2)型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300m,死水位294m,库容6.14亿m3,调节库容1.72亿m3,具有季调节性能。

白市水电站水库淹没涉及到贵州省天柱县,坌处镇房屋大部分位于274~300m之间,白市水电站建成后该乡镇驻地将被淹没,因此,镇区内的绝大部分居民需搬迁。

1.3.2 坌处镇概况坌处镇新址所在地距天柱县城46公里,有公路直通天柱县城和锦屏县城。

规划用地高程在300-350m之间,坡度在15-35°之间。

边坡基本稳定,少有不良地质现象。

坌处镇新址位于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村上游约0.5km的清水江左岸,上距原址约3km,现有天柱县至锦屏县的公路从对岸通过。

临河规划12.0m宽的②号过境公路,西侧规划有地兰溪公路桥,连接坌处中学与集镇主区,以及坌处镇旧址;东侧规划有清水江坌处大桥,连接至远口镇及天柱县城;北侧经凉溪风雨桥至三门塘旅游景点,临清水江左岸设置有下河码头,可客运、货运,水陆交通便捷。

集镇规划期限的基准年为2004年,集镇范围内共计搬迁人口2235人,其中农业人口705人,非农业人口694人,寄宿学生836人。

按规定的各项增长指标推算到规划水平年(2007年)为2453人,总建设用地为17.62hm2,人均建设用地71.82m2/人。

1.3.3 施工区段概况根据坌处镇规划用地布局及需要分批分期提供建房平台,本工程共分为A、B、C三个区施工,A、B区以地兰溪溪沟为界,地兰溪以西为A区即中学区,地兰溪以东为B区即镇政府区;B、C区以规划中的⑥号路为界,⑥号路以西为B区,⑥号路以东为C区即规划中的集贸市场区。

A区主要规划有坌处镇中学。

坌处镇中学新址位于地兰溪以西,清水江左岸,与其他区块相比较,施工位置相对封闭独立,该区块北靠山体,有一冲沟经场区,均为填筑施工,溪沟和山坡高程305m~333m的Ⅰ级、Ⅱ级阶地地带,地形坡度15°~35°,相对较整齐,中学场地呈西南-东北向布置,长258m、宽110m。

清水江河岸坡陡峻,坡角一般在45°以上。

场区坡残积土覆盖层分布于地形较平缓地带,多为角砾层及粉质粘土夹碎石,厚度一般为0.5m~3.5m。

开挖面上部有较薄覆土层,其余主要为强风化、中风化粉砂质板岩,平基高程大致为317m。

在该区块场地内北侧有西南~东北向溪沟,为该区主要填方区域,填方边坡存在于溪沟出入口,填土及填筑边坡最高达18m。

B、C区为镇政府、小学、卫生院、镇集贸市场及大部分镇区搬迁居民所在区域,是迁建新址的主要场地,北靠三门塘旅游景点,于清水江左岸。

新址一带清水江两岸呈低山丘陵地貌,河道在该段约呈60°流向,场地为一长约1600m,宽约350m的长条形地块,分布高程300.00~388.00m,最高点高程388.57m;新址①冲沟下游侧高程290.00~300.00m为条形基座阶地,宽20~80m,阶地上分布水田。

场区由一系列的低山及冲沟组成,共发育有10条冲沟,①、⑨冲沟切割较深,冲沟②、⑥、⑨有常年流水,冲沟切割深度一般在20~40m,沿沟两侧地形坡度相对较陡,一般在20°~35°,上部到坡顶均为缓坡,坡度10°~20°。

场地后缘为缓坡,地形坡度在10°左右,山顶高程410.00m。

区内表部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由粘土夹强风化碎(块)石组成,山顶及冲沟底部其厚度一般在3~4m,其余部位一般在1~2m,平均厚度为3.5m;下伏基岩为浅灰绿色厚层条带状粉砂质板岩,岩性均一,强风化岩石厚度4~9m。

规划区场平工程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予以台阶状平基,由东到西台阶状地基逐渐抬升,场平平基高程大致为315m~333m,开挖层面大部分为粉质粘土覆盖层、强风化粉砂质板岩,其余为中风化粉砂质板岩。

1.3.4本次投标范围本次主要投标内容为:新址场平工程土石方工程、砌石及防护工程、道路工程、公用设施、给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等。

1.4工程条件1.4.1 工程地形、地质情况1.4.1.1 气象、水文坌处镇新址施工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新址区气候较好,多年平均气温16.6℃,1月平均气温5.2℃,7月份平均气温27.2℃,年极端最低温度-5.7℃,最高温度39.1℃,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

5~9月份气温较高,冬季1~2月份偶见霜雪及冰冻。

新址处河水位高程约277.00m,场址区后缘高出河水位70~100m不等。

区内冲沟发育,仅冲沟⑥上游见有泉水出露点。

新址区岩体节理较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控制,岩石总体透水性和赋水性较好,地下水埋深较浅,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点的形式或地下渗流向清水江或周围冲沟排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覆盖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

1.4.1.2 地层岩性新址区岩石地层为板溪群上亚群拉揽组第三段(Ptbn2l3)的浅灰绿色厚层、中厚层状条带状粉砂质板岩,物探检测表明,强风化岩石纵波波速为1550~1800m/s,中等风化一般大于3400m/s。

表部分布的第四系残坡积物厚一般3~4m,最厚约6m,薄处仅1~2m,覆盖层纵波波速在500~1000m/s之间。

现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分述如下:Ptbn2l3:浅灰绿色厚层条带状粉砂质板岩,局部薄层状,岩石风化后呈黄绿色。

Qedl:黄褐色粘土夹强风化板岩岩块,岩块直径一般在5~10cm左右,是整个新址区地表的主要组成物质,厚0.5~5m,松散且具不均一性,浅表部植物根系非常发育,主要分布于冲沟的底部及山顶宽缓部位。

Qal-1:灰褐色粉土夹少量粘土,厚2~6m,主要分布于沿河的Ⅱ级阶地。

1.4.1.3 地质构造新址区位于呈NE走向的茅地向斜下游扬起端SE翼,⑥号冲沟上游侧产状为一般为N10°~80°W,NE∠6°~28°,在冲沟⑥下游产状逐渐变为N10°~85°E,NW∠10°~26°,边坡结构整体为反向坡,局部斜向坡。

场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节理较发育,产状330°~350°,NE∠75°~85°,密度在2~4条/米,单条节理延伸长度达数米,区内所发育的几条冲沟均受此组节理控制。

1.4.1.4 岩石(体)风化特征区内地貌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岩体风化受岩性与构造的影响较大,强风化岩体一般厚4~9m,地表出露基岩除个别点呈中等风化外,其余均为强风化;全风化岩石一般厚1~3m,主要分布于山顶部位及边坡的中、上部。

1.4.1.5 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新址区段清水江河谷相对宽阔,河床、左岸边坡前沿及冲沟两侧均见基岩出露,岩层总体倾向山里,为反向坡,除表部覆盖层有局部跨塌外,自然边坡一般处于稳定状态。

区内地形相对平缓,仅局部后缘存在较陡的边坡,经平面地质调查未见影响场地整体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

场地挖方区平基基岩以强风化粉砂质板岩为主,局部涉及第四系覆盖层或中风化粉砂质板岩。

场地稳定,地基整体承载强度尚可,考虑集镇建筑一般为低层建筑,地基承载要求不高,强~中风化岩体和覆盖层中下部土体可满足新集镇建筑物地基承载要求,但覆盖层内地基须清除表部腐植质土,尤为注意地基不均一部位、岩土分界部位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场地填方区较多,主要位于冲沟部位,填方地基应清除表部腐植质土层,对填方体应做好碾压、夯实等加固处理,以防产生不均匀沉陷。

场平时,强风化粉砂质板岩及其以上地层,均采用机械开挖,但中风化粉砂质板岩及其以下地层,机械开挖很因难,须爆破挖除。

1.4.2 环境保护本工程施工区域天然植被比较好,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严格贯彻公司通过的ISO14001环境质量认证标准,对于挖方边坡和弃土堆均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处理;对于边坡开挖做好坡顶的截水工作和坡面的排水工作,按设计要求修筑完善的排水设施,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临时排水措施。

做到弃方不流失,同时集中处理生活及施工废水,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对于填方区域,施工过程中,做好填方边坡的压实及临时泄水槽施工,防止水土流失。

1.4.3工程施工周围环境1.4.3.1 对外交通条件坌处镇新址位于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村上游约0.5km的清水江左岸,上距原址约3km,现有天柱县至锦屏县的公路从对岸通过。

对外有关的公路情况如表1-1和表1-2:表1-1 对外公路交通状况表表1-2 对外公路距离较近车站公路交通状况表1.4.3.2 场内交通条件坌处镇已有一条已形成的施工便道通往新址,但场平施工时仍需要修筑三条临时道路,以满足施工需要,场内道路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4.3.3 与相邻关系⑴移民新址处于坌处镇原址和新建坌处大桥左岸中间,施工时应避免对上、下的影响。

⑵应做好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协调,同时注意沿线的环境保护。

1.5 工程范围1.5.1 本合同工程主要工程项目1、场平内所有土石方工程:包括施工场地开挖、填筑和余土外运、填筑等;2、砌石及防护工程:包括截洪沟、挡土墙、护坡、排水沟、排水管涵等的砌筑施工;3、给排水系统:包括给排水设施的采购与安装、设计图纸标明的本专业其它附属设施与其有关的作业、坡面排水和相邻地带流入场地内地表水的排除等结构物施工;4、道路、管涵工程:包括场平区域内路基上铺筑各种基层和面层,以及管涵工程的施工;5、电力电信工程:电力、电信线路架设等。

相关主题